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陳師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實驗研究來充分認清我國失能老人目前的生命狀態情況的相關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客觀的分析研究總結,了解失能老人群體所希望得到的家庭社會支持及需求,以找到一條適合當前我國失能老人的管理方案,實現失能老人的自我價值,滿足他們的切實需求,從而提高失能老人的生命狀態,以期對我國失能老人群體的照料及護體提供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資料。
關鍵詞:失能老人;生命狀態;管理體系
面對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失能老年人問題日益凸顯。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我國失能老人數量已經超過4000萬人,然而失能老人數量仍在不斷增加,預計到2050年將接近1億人。如何讓失能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為各界關心的話題。本著這個初衷,我們敲定了對失能老人問題的研究。
我們知道,揚州躋身“全國宜居養老城市排行”前四強,且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市城鄉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對我國失能老人扶養問題的解決具有指導性意義。對“失能老人扶助問題”的調研是對2015年全國兩會“養老改革”這一大熱點議題的具體探索。因此,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
此次調查我們通過典型抽樣法選取了揚州二十個失能老人家庭和兩個較具代表性的養老社區(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的文昌花園社區和邗江區汊河鎮上的一家養老院)進行調研。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闡明失能老人的生命狀態、現有的對失能老人管理方面的社會救助和政策來為提高失能老人的存在價值和管理體系提供一些現實性的建議。
一、失能老人的生命狀態
(一)失能老人的生活質量與健康狀況
根據我們所選取的調查對象,我們得到如下信息。
1、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在由家庭照顧的群體中,高收入家庭比中低收入家庭能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與服務;在兩個社區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情況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2、失能老人的娛樂活動較少。不管是家庭照顧的失能老人還是社區里的失能老人,普遍反映的一個情況就是日常娛樂活動過于單一,有些枯燥無味。我們從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失能老人日常娛樂活動就是看電視聽廣播,或者與其他老人聊聊天下下棋之類,娛樂活動相對一成不變,比較枯燥。
3、失能老人地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我們通過自購的血糖、血壓測試儀以及對失能老人和家庭成員的詢問,發現有近八成的失能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可以說是老年人群體中普通存在的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此外不同程度的失聰、手部顫抖、走路障礙也是老年人群體中高發癥狀。
(二)失能老人的心理精神狀態
對失能老人的心理精神狀態的調查可以說我們此次調研的重難點之一。
調查反映60%的失能老人感到孤獨,認為自己拖累了子女,自己的存在價值不高。這種情況在由家庭照顧的失能老人中反映尤甚,對于普通家庭而言,由于大多數家庭子女平時忙于工作,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能力長時間陪伴老人,使得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過少,心里有些苦悶,而子女照顧自己必然要花費較多的金錢、時間與精力,在長期照料過程不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對于失能老人而言著無疑加重了他們心里的負擔;對于家庭收入高,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而言,在經濟方面的壓力小,老人們可以得到來自親人更多的陪伴,且平時有保姆照看,心理精神狀態相對較好。
(三)失能老人的家庭狀況與所接受的社會救助情況
對于這一方面,在這里我們以汊河鎮的養老院為例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在與該院長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該養老院進行過一次裝修,老人們的日常生活補助在很大比重上由當地政府財政撥款。但是對于失能老人這一塊,院長向我們介紹,由于照顧失能老人存在巨大責任風險,國內幾乎沒有幾家社區照料中心愿意接受失能老人。沒有為失能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和設備,即使有,由于很多風險不可預知,這些照料中心也不敢接受失能老人。對于選擇遠離自己住所的養老院,來回的奔波和陌生的環境讓不少失能老人和他們的家人選擇放棄。另外,失能老人不愿意住在養老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養老院的服務水平普遍偏低,失能老人很難得到滿意的護理。養老院的護理員基本沒學過有關失能老人的專業護理技能。失能老人住進去后,院方只是負責讓這些老人有吃、有喝、能活下去,很難能享受到專業化的護理服務,更談不上精神慰藉和康復運動了。正因如此,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只能互相幫助。
二、對失能老人生存價值的調查研究
在系統了解了所選對象的基本情況之后,我們通過舉辦針對于有較強自理能力的輕度失能老人的小型手工班(剪紙、織圍巾)和英語班發現參與的老人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與學習欲望。在交流中,我們也得知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相對枯燥,對于新事物也有較強的好奇心,渴望發揮自己的價值。而在對于社會及家庭的期望方面,大多數老人雖然內心渴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為了不拖累子女同時也害怕被子女嫌棄選擇居住在養老院,也希望社會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對失能老人管理的一些建議
目前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失能老人地數量在不斷增加,對失能老人照顧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家庭在這方面的能力有限,這就對社會和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提供社區個性化服務,為居家的失能老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社區應該大力推進失能老人的社區健康照護服務的發展,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專業機構,結合社會團體、社區志愿者、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建立專業服務人才與志愿者相結合的長效服務隊伍等,通過上門服務或者日托照顧等服務形式,為失能老人提供涵蓋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多層次的照護服務。
(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障體系
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失能老人的家庭條件一般,照顧失能老人的負擔較重。在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體系方面,我國還有很多空間值得完善,增加相應的醫療報銷對于失能老人家庭而言會大大的降低經濟負擔,這會促使更多的家庭選擇專業的機構,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環境。
(三)提高失能老人的生存價值
在各方面條件成熟完善的情況下,通過社區為較輕程度的失能老人提供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活動和工作,如通過制作簡單的手工品賺取一定費用、開辦老年人學習班等,豐富失能老人的生活。
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資助 基金編號61
作者簡介:
李麗萍(1996.3)女,民族:漢,籍貫:山東招遠,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經濟學,單位:揚州大學;
陳師(1996.9)女,民族:漢,籍貫:江蘇揚州,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經濟學,單位:揚州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