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杰 上海鐵路局辦公室
上海鐵路樞紐總圖調整優化有關問題的思考
楊高杰 上海鐵路局辦公室
鐵路建設與城市規劃應融為一體、相輔相成,近些年上海鐵路得到快速發展,樞紐總圖不斷調整優化。目前,上海高鐵布局與城市規劃得到較好融合,但樞紐內貨運線路、場站在不同時期服務城市功能上還缺乏統籌研究,特別是隨著城市區域轉型升級,矛盾愈發突出。重點對上海鐵路樞紐貨運系統、解編系統隨著上海市產業結構升級、地區功能調整,提出鐵路相應調整的建議。
鐵路;樞紐總圖
1.1 上海鐵路樞紐總體情況
上海鐵路樞紐作為全國路網性樞紐,是華東地區最重要的樞紐之一。它在溝通上海與華東、中南、西北、西南、華北、東北地區的客貨交流,密切沿海與內地聯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樞紐內主要運營線路有京滬鐵路、滬寧城際、京滬高鐵、滬昆鐵路、滬杭高鐵,以及金山、浦東、南何、何楊、北楊、淞滬、新閔、吳閔等8條支線;在建鐵路有滬通鐵路(南通-安亭段);根據上海局“十三五”鐵路網規劃,“十三五”規劃建設鐵路有滬通鐵路(太倉-四團段)、滬蘇湖鐵路、滬乍杭鐵路、滬杭城際以及上海機場快線,上海局中長期鐵路網中還有北沿江鐵路、洋山上島鐵路等。可以預見,未來上海鐵路樞紐至少有12條干線鐵路,共銜接6個方向。樞紐內主要客站有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以及規劃建設上海東站。主要貨運場站有南翔、北郊、桃浦、閔行、何家灣、楊行、楊浦、金山衛西等,主要編組站為南翔站,以及新橋輔助編組站。
1.2 上海城市發展總體定位
根據上海市政府《關于編制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意見》(滬府發〔2014〕12號),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基礎上,未來努力建成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全球城市。當前,上海正處于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正在加快調整,明確中心城集中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少量精品型都市工業,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在《上海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強調發展海鐵聯運、完善港口集疏運,支持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物流園區發展,充分利用既有及規劃鐵路發展市郊鐵路。這些為上海鐵路樞紐下一步調整優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1 貨運產品結構與城市發展需求不匹配
根據2010年~2015年上海鐵路樞紐貨運統計情況,從貨運場站到發量看(見表1、表2),樞紐內18個貨運場站除蘆潮港外,其他貨站運輸量全部逐年大幅減少,2015年上海鐵路貨物發送量為457萬t,比2010年貨物發送量959萬t減少52.3%,年均減少13.8%。2015年鐵路貨物到達量為910萬t,比2010年貨物到達量1905萬t減少52.3%,年均減少13.7%。從貨運品類看(見表3),煤炭、石油、鋼鐵、礦石、木材等大宗貨物占貨運到發量近一半并逐年減少,然而農副、食品、文教、電氣、糧食等高附加值的貨物發送量逐年增加,其中電氣、農副年均增長分別為85.8%和51.1%。從上海市統計公報看,全上海貨物運輸量在增加,2015年上海貨物運輸量為91 238萬t,比2010年貨物運輸量81 023萬t增加12.6%,年均增長2.6%。
表1 2010~2015年上海市鐵路貨物發送量
表2 2010~2015年上海市鐵路貨物到達量
表3 2010~2015年上海市鐵路分品類貨物發到量
雖然上海鐵路貨運量大幅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從上述的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全社會的貨物運輸量在增加,對貨運品類需求從大宗黑貨向高附加值的白貨轉變,這和上海轉型發展的大環境密切相關。近三年上海第一產業增幅由正到負,2015年為-13.2%,第二產業增幅逐年遞減,第三產業的增幅逐年增加,2015年增長10.6%,然而鐵路貨運產品結構沒有隨著上海市的發展變化而調整。
2.2 部分貨運設施布局與城市規劃不協調
上海鐵路樞紐貨場布局主要集中在西北片區,即:南何、何楊、北楊、淞滬支線,圍繞鐵路線有近2 000家物流、倉儲、化工等企業,該地區鐵路貨運量約占全上海鐵路貨運量的70%,南部浦東鐵路貨運功能發揮甚微。西北片區屬于上海市桃浦、南大地區,根據上海市對桃浦、南大地區的規劃,桃浦地區規劃為智慧科技城,是普陀區“十三五”科創規劃“一軸兩翼”藍圖中“北翼”的核心地區,主要建設“一谷兩園”,即安防智慧谷、智能節能環保園和生命健康產業園。南大地區是上海市“十三五”重點轉型升級區域,寶山區重點打造的生態區,正在加快舊城改造,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可否認,西北片區的鐵路貨運功能在當初較長一段時期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滿足上海貨運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北郊站曾一度是上世紀遠東第一大貨運站點。而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區域早已成為上海的中心城區,這些區域中的鐵路線路技術狀況低,小半徑曲線地段多,對區域切割嚴重,沿線平交道口多,安全隱患大,開行的小運轉列車為內燃機車,按照2016年9月圖定日開行30對,噪聲大、排放污染多。這些都與城市的發展規劃極不協調。區域內鐵路必須轉型,尋求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2.3 海鐵聯運在上海地區未成型
