選例隨意、敘例拖沓和析例缺位是中學生運用例證法的常見病。例證法作為中學生寫作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法,怎樣才能做到“選例‘準、敘例‘精、析例‘亮”呢?《雞蛋雖小見作風》一文為我們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例。
1.選例“準”:以一當十,支撐論點。“準”,要求選例不以多取勝,所選之例典型,指向性、說服力強。例如本文第二例選的就是一個反面典型——光緒皇帝受蒙蔽,“連他的老師都不敢拆穿”,由此可見“積弊清除之艱難”,正風肅紀、作風建設(shè)從小事做起之必要。第三例選的是正面典型——領(lǐng)導人的一句樸素話語,出自一次“高級干部會議”,語重心長,擲地有聲,有力地支撐了“作風建設(shè)從小事做起”這一論點。
2.敘例“精”:定向敘述,“接通”論點。“精”,要求去除他意,提取能與論點對接的部分,用語精當。例如敘鄧小平例只用了90多字,其中提及的時間、場合、身份、要求,乃至透出的懇切語氣都與中心論點相關(guān),有了這樣的“定向敘述”,下文對“黨政機關(guān)領(lǐng)導干部自覺帶頭從小事做起樹立優(yōu)良作風”的論證便水到渠成。
3.析例“亮”:由“例”及“理”,自然充分。“亮”,要求遠離“例”與“理”簡單相加的誤區(qū),“理”的展開力求辯證、深刻、到位,使人眼睛一亮。例如第一例,吃了老百姓兩個雞蛋的茍變還是被重用,讀者初看會覺得離題,再讀,才發(fā)現(xiàn)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與兩個雞蛋相關(guān)的操守、影響因時因境而異,在當今“天下安定、長期執(zhí)政”的特定時期,類似這樣的“小節(jié)”“對干部隊伍形象的損害、對民心的挫傷就是最為直接的”,事關(guān)執(zhí)政大局。這樣的分析由“例”引發(fā),從環(huán)境的改變論及社會心理的變化,說理辯證,令人信服。從篇幅看,敘例只用百字,析例用了近300字,論證充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