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弄堂里人來人往,鬧猛得不得了!”兩位大媽正說著,又看到陌生人走進弄堂,于是上前探問:“你們想做啥?”
這是6月9日下午,略顯悶熱的天氣,上海華山路303弄的空氣尤其顯得緊張。這幾天,弄堂南面巨鹿路888號老洋房被毀成為新聞熱點,帶來了許多新聞媒體的記者、老洋房老建筑愛好者、看熱鬧的,使得原本位處靜安寺以南鬧中取靜的弄堂霎時熙來攘往起來。
打破此地平素寧靜生活的,是巨鹿路888弄老洋房,老房子已經不見蹤影,原址上赫然樹立比之前老房高出一層的鋼結構框架,并用綠色網罩包裹起來。
截至目前,政府部門要求新建筑全部拆除,但是,復原幾乎不可能實現。
一幢百年老樓,是怎樣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拆毀的?這是目前公眾最關心的疑問。
事情要從2015年的一次房產交易開始說起。當時,某房產中介高調宣布,317平方米的巨鹿路888號老洋房以8380萬元的價格成交易主,折合單價26.48萬元,成為當年滬上的單價樓王。
這一單價樓王的紀錄,之后曾被僑城·蘇河灣別墅刷新過,而時隔一年,巨鹿路888號的鄰居、886號以每平方米近40萬元的成交價,再度刷新單價樓王紀錄。無論888號還是886號,都屬于匈牙利建筑師鄔達克早年設計的萬國儲蓄會22棟住宅之一。
然而,巨鹿路888號的新主人并沒有妥善保護這幢建筑,而是選擇了拆毀重造。
巨鹿路888號處于歷史風貌保護區內,在1999年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在上海城市記憶叢書主編、老建筑研究者婁承浩先生看來,拆除優秀歷史建筑,違反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要按照該優秀歷史建筑重置價的三至五倍罰款。而未經規劃部門批準擅自建造新建筑,說白了就是違建,違反的是《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不僅要拆除違建,還得按照工程報價10%進行處罰。
《新民周刊》記者在巨鹿路附近街區實地走訪了解到,最初發現巨鹿路888號有異樣的是一位包姓先生。在附近工作的包先生在今年早些時候晚上路過巨鹿路888號,聽到內有施工的聲音。一開始他并沒有在意。然而,過了幾天,他發現有施工者正在掀瓦片。包先生覺得,一般裝修不會掀瓦片。再過幾天,他發現施工隊開始拆房了。于是,包先生打“12345”電話進行舉報。
“12345”熱線工作人員將舉報材料轉至靜安區有關部門。按照靜安區住宅修繕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費軍萍的解釋,業主是擅自裝修,所以他們不知情。當包先生再次舉報后,有關部門的回應是——聯系不上業主。靜安區房管局局長洪海明6月9日對外解釋:“對此處違拆啟動執法程序,必須找到業主。5月19日當天,房管辦與居委會上門取證并叫停施工時,施工方拒不配合,造成房管部門無法聯系到業主。”
靜安區6月8日發布的情況說明稱:經調查,今年3月31日,“12345”市民熱線接報稱該處有違搭。靜安寺街道城管中隊獲悉后上門查勘,當時房屋并未遭到破壞,也無違搭。5月18日,區房管局收到電話投訴,次日即上門調查,并發現房屋內部結構被拆除,隨即要求立即停工,但施工方拒不配合。房管部門隨后通過房地產交易中心調取了產權人信息,但通過產權人登記表上的聯系方式打電話過去,是一家公司的電話,對方稱“查無此人”。而在5月19日當天,此處建筑內部結構已經被破壞。費了一番周折,靜安區房管局于6月2日下午聯系到業主的委托代理人王女士。
《新民周刊》記者在巨鹿路888號門前屋后看到,居委會、物業都在其附近,步行不出5分鐘。
景華居委會工作人員稱:“有一次見到一位自稱業主叔叔的男性,但其不肯透露業主聯系方式,而此處房產也沒有遷入過戶口,故而居委會在事發前都沒有業主相關信息。有基層干部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私人產權的‘深宅大院,居委干部往往們都進不去。”
就在這眾目睽睽之下,巨鹿路888號的磚混結構老建筑“老母雞變鴨”,變成了“鋼筋亭子”狀。
