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以為”的詞匯化及其與動詞“認為”的區別進行了分析。“以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出現,可以用作動詞、介詞和連詞,實現了語法化和詞匯化。“以為”在后世的發展中其意義和用法逐漸穩定,在現代漢語中與“認為”是一組近義詞,但在語義特征和句法特點方面與“認為”有一定的區別。
關鍵詞:以為;認為;詞匯化
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人們認為“以”的本義為提攜、攜帶,是動詞,在發展過程中虛化為介詞、連詞,與“為”結合,產生了詞匯化。在現代漢語中“以為”的意義和用法比較穩定,與其近義詞“認為”有一定區別。
一、“以為”的詞匯化
(一)“以”字在春秋戰國時的用法
通過對《左傳》、《論語》等典籍的研究發現,“以”字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用法,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字多用于介詞和連詞。“以”字用作連詞是其介詞用法的進一步虛化,如“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本文主要探討“以…為”向“以為”的轉化,因此對“以”的連詞用法不做討論。“以”作介詞,可以引出對象,可以表示工具或憑借,可以表示原因。
有“率領”、“帶領”的意思。如“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中,“以”既可以看作是動詞,具有“率領”的含義,又可以看作是介詞,引出施動者帶領的對象。這種介于動詞和介詞之間的用法,體現了其用法由動詞向介詞虛化的轉化。
有“把”、“用”的意思。“以”可以用作介詞指把某物作為進行某種動作的工具或憑借,如“將以晉與秦,秦將祀余”,含義為“準備把晉國給予秦國,秦國將會祭祀我”這里的“以”有“把”的意思,是把晉國給予秦國的介詞。
表示原因。作為介詞,后面接賓語,有“因為”的含義,如“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是指君子不會單純的根據言論來選拔或否定人,這里的“以”有因為的意思,后面接賓語“言論”。
(二)“以為”在春秋戰國時的用法
通過上文的分析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以”主要用作介詞和連詞,這是由其動詞用法虛化來的,是一個語法化的過程。此外“以”與“為”相結合,經過虛詞實化的過程,還能由“以…為”轉化為“以為”。“以…為”結構在春秋戰國時期可以作介詞、動詞,后面可接名詞、動詞和短語作為賓語。
用作介詞。“以”具有“把”、“用”的含義,“為”有“作為”的含義,如“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中的“以…為”的含義就是“把…作為”,在句子省略賓語時,可以把代詞“之”放在這個結構中,形成“以之為…”結構,意思不變。
用作動詞。“以”具有“認為”的意思,可以用作動詞,后面可以接賓語,“為”后面的是表語,具有“認為…是…”的意思。
“以”后面接名詞、動詞或短語,與“為”結合時,既有動詞的含義用法,又有介詞的含義用法,這是其介詞向動詞轉變時的一個狀態。如“我不以貪為寶,爾以玉為寶”中的“以”既可以解釋為“認為”,也可以解釋為“把、拿”。當“以”后接的賓語是代詞、主謂短語,“為”后面的表語是形容詞性或動詞性,表示對人、事的主觀評價時,可以完全把“以”看作是動詞。如“君子以齊人之殺哀姜也為己甚矣。”
當“以…為…”的賓語省略,就成了“以為”。“以”在春秋戰國時期,由動詞轉化為介詞和連詞,實現了語法化。“以”與“為”相結合,產生了新的義項“以為”,實現了介詞向動詞的轉化,產生了詞匯化。總之,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可以作為動詞、介詞、連詞,實現了語法化和詞匯化,兩者辯證統一是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以為”用法在春秋戰國出現,并在后世的發展中趨于穩定,成為了今天的“以為”。
二、“以為”與“認為”的區別
(一)“以為”與“認為”語義特征對比
在現代漢語中,“以為”與“認為”作為動詞,是一組同義詞,都是指對事物的評價和判斷,在某些情境中可以互換使用。但是這兩個詞的詞義和用法還存在著一些區別,在一些情境下是不能隨意互換使用的。“以為”、“認為”在表示肯定判斷時,“以為”傾向于主觀判斷,缺乏可靠的證據和推理,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因此肯定的語氣較弱。“認為”與“以為”相比是根據客觀事實和證據進行認真思考和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肯定的語氣較強,更加鄭重。如“小明認為他很快就能完成作業”和“根據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我認為你的結論是錯的。”兩個句子中的“以為”和“認為”是不能互換使用的,前者是小明沒有依據的主觀判斷,后者是“我”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在主觀性、隨意性、肯定語氣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
此外“以為”可以表示否定判斷,“認為”只能表示肯定判斷,如果認為要表達否定判斷則必須加上“可能”、“沒想到”等詞語。如“我以為自己遲到了,還好沒有。”和“他認為這身裝束和冬天不相稱”這兩個句子,前者看后半段話可知事實上并沒有遲到,用“以為”來表示這種與事實不符的判斷。后者用“認為”表示肯定判斷,如果想表達否定判斷,句子可以改為“他可能認為這身裝束和冬天不相稱,其實不然”,而帶有“以為”的句子不用進行這種改變。
(二)“以為”與“認為”的句法特點對比
在主語特點方面,“以為”只能表示個人的看法,主語范圍小。“認為”與“以為”相比,主語的范圍較大,主語不但可以是一個人或一些人,還可以是團體、政黨、會議、報紙等。在句式選擇方面,“以為”可以用在使動句中表示否定判斷,“認為”不可以,如“真叫人以為他有三頭六臂”中“以為”和“叫”連用,實際上表達了一種否定判斷,“認為”不能在這個句子中使用。“認為”可以用在被字句中,“以為”不可以,如“他被認為是錯誤的”中,表達肯定判斷,“被”只能和“認為”連用。“以為”在否定句中表示否定判斷時,可以和程度副詞和時間副詞連用,起到加深語氣的作用,“認為”沒有這種用法。如“我原本以為這里會涼爽些,原來更熱。”是與事實不符的判斷,不能用“認為”。
結束語:
“以為”的用法和含義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穩定,并在現代漢語中形成固定結構。“以為”與“認為”是近義詞,在很多情況下可以互換使用,但是也要認真分析它們的區別,避免用錯。
參考文獻:
[1]劉鵬昱.“以為”的詞匯化及其與“認為”的區別[J].現代交際,2010(12):103-104.
[2]田寅威.“以為”的詞匯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陳曦.“以為”和“以為”句多角度考察[J].上海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胡雨溪(1996-)女,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族:漢,職務:學生,學歷:大學本科,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中文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