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因為公務,搭乘海軍東海艦隊131驅逐艦,從上海去外海基地。
131艦是當年東海艦隊四大金剛之一。它屬于中國最早一批國產驅逐艦,改革開放之后相當長時間內,都是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配備有前后兩座雙130艦炮,中部兩座三聯裝海鷹2艦對艦導彈,前后四座雙25炮,以當時標準看,火力十分強大。當131艦劈波斬浪駛向外海之際,許多人紛紛站在131艦雙130主炮下合影,很有幾分我為祖國守海疆的威武與豪邁。
隨131艦一同出海的,還有海軍司令部與東海艦隊的許多領導。戰艦在海上犁開層層波浪,一位海司的領導感慨地說,現在我們也有這么大的軍艦了,想當年,我們都是用百把噸的小艇去打仗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8·6”海戰,這是當年最大的一場海戰,他是參戰者之一。他說,“那場海戰,出了一位聞名全國的戰斗英雄麥賢得。”
“8·6”海戰是南海艦隊打的,那位海司的領導說,他當時在南海艦隊司令部。這是1965年夏天,臺灣海峽風高浪急。從1962年開始,蔣介石猖狂叫囂“反攻大陸”,多次利用所謂的海空優勢,在臺海挑起事端。
1965年8月5日下午6點,南海艦隊司令員吳瑞林剛從辦公室回到家中吃晚飯,電話就跟到家中響了起來。艦隊作戰室值班科長雷應臺報告說:“汕頭方向發現敵情,請首長立即到作戰室。”
敵情是兩艘蔣軍軍艦“劍門”號(編號45)與“章江”號(編號118),從臺灣左營港出航,企圖襲擾我方。
“劍門”號原系美國海軍掃雷艦“巨嘴鳥”號,轉送臺灣當局,剛在1965年4月駛抵臺灣,滿載排水量1250噸,航速每小時18節,艦上有76毫米炮1門,40毫米炮4門。“章江”號原系美國海軍獵潛艦PC-1232號,滿載排水量450噸,航速每小時14節,最大航速每小時20節,艦上有76毫米炮1門,40毫米炮1門,20毫米炮5門。
南海艦隊立即向總參謀部上報了“放至近岸、協同突擊、一一擊破”的作戰方案,得到總參批準。周恩來總理指示:海軍、廣州軍區均不參與此次戰役指揮,由南海艦隊具體指揮,并直接向副總參謀長李天佑匯報。汕頭水警區護衛艇41大隊護衛艇4艘、快艇11大隊魚雷艇6艘組成突擊編隊。611號護衛艇上,有一位輪機兵,叫麥賢得。
8月5日21時至24時,各編隊艦艇分別起航,駛往預定殲敵海區。6日1時42分,“劍門”“章江”兩艦憑其火炮射程遠,先機向護衛艇開炮。護衛艇隊展開戰斗隊形,當看清敵艦桅桿時,各艇一齊射擊。“劍門”號一面還擊,一面向東規避;“章江”號被4艘護衛艇緊緊咬住,護衛艇從500米與敵同航向射擊,直打到100米以內。589、601艇加速沖擊堵擊,611號艇勇猛追打“章江”艦。
戰斗中611號艇3部主機被打壞,前艙進水,輪機兵麥賢得頭部被彈片擊中,一塊彈片打進右前額,插到左側靠近太陽穴的額葉里,失去知覺。蘇醒后,他以驚人毅力堅持在輪機旁。戰斗持續了3小時43分,擊沉“劍門”“章江”兩艦,取得了人民海軍當時最大一次海上殲滅戰斗的勝利。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接見了擊沉美制蔣幫軍艦的海軍艦艇部隊代表。毛主席高興地對海軍代表說:“你們的戰斗總結我看了,這一仗打得很好。近戰、夜戰是我們的光榮傳統,過去我們就是用這種辦法消滅敵人的。”國防部通令嘉獎參戰部隊,授予麥賢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海軍授予611號護衛艇、119號魚雷艇“海上英雄艇”、“英雄快艇”稱號。
麥賢得1945年出生在一個船民家庭。1964年3月參軍,196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后被分配到海軍護衛艇第41大隊4中隊611號護衛艇上,當了一名輪機兵。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稱號之后,麥賢得成為軍隊的楷模和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后任海軍某水警區副司令員。
2017年6月12日,麥賢得入選新設立的“八一勛章”首批17位初步候選人名單。“八一勛章”是由中央軍委決定、中央軍委主席簽發證書并頒授的軍隊最高榮譽,授予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勛的軍隊人員。
麥賢得的精神,五十多年之后,依然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