6月9日晚,業主的母親王女士亮相電視臺。在上視新聞節目中,王女士稱:“當時買下它,就是因為喜歡它的樣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女士承認:“我也簽了承諾書和告知書,知道不能擅自改動建筑外部立面、內部空間及其裝飾。”
婁承浩向記者表示:“巨鹿路888號屬于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筑,保護類別為‘四類。按照相關規定,四類保護建筑的外形、外貌不能動,內部裝修是可以的。”
然而,巨鹿路888號的新主人卻在2016年開始裝修時,變卦了。2016年10月,業主方開始搭建腳手架,今年3月開始動工。業主方在做筆錄時稱,今年四五月開始對老房進行拆除。
王女士說:“當時裝修時,施工隊告訴我們,建筑老化了,墻體傾斜了,我們住在里面不安全,所以就讓設計師出方案裝修。”
對于王女士的說法,婁承浩表示,“巨鹿路888號這樣的優秀歷史建筑,其裝修設計施工,到底是持證設計施工還是無證亂作為?到底是哪家設計施工單位在為業主進行設計施工?這些都待查!類似優秀歷史建筑,必須要由有優秀歷史建筑設計施工資質的建筑師、工程師來完成,如果是無資質者在進行操作,就應該停業、吊銷執照。”他介紹說:“巨鹿路888號隔壁的《上海老年報》建筑,同屬于這一片區的優秀歷史建筑,由于是直管房,如今的大修就是由靜安區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在進行。”
“復建”幾乎沒有可能
6月6日,靜安區相關部門向業主出具了書面停工整改通知書。王女士代表業主開始按照要求委托具有歷史建筑修繕資質的靜安置業暫時接管此處建筑,進行應急搶修搶險。
《新民周刊》記者6月9日看到,靜安置業相關人員已經入場進行查驗,為接下來的施工做準備。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王女士已表示,愿意接受相關部門給予的行政處罰。
靜安方面表示,對此處建筑違拆事件,將“頂格處理”;對此處建筑的應急搶修搶險以及未來恢復原狀而產生的費用,將由違拆的業主進行全額承擔。
問題是,賠償能夠彌補老建筑被損毀的損失嗎?在婁承浩看來,接下來并非賠償了事,甚至不是立即拆除違建、修復原樣那么簡單的事。
“拆優秀歷史建筑,違法。造違建,違法。”婁承浩說,“但若要馬上說恢復原樣,我看也不妥。我覺得要慎重,不能造個假古董,顯得不倫不類。”
目前,靜安區有關方面已經在找尋拆除下來的建筑材料,以期在“復原”時能夠派上用場,然而,由于巨鹿路888號原本是磚混結構,幾乎所有建筑專業人士都認為——原建筑不存在修繕、修復的可能性。拆了就是拆了。
上海交通大學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稱,在我國的文物保護、歷史建筑保護主流聲音中,都不提倡為了保護老建筑而進行復建,復建本身不能當做保護老建筑的方式,在美歐等不少國家更是禁止出于保護老建筑的目的對老建筑拆了再建。
對于像巨鹿路888號這種建筑本體已完全拆毀的老建筑,婁承浩亦稱,復建后只會是假古董。“過去有些老建筑需要平移,會先被拆除然后再進行復建,從拆除開始就需要專業人士介入,要有圖紙、有規劃,每塊磚頭、每個部件都要編號,然后才能在其他地方進行復建。”曾參與過舊上海市圖書館修繕擴建工程的一位技術工程師則稱,巨鹿路888號顯然達不到這樣復建的標準。此處建筑的所謂“恢復原貌”,只能通過使用現代材料進行仿古,再造出來肯定是假古董。
婁承浩給出的辦法是——政府部門可以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巨鹿路888號地塊進行論證。譬如違建拆除后,可以留作空地、綠化等,以警示后人。如果想要“恢復原貌”,也必須要有專家論證,并且,絕非恢復原貌,而是在造一個“假古董”。就如同一個健康人一嘴的好牙,因為摔了一跤而砸壞了一顆牙,這一顆牙的位置再怎么修復,無論鑲金牙還是烤瓷牙,都不是原生的那一顆的。
“拆了就是拆了,只怕連渣都沒有,對這處建筑已經沒有合適的方式談保護了。”曹永康無奈地說道。
目前,靜安區則如此表態:“業主承認違法,相關部門將依法嚴肅處理。”與此同時,靜安區已經成立專項小組將抓緊下一步相關工作——
“一是盡全力恢復原狀。區內富有歷史建筑修繕經驗的單位全面接管,全面調閱原始圖紙,努力追尋已拆除的原始材料。根據房屋部分尚在的墻體,已組織專家對建筑開展復建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論證,并在市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展修復方案設計工作。
