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玲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實驗小學)
摘 要: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較多,但仍舊存在一些問題。聚焦于此主題,結合實際教學案例,認為可從精煉教學內容、圍繞學生需求、創設教學情景、開展教學互動、開展因材施教和異質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這幾個方面著手,提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成效。
關鍵詞:微課;語文教學;自主合作
當前階段,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廣泛開展,研究者多聚焦于應用原則、應用策略的探討,但專門關注小學語文學科的研究并不多,且現有研究中亦出現了內涵認識模糊、應用效率低等問題。筆者聚焦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嘗試探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內容精簡,圍繞學生
微課,究其內涵,實際上就是教師基于某一教學知識點或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主要特征是以短小的教學視頻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重要目標,是一種優質的在線資源。一方面,微課一定要內容精煉簡潔。所謂的精煉簡潔,主要指知識點的精煉,其內容無需長篇大論,而是旨在用高度濃縮的、條理清晰的語言結構將知識點闡述出來。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尤為重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量,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制作教學視頻,開展教學活動。
本部分以《奇怪的大石頭》為例,進行簡要說明。本文旨在通過對年幼的李四光探究大石頭由來的講述,闡釋其勤于思考的精神。筆者在教學中主要從兩個環節著手,做到了“精煉簡潔”和“了解學生”。筆者首先充分進行了學情分析,在此前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對此類文章有所接觸,但并不深,因此,筆者設計了有趣的教學開場方式,即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較為簡短的李四光簡介。第二環節,筆者結合本節課所要教授的內容制作了教學視頻,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做到了開場簡潔、收尾迅速、時間短,有效吻合了“精煉簡潔”的要求。
二、創設情景,開展互動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對抽象事物的認知相對困難,因此,針對小學生的語文微課教學,必須創設一定情景,以吻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吸引其學習興趣,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情景的創設,要緊密結合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從網絡或其他渠道尋求教學資源,共同融入教學視頻中。與此同時,要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借助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基于此調整教學策略,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微課教學效果。
本部分以《觀潮》為例,進行簡要說明。這篇課文,通過教師語言講解,很難呈現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筆者從網絡上尋到了錢塘江大潮的情景,融入教學視頻中,結果顯示,這種情景的創設,對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視覺沖擊,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學視頻播放完畢后,筆者結合課文,請學生談了學習感受,基于此,筆者分析了此次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經驗,并將其汲取到了后期教學中。
三、因材施教,異質教學
因材施教是長期以來被倡導和認同的教學原則,其在教學中卓有成效;異質教學,則是基于學生不同學習水平開展的差異性教學,旨在促進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微課教學需要結合兩者,以提升教學效果。具體來講,因材施教需要從了解學生“閃光點”開始,在明晰其長處和優勢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旨在進行重點培養,重點促進。異質教學,需要教師通過不同知識點呈現形式或不同知識點難易梯度來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要盡量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本部分以《落花生》為例,進行簡要說明。本課要求學生在掌握生字和“居然”句式的基礎上,理解父親話語的含義,即做人與花生品格之間的關系。筆者在教學設計環節事先了解了學生已經掌握的詞匯,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掌握情況良好,但仍舊有學生未能有效掌握。基于此,筆者在同一個教學視頻中設計了兩段作業內容,以滿足不同知識儲備水平學生的差異。并且,筆者發現有些字詞掌握欠佳的學生,在圖片認知方面有著較強能力,因此,筆者還采用了甲骨文變遷的形式,用教學視頻形式講述了本節課學生需要掌握的字詞,整個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僅就微課而言,其知識點就是“魚”,其目的就是“漁”,即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是對微課的進一步升華,更是教學效果的有效保證。具體而言,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采用教學導入階段設置疑問、教學結尾階段推薦資料的方式;合作探究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選取適時機遇,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礎上解決教學問題。
本部分以《我最好的老師》為例,進行簡要說明。筆者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行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培養和踐行。一方面,筆者在教學視頻的導入環節拋出了“什么樣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這一問題,旨在通過教學,可以詳細闡釋懷特森先生的優秀教師形象,這種策略有效吸引了學生興趣;另一方面,筆者在教學結束時為學生推薦了《優秀教師事跡選集》等書,旨在培養學生對優秀教師的進一步認知。另外,筆者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組討論了懷特森先生的品質,旨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整個教學獲得了良好效果。
總而言之,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需要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多個方面采取舉措。另外,學校要加大對微課教學的支持力度,從教學設備、教學激勵措施、教學培訓等方面加以鼓勵。
參考文獻:
[1]沈素泉.小學語文微課,敢問路在何方[J].新教育,2014(20):7-8.
[2]席麗娟.淺論小學語文微課的設計與實施[J].教師,2016(24):8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