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煌
我國中小企業正在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力軍。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制約,融資問題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不少中小企業因為融資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正常經營活動斷斷續續,甚至有些企業因為資金鏈中斷,面臨破產的窘境,在此看來,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1.中小企業規模小,無法提供有效抵質押擔保。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注冊資金較少,經營的規模和范圍都較少;而抵押和擔保是金融機構的重要措施,由于以上原因,中小企業通常不能按照銀行規定提供擔保或其他抵質押資產。
2.中小企業管理不夠科學完善,信息不對稱。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在我國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是卻一直找不到統一合理科學的管理方法,缺乏一定的經濟理論支持,有關中小企業的相關法律也不夠完善,導致存在某些中小企業的財務信息披露不真實。
3.中小企業數量多,融資的競爭大。截止200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總計4200多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4%。而76%以上的企業資金短缺。大部分中小企業需要從銀行借款經營,向哪些企業借款,借多少,決定權都在銀行手上,中小企業存在巨大壓力,并且,中小企業借到的款項只是占到全國借款的不到5%,融資競爭再次加大。
4.中小企業貸款信用低,缺乏誠信。早期統計,我國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率高達11.6%,而我國銀行整體平均不良貸款率才2%。較高的不良貸款率直觀的說明了,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的信用現狀不理想。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成因分析
1.企業自身原因。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有兩方面:內部方面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擔保資產有限,抗風險能力不足;外部方面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扶持不足。關于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的探討很精辟。我認為,在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諸多原因中企業自身的原因有:①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管理不規范,經營風險大。我國中小企業多屬于家庭經營,或是從個體經營戶發展而來,生產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單一且技術含量低,抵御風險能力差;管理層次少,專業管理水平和社會化程度低,收集、分析和研究信息的能力較弱,市場開發不足,經濟效益低下;管理和投資風險大,市場進出頻率高,破產倒閉過程得不到較好的監督,易造成銀行債務的懸空。
②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觀念缺失。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業信息不透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增加了銀行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審查難度,以致銀行無法對其進行科學、準確的資信調查。另外,部分中小企業為了得到更多的銀行貸款,或應付監督部門的檢查, 準備多套賬簿,銀行無法掌握其真實的財務信息,增加銀行對企業貸款的風險。因此,中小企業對銀行貸款的強烈需求與銀行可貸款資金之間難以得到有效的結合, 導致中小企業無法與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信貸合作關系。
③中小企業缺乏足夠抵押和擔保。中小企業資本規模小,實物資產少,知名度和信譽度低,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結構單一且科技含量低,發展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抵御風險能力差,經不起原材料或產品價格的波動;企業貸款多為流動資金,需求急、頻率高且管理成本高。因此,很難獲得銀行的支持和吸引到投資者的注意力。鑒于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弊端,銀行為了規避信貸風險,要求其在貸款的過程中提供足夠有效的抵押或是擔保。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薄弱,設備落后,固定資產轉讓性差,可供抵押的資產非常有限,難以獲得銀行信貸的支持。在擔保方面,中小企業自身風險較大,管理結構簡單,缺乏可以為其提供擔保的上級組織或其他機構。
2.企業外部原因。至于企業外部的原因,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有:①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相關政策不配套。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都設有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幫助。但在我國,政府在資金、稅收、市場開發、技術、信息等方面一直給予國有大中型企業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環境不確定和競爭條件不平等。政策性原因也導致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仍把銀行貸款作為唯一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基本無法進行直接融資。同時,又由于A 股上市門檻較高,使一些處于成長期效益較好,但規模較小的企業難以進入證券市場直接融資。此外,債券市場受到“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約束,中小企業也難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
②銀行經營管理與中小企業發展需要不協調。隨著銀行防范風險機制的不斷增強,為了降低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各商業銀行改變了粗放型的貸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貸款權限,嚴格貸款發放程序和條件,重視對企業財務狀況和信用狀況的考察。通常情況下,銀行更傾向于向那些能夠提供足夠抵押擔保,或者具有較高信用評級的企業發放貸款。而中小企業相對來說資產少、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差,且可用于抵押的資產如土地、廠房、設備等較少,資信和抵押擔保能力都很低。
③資本市場不發達。在我國,作為籌集資金重要渠道的資本市場發展速度比較緩慢, 使得大多數企業無法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來籌集和吸納社會資金,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據有關統計,2009年我國擁有高達數十萬億的民間資本,而其中沉淀于銀行儲蓄的民間資本就高達20多萬億。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對策
1.內部策略。分析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全面了解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各方面現狀后,對于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這一難題就會有更深刻的見解。對于解決對策,就要“對癥下藥”。關于對策,很多學者進行過探討。我認為,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企業內部需要:
①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中小企業內部資金的使用率。中小企業要能夠轉變其經營體制,加快其產權制度的改革,建立一個較為清晰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保持公司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而為公司貸款申請提供了基礎依據。
②增強中小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行業、區域特點建立合適的組織模式,或與大企業聯合,同其形成協作配套關系;或在中小企業之間開展聯合,組成中小企業聯合體或企業集團,加強自身實力,苦練“內功”。在當今世界,經濟實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地位。對于企業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關鍵在于加強自身產品實力、品牌實力、技術創新實力、經營管理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③要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規范各種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會計透明度和財務管理水平,加強其各方面的信譽程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信用等級和信用度。與此同時,加強和發展企業間的戰略聯盟,取長補短,共同積累資源,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共同開拓市場,以群體的力量彌補中小企業個體力量的不足。所以中小企業應當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嚴格遵守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及時、準確、完整的提供財務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會計報表的可信度。加強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聯系,強化信用觀念,按時還本付息,建立良好的企銀關系和社會形象,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
2.外部策略。對于外部的建設,學者的策略則更全面:①消除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偏見。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合理配置金融資本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應當消除對中小企業的歧視,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部門,扶持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潛力的優秀中小企業,并對其信用狀況進行嚴格審查和監督,降低銀行借貸風險。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多為區域性銀行,對當地經濟情況較為了解,能夠克服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②針對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時間緊、時效強的特點,簡化業務程序。及時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并降低交易成本完善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政府應當制定或完善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嚴格懲處違反法規的中小企業,保證中小企業的整體信譽。同時,政府應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例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緩解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輔助中小企業的發展。
③政府完善政策法規和制度健全政策法規。加大扶持力度。2009年9月,國務院正式下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對我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有很多的突破,進一步完善了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但也要認識到一個《意見》的實施,尚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中小企業還需有效、具體的政策法規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