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182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眼病圍術期的治療原則。 方法 對50例行手術治療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全部50例患者中,術后共15例患者發生并發癥,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0.0%。結論 在糖尿病眼病圍手術期積極控制和監測血糖水平有利于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糖尿病;眼病;圍術期;治療原則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3(a)-0182-02
Analysis of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LI Xiao-l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Pengpu New Rur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Of all 50 cases of patients, there were 15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30.0%.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conducive to the prevention of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Diabetes; Retinopath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reatment principle
糖尿病是臨床中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70%的患者會在不同時期出現眼部并發癥,是致盲的一個重要原因[1]。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較,糖尿病患者的眼科手術危險性更高,對術后效果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在對糖尿病眼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科學和合理的圍手術期處理成為了現階段眼科醫生需要及時解決的主要問題[2]。該研究選擇該院2012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眼病患者50例,回顧性分析了患者的圍手術期診斷和治療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所選對象為該院2012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眼病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26、24例;患者年齡為40~71歲,平均年齡為(52.6±1.4)歲;46例患者選擇擇期手術,4例患者選擇急診手術。全部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39例患者存在明顯糖尿病史;糖尿病病程為2~19年,平均病程為(7.5±1.4)年;患者入院時的血糖水平為10.7~22.1 mmol/L,平均血糖水平為(14.2±1.1)mmol/L。37例患者口服降糖藥,13例患者長時間應用胰島素;18例患者伴高血壓,8例患者伴冠心病。全部50例患者中,12例患者的首診癥狀為眼科癥狀,并證實為糖尿病。
1.2 方法
①術前準備:對于擇期手術患者來講,如果患者給予口服降糖藥物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患者血糖水平處于7.1 mmol/L左右時則可以實施手術治療。如果患者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則應選擇胰島素治療,在患者三餐前半小時對血糖水平進行測量,結合患者的血糖水平來對胰島素用量進行確定,讓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維持為7.2~8.3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維持為6.8~11.5 mmol/L。對于急診手術患者來講,如果患者血糖水平超過16.8 mmol/L,則應靜脈滴注50 U胰島素加500 mL生理鹽水。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定時測量,結合患者血糖水平來對胰島素用量和滴速進行調整。②術中處理:眼科手術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所以臨床中常常選擇局部神經阻滯麻醉或者局部表面麻醉。然而對于手術較長的眼科手術,如玻璃體或視網膜手術來講,則常常選擇全身麻醉。如果手術時間超過2 h,則應加強酮體和血糖監測,如果患者血糖水平≥11.0 mmol/L,則應在術中靜脈滴注胰島素1 U加糖2~6 g,或者選擇胰島素泵讓患者的血糖水平維持在7.0~8.8 mmol/L。③術后處理:術后應定期進行血糖監測,進而來對胰島素給藥劑量進行調整,讓血糖水平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對患者并發癥進行及時處理。告知患者不能劇烈咳嗽和低頭。大便應保持暢通,避免因為用力而導致眼內出血。
2 結果
全部50例患者中,15例患者在術后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0.0%。經科學和合理的治療,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
3 討論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講,代謝紊亂會讓手術復雜性和危險性增加,是眼科手術患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手術又會讓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加重[3]。對于糖尿病眼病手術患者來講,在圍手術期中的任何環節發生失誤都可能引起嚴重并發癥,進而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和生命安全造成影響[4]。
3.1 術前應充分準備
術前應對患者進行詳細和全面的眼科檢查,如角膜內皮、眼壓、視野檢查、視網膜電流圖、眼底熒光照影、視覺誘發電位、眼彩超以及眼底三面鏡檢查等。臨床醫生在對一種糖尿病眼病進行治療時,應考慮到其他糖尿病眼病的存在[5]。除此之外還應加強相關的輔助檢查和全身體格檢查,如肝腎功能、血脂以及血壓等,因為糖尿病眼病患者常常伴高血脂、高血壓,所以應對患者的血脂和血壓進行嚴格控制。選擇ARB和ACEI類藥物不但能對血壓進行控制,同時還能對眼部微血管病變進行有效改善[6]。
3.2 對并發癥進行積極防治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講,因為微血管病變和代謝紊亂,所以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較高,而且不容易控制。對于糖尿病眼病患者來講,術后常見并發癥主要包括傷口愈合不佳或者感染、睫狀體炎、角膜病變、虹膜炎、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形成、術后眼內出血、視網膜脫離以及醫源性裂孔等[7]。糖尿病患者長時間的高血糖會損傷角膜上皮和淚膜,角膜知覺降低,角膜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和數量減少、密度降低,可能引起角膜增厚、水腫,傷口延遲愈合。術后常常出現霧狀渾濁或角膜水腫,如果處理不合理則可能引起大泡性角膜病變病變。所以術中操作時應讓進入前房的次數有效減少,選擇高粘度粘合劑,角膜應盡可能保持濕潤,盡可能不觸碰角膜;除此之外術中還應選擇合理的光凝方法和強度。
3.3 術后用藥和營養
糖尿病患者因為糖代謝紊亂,所以術后容易發生感染,術后應給予患者強效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療。術后應加強患者的飲食控制,給予少碳水化合物、高纖維素和高蛋白質的食物。并給予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補充,進而來營養視網膜神經,促進切口愈合。
綜上所述,糖尿病會讓眼科手術的風險和難度增加,另外手術還會讓糖尿病病情加重,讓并發癥發生率增加。在對糖尿病眼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堅持整體原則,全面認識和了解糖尿病,結合眼科的具體特點,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有效調控血糖水平,加強抗生素治療,并對并發癥進行有效防治,讓圍手術期的安全性提高,最終讓手術治療效果提高。
[參考文獻]
[1] 彭靜.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并發癥護理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3):147.
[2] 連小燕.中醫“治未病”思想與早期糖尿病眼病危險因素的分析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4):215.
[3] 程東紅.中醫藥在糖尿病眼病圍手術期血糖控制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3):65.
[4] 張喜艷,胡秋珍,張紅艷.品管圈活動在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8.
[5] 洪波.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和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223-224.
[6] 王金霞.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108-109.
[7] 莫遺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1):1433-1434.
(收稿日期: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