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文
如果你時常關注環保方面的科技新聞,那么你很可能看過一張著名的照片:黑色的巖石上,一只死去多時的信天翁已經成為枯骨;在它腹部的位置,卻有一團花花綠綠的塑料垃圾散落開來。雖然照片看上去像是計算機合成圖一般不可思議,然而,這卻是一張絕無虛假的實拍圖。不僅如此,在搜索引擎上以“信天翁 塑料”為關鍵詞進行查詢,我們還可以找到由同一位攝影師拍下的若干幅類似的照片。
這一組揭示生態災難的照片,都拍攝于太平洋上的中途島。這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是兵家必爭之地,但由于它距離最近的大陸也有超過3000千米之遙,因此到和平年代就恢復了與世隔絕的本來面貌。雖然如此,裹挾著巨量塑料垃圾的洋流,卻仍然給世居于此的信天翁帶來了災難。被隨意丟棄的塑料瓶蓋、簡易打火機等塑料材質的“小物件”,可以漂洋過海數千千米而不被自然降解。當這些無法消化也無法排出體外的垃圾被信天翁誤當成“食物”吞下后,就會構成致命的威脅。
中途島信天翁的悲劇,在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上并非孤例。在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類的活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塑造”著廣袤的海洋。從被丟棄入海的垃圾,到不慎泄漏的石油,再到管理不善的近海養殖場,看上去依然蔚藍的海洋,正在一點點失去亙古以來的純凈。不斷累積的污染物,也令海洋生態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對于地球來說,人類是一個新居民。在“人猿相揖別”之前的漫長年月里,許許多多海洋動物已經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棲居,或是往來于海面和海冰、島嶼或者陸地之間,其中不乏珍貴的活化石物種。但人類造物或活動的結果,卻正在以令它們猝不及防的速度,改變著它們熟悉的生態環境。相比于漫長的地球歷史,這些劇變仿佛發生在一瞬間;古老的基因還來不及反應,它們的主人就已經被拖入了一場夢魘。于是,我們看到了因誤食塑料垃圾而死去的海鳥,被廢棄漁網纏住而窒息的鯨豚,被垃圾“驅逐”的魚群,還有許許多多在逐漸惡化的海洋環境里掙扎的生靈。
對于一些分布范圍已經非常狹窄的海洋動物來說,環境的劇變或許會讓滅絕在瞬間到來。它所擁有的遺傳密碼會永久滅失,只留下一個佶屈聱牙的拉丁文學名供后人憑吊;甚至,受制于今天極為有限的探測手段,有些物種或許來不及被人類認識就已經銷聲匿跡,而它們的缺位會帶給海洋生態怎樣深遠的影響,也將成為永久的謎團。
這一期《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將擷取一些海洋生命的代表,展示它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海洋環境惡化帶給它們的挑戰。現代科學已經告訴我們,地球表面的71%覆蓋著海洋,而最深之處可達11000米。這些數據足以令我們領悟,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生命,或許就藏身在海面之下。雖然它們與我們或許永遠也不會謀面,但我們仍然需要從現在做起,留住屬于大海的蔚藍,也為同處一顆星球的生靈留住珍貴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