上海港2015年貨物吞吐量7.17億t,其中集裝箱吞吐量為3 653萬標準箱,已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預計到2020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4 200萬標準箱左右。上海鐵路坐擁上海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海鐵聯運量占上海港吞吐量約等于零,這和國際上歐洲鹿特丹港、漢堡港、安特衛普港,以及美國洛杉磯港、紐約港等普遍海鐵聯運所占比例10%~30%存在很大差距。造成這種現象既有硬件設施原因,也存在軟件信息互聯互通和管理原因。上海港由外高橋港和洋山港組成,外高橋港沒有鐵路設施,洋山港雖然在距離港區35 km的地方建設了鐵路蘆潮港集裝箱中心站,但該中心站與洋山港區相隔35 km的東海大橋,需要靠汽車將集裝箱從港區堆場短駁到鐵路中心站,再編組發車,裝卸成本增加,時效大打折扣。目前鐵路蘆潮港集裝箱中心站貨場只能作為出租場地使用,沒有發揮應有功能。當前鐵路貨運量急劇下滑,上海港貨運量卻逐年大幅增長,上海鐵路樞紐在調整優化過程中,應當把海鐵聯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重點考慮。
2.4 既有編組站功能與上海樞紐地位不匹配
南翔站為上海樞紐內主要編組站,性質為區域性編組站,站型為雙向混合式三級五場,其中,下行三級三場,上行二級二場。新橋站原設計為輔助編組站。隨著區域貨運量的下降,兩個編組站的作業量也在減少。南翔站2013年日均辦理列車5401輛,其中有調5401輛;2014年日均辦理列車5090輛,其中有調5 020輛;2015年日均辦理列車4 939輛,其中有調4 881輛,辦理量逐年下降。新橋站作業量已經很少,功能退化。南翔站作業量與上海特大型樞紐的地位極不匹配,能力嚴重浪費。
3.1 提早布局規劃貨運解編系統
南翔編組站目前是樞紐的主要編組站,隨著上海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樞紐內南何支線貨運量逐年萎縮,滬通鐵路二期工程不與南何支線連接,更加弱化了南何支線的貨運功能。鑒于此,既有南翔編組站的貨車卡口作用弱化,規劃城市貨運功能正逐步向城市外圍轉移,而引入上海樞紐的鐵路有四條是客貨共線鐵路(滬通、滬寧、滬杭、滬乍),呈扇形分布,因此,為地方服務兼顧部分路網功能的南翔編組站可考慮往西部搬遷。經與設計單位多次探討研究,實地踏勘,建議規劃樞紐貨車西環線溝通四條客貨共線鐵路,南翔編組站外遷至西環線重固鎮,形成以重固編組站為主,四團為輔的“一主一輔”加外高橋技術作業點的解編系統格局。因上海城市規劃發展迅速,需要盡早和上海市對接,落實規劃通道,提早控制土地(見圖1)。
圖1 上海鐵路樞紐規劃貨車西環線及重固編組站
3.2 結合滬通鐵路二期工程大力發展海鐵聯運
發展集裝箱海鐵聯運是今后鐵路貨運發展方向之一,也是貨運量重要增長點。做足上海港海鐵聯運將是上海局發展海鐵聯運的主攻方向,但上海港先期建設沒有考慮海鐵聯運基礎設施,現在客觀上存在一定困難。經過多方會談磨合,在上海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上海局和上海港已就外高橋港海鐵聯運線路布局基本達成一致,即:自鐵路外高橋站、曹路站分別引出2條專用線伸進外高橋一、二、三港區和四、五、六港區。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新建上海至南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鐵總計統函〔2016〕931號)文件,外高橋集裝箱辦理站已納入該項目重點建設。
3.3 結合城市規劃調整鐵路貨運布局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城市物流將是鐵路城市貨場發展的主要方向。南翔、桃浦地區為上海市物流集中區域,南翔編組站外遷,為南翔站建設成為上海西北部大型鐵路城市物流園創造了條件,這樣形成西北為南翔、西南為閔行的鐵路城市物流園,東部為外高橋和蘆潮港集裝箱辦理站的上海鐵路貨運系統。
3.4 結合城市發展對既有鐵路線路、場站統籌利用
隨著南何支線等鐵路貨運功能弱化,南何支線等鐵路的線路、場站可結合城市發展統籌利用(見圖2)。經梳理,南何支線南翔至何家灣,全長23 km。北楊支線北郊至楊行,全長10 km。何楊支線何家灣至楊浦站,全長9.8 km。淞滬支線起于何家灣站,止于江灣站,全長約6 km。線路總計48.8 km,場站用地總計71宗3116畝。上海鐵路樞紐解編系統外遷、貨運系統布局調整后,南何支線等鐵路48.8 km相應轉換功能,可納入上海市域軌道交通網絡統籌研究。場站3116畝土地可根據國發33號文、國辦發37號文、住建部227號文等文件精神,按照城市規劃要求進行綜合開發,實現鐵路地方共贏。
圖2 南何支線等鐵路線路、場站
上海的地位決定了上海鐵路樞紐在路網的重要性,上海鐵路樞紐總圖調整優化是一項戰略工程,有利于鐵路長遠發展,對完善上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有大思路、大格局,需要高層領導的重視和推動。上海城市發展非常迅速,從規劃層面落實樞紐總圖調整優化非常緊迫,希望鐵路和地方領導早日協商啟動該項工作。
責任編輯:許耀元
來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