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娟
摘要:思品老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增強教師自身的低碳、環保意識,及時向學生宣講環境惡化對人類的影響及低碳生活的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環境保護、踐行低碳生活”的積極性,建立、健全“落實低碳行動,踐行低碳生活”的科學的“低碳”評價體系,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養成低碳生活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低碳理念;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思品教學
2011年版初中思品新課標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不斷增多”。就自然環境來說,現已出現溫室效應、大氣污染、土地沙漠化、淡水資源匾乏、森林面積銳減、礦產資源短缺等環境問題。新課標同時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體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愛護環境,形成勤儉節約、珍惜資源的意識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掌握愛護環境的基本方法,形成愛護環境的能力的能力目標;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根源,掌握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的知識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新課程理念的引領,結合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我們對在初中思品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引領低碳生活”做了一些思考和實踐探索。
1 加強理論學習,增強教師自身的低碳、環保意識
思品老師對低碳理念的學習,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課本相關知識的解讀、看看教參在這一方面的說明等。要系統地學習國家有關這一方面的綱領性文件和國際社會上的一些前沿觀念。比如,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氣候變化問題高度重視。國務院設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溫家寶總理擔任組長。發展改革委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歸口管理部門。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內容,明確提出了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的任務,并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標。2012年初,國務院批準發布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對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進行了具體部署,大力倡導“低碳”理念。我們思品老師只有不斷加強低碳知識的學習,自覺增強自身的低碳、環保意識,才能獲得影響學生的正能量。一個擁有思想,擁有擔當的老師會把這種低碳責任或旗幟鮮明、或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
2 關注環保事件,及時向學生宣講環境惡化對人類的影響及低碳生活的意義
隨著世界工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球的環境污染有增無減,大有愈演愈烈之莫。況且,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是十分嚴峻的問題。在 《珍愛生命——生物與生物圈》 這一單元中我設計了以下知識點。
2.1 森林大量被砍伐,其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例如:我國 1995 年的特大洪災和后來北方的沙塵暴。主要的原因不就是長江上游大量樹木被砍伐導致不能涵養水源,造成水土流失嗎?僅這次洪災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數億人民幣。日本雖然資源缺乏,但森林覆蓋率達 67 % ,而我國僅有 13 % , 但還在大量砍伐樹木。甚至把要生長 20 年才可伐用的樹術砍來做筷子,用了一次就丟進路垃圾桶、這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2.2 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內通過空氣、水和食物鏈等多種介質大量進人人體,有些有毒物質在人體內是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造成急性危害。例如: 1952 年 2 月 5 日一 9 日,在倫敦發生了最嚴重的煙霧事件,使4000人死于急性閉塞性喚起不良和引起心臟病惡化等。有些污染物劑量小,會慢慢積累形成危害。例如:砷在人體的積存,會使人皮膚發黑,手足底皮膚角質化,皮膚癌和肝癌的發病率較高。通過遠期、近期、國外、國內破壞生態環境所受到的懲罰事例及學生身邊的“白色污染”問題和對人的生活及健康的影響,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并喚起他們保護環境的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3 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環境保護、踐行低碳生活”討論的積極性
知識源于教材,具體內容又不拘泥于教材。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而我們的教材又相對穩定。教師授課時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并充分調動學生把自己在報刊、電視、廣播里看到、聽到的或是自己身邊發生的破壞影響環境的現象、事例及其危害列舉出來,并充分發表意見和討論。果然,一位學生首先講了在某報看到的一則消息,內容講“北方一小型紙廠把大量的廢液排人農田,一些有毒物質被農作物吸收,通過食物鏈傳遞進入人體。后來當地就不斷出現畸形兒”此事例一講,整個課堂氣氛就話躍起來了,說明事件對學生震動很大,接著學生紛紛舉手爭取發言。另外一位學生說“我們市也有一條黑龍江”。又有一位學生說:“現在我們用的塑料飯盒、食品袋、生活用塑料袋隨處可見。一旦遇上大風,天上地面到處飛舞。”
從以上學生熱烈的討論和積極的發言看出,當代的中學生是關注身邊環保問題的,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教師簡短概述,肯定學生關心環境保護問題,并要求大家繼續關注和思考如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議學生向有關部門提合理化建議。要求學生落實環保行動,升華低碳理念。
4 把“落實低碳行動,踐行低碳生活”納入思品評價目標,制定科學的“低碳”評價體系
一種特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器這樣告訴人們:乘電梯、洗熱水澡、喝瓶裝飲料都可以計算出碳排放。如;1度電的碳排放量為0.79千克;燃燒1立方米的天然氣排放217千克碳;用電腦10小時排放0.18千克碳;熱水澡15分鐘排放0.42千克碳;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8年6月發表的報告說:實現低碳生活“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 對個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具體意見。例如:用傳統的發條式鬧鐘代替電子鐘,每天減少48克碳排放;把電動跑步機上的鍛煉改到附近公園慢跑們每天減少1千克的碳排放。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思品組把“落實低碳行動,踐行低碳生活”納入思品評價目標,初步制定了“低碳”評價體系。
低碳生活正在成為時尚,它有兩個因素推動:一是道德要求,需要人們提高道德素質,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和自然責任。二是經濟要求。節能減排,降低生活成本,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必須積極投身到保護環境的行列里,做保護環境的“使者”和“衛士”。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實現“美麗中國”的愿景就一定能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