“二是依法嚴肅處理。市、區相關部門聯手嚴格依照《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查明事實真相,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具體處理情況第一時間向社會和媒體公布。
“三是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區相關部門要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嚴格加強對歷史建筑的管理,依托當前正在開展的優秀歷史建筑‘一幢一冊建檔工作,落實最嚴格的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機制,接受社會和媒體的監督。”
22棟百年洋房還剩20棟
一起私拆優秀歷史建筑的違法事件,讓巨鹿路888號所在的老洋房片區成為了媒體焦點。這片大隱于市的老房子,之前默默無聞,以至于這次拆毀事件曝光后,一些媒體在報道時也出現了錯誤。
記者手頭一本意大利學者盧卡·彭切里尼與匈牙利學者尤莉亞·切伊迪合作著作《鄔達克》,對這一片建筑有詳實描述。
如今的巨鹿路當年叫做巨籟達路。“1919年至1920年,鄔達克在克利洋行設計了巨籟達路萬國儲蓄會22棟住宅(今巨鹿路852弄1-8號、10號,868-892號),這是他在上海建成的第一個項目,現已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而《鄔達克》一書的譯者、同濟大學副教授華霞虹女士表示:“該住宅應為美式住宅不是英式住宅,是1920年建成不是1930年,沒有三角形山墻露木構件。”華霞紅特別提到: “萬國儲蓄會項目,不是鄔達克成立自己洋行后設計的第一個作品,而是鄔達克到上海以后在克利洋行當繪圖員時一起設計和第一個盯工地建成的項目,此時他還基本沒有簽字署名權。”
對于一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的損壞,在一些新聞報道中都出現如此多的紕漏,可見,許多人關心的是建筑被破壞的表象,而建筑本身的價值卻依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一點,尤其令從小生活在這一片區域、目前仍住在這里的壽幼森先生感到痛心,對他來說,捧著照相機在自己朝夕生活幾十年的街區尋找值得拍攝的建筑目標,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
壽幼森的《上海老弄堂尋蹤》新近剛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對于壽幼森以及生活在這一片區的居民來說,近十多年來,家門口的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一帶,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酒吧多了,外國人多了,總的來說,更像旅游景區了,原本鬧中取靜的局面漸漸不復存在。”壽幼森對記者坦言,“原本我們這里出門有五六家煙紙店,多年前還有煤球店。我中學是在華山中學讀的,地址就在現在的逸夫職校。我的同學中,有一位姓賈的住在巨鹿路洋房中,那時候我們覺得小洋房很神秘,當年沒有進去過。在我們上海人來說,花園洋房,本是令人羨慕的。”
因為喜歡老房子,壽幼森多年來拍攝老房子。他發現,2010年以后,巨鹿路上的變化越來越大,破墻開店的、違章搭建的越來越多。
另一位老建筑愛好者錢國慶先生則向記者透露:“巨鹿路的老房子雖然舊了,但那22棟樓大多數還是保存得不錯的。原本,只有一幢在幾十年前改作部隊用房時改成了新公房模樣,等于保留了21幢。這次巨鹿路888號老房子被拆毀后,還有20幢。”
6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赴靜安調研時強調,嚴格歷史風貌保護,對破壞歷史建筑的行為一查到底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