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明



【摘要】 目的:探究高血壓腦出血應用微創硬通道技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05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9例,試驗組常規內科保守治療+硬通道微創穿刺引流術,對照組行常規內科保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死亡率、治療總有效率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均明顯改善,試驗組改善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硬通道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優于常規治療,神經功能恢復好,治療總有效率高,死亡率低,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微創技術; 硬通道; 高血壓; 腦出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28-02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致死率,目前高血壓患者逐年增多,接近1.5億人,并發癥較多,腦出血就是其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腦出血的治療除了應用外科開顱手術、小骨窗術、槽位錐顱術以外,應用YL-1型穿刺針行顱內血腫粉碎穿刺治療術臨床應用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成熟,成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常見的微創手術[1]。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05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部分患者采用微創硬通道技術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簽的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05年
7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9例,試驗組男38例,女21例,年齡48~67歲,平均(57.5±4.4)歲;基底節區出血48例,破入腦室出血12例,腦葉出血11例;出血量30~49 ml 32例,50~69 ml 23例,70~89 ml 4例。對照組男34例,女25例,年齡51~74歲,平均(62.5±3.2)歲;49例基底節區出血,
10例腦葉出血,13例出血破入腦室。出血量30~49 ml 32例,50~69 ml 24例,70~89 ml 3例[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為保守治療組,給予常規腦出血治療方法,脫水降壓,對患者血壓與顱內壓密切監控,過高或過低根據文獻[1]腦出血治療指南《2015年度高血壓研究領域要點回顧》,進行調節。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預防出現其他并發癥,比如,消化道出血、感染等,采取有效的對癥治療方法。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硬通道治療,先通過CT檢查患者顱內腦血腫情況,測量血腫體積,找到血腫中心靶點,通過CT片三維定位法確定穿刺位置[2]。然后,應用YL-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進行手術,治療時嚴格消毒、預防感染,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電鉆處安裝YL-1型穿刺針,驅動電鉆,鉆進顱內血腫,需要始終保持穿刺針對準血腫中心靶點,直到將顱骨鉆透為止,在有空落感以后將電鉆芯取出,再將塑料針芯安裝上,推進至血腫內,去塑料針芯,插入金屬針芯,接側管,應用5 ml針管緩慢將血腫抽出,控制好抽吸量,每次≤3 ml,抽吸的血腫量以20%~60%為宜[3]。抽吸不暢的患者應用振蕩法在血腫內鉆出一個空隙,然后應用生理鹽水反復清洗血腫位置,直到液體顏色變淡為止,注入血腫液化劑,包括20 000 U尿激酶和12 500 U肝素,退出金屬針芯,蓋上蓋帽,將蓋擰緊,2 h后行開放引流術,每日需沖洗引流3~4次,血腫清除50%~75%即可將穿刺針拔出[4]。
1.3 判定標準
采用HIHSS評分標準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分。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視為治愈,0級病殘;功能缺損評分減少50%~80%,視為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20%~40%,視為有效;評分減少<10%,植物狀態、死亡,視為無效。觀察兩組患者腦血腫的消失時間、神經功能的消退情況及死亡率。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腫消失情況對比
試驗組7 d血腫消失50%及14 d血腫消失70%例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59例患者死亡2例,對照組59例患者死亡7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缺損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均明顯改善,試驗組改善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與病死率均較高,既往臨床多使用開顱手術,但是術后并發癥多,對神經組織創傷大,有較高的致死率。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小骨瓣開顱,鉆孔引流治療清除血腫取得了顯著效果,而到了80年代,通過CT,鉆顱抽吸,應用立體化定向穿刺法使腦部創傷減少,但是這一技術應用范圍有限,且操作難度大,臨床應用較少。一種創傷更小、手術更快的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應時而生,該技術應用CT和激光技術配合生化酶技術可使血腫盡快消除,縮短了手術時間,更加安全、可靠,成為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新技術。應用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技術,真正將鉆針一體化,將穿刺針固定在顱骨上,增強了硬通道的穩定性,更加靈活、方便,可以更加靈活地對引流區域進行調整,盲區較少[5]。硬通道微創技術可將顱內血腫快速消除,使顱內壓快速降低,機制如下:(1)采用更加良好的密封技術,確保抽吸時管腔保持穩定的負壓,增強了對血腫的抽吸能力。(2)穿刺針管是鋼制的,更加鋒利、尖銳,可一步到位,準確固定,能夠快速有效將液態化的血腫清除。(3)應用血腫粉碎器和生化酶技術,可以有效將血腫變得液化,更有利于排除。(4)應用硬通道技術有利于快速將血腫清除,有明顯的減壓作用,預防腦疝,減輕腦水腫。(5)對不規則大血腫的出現,可以應用雙針法或者多針法引流,臨床效果更加顯著。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伴有神經功能缺損,造成日常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引發一系列心理障礙,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評估與疏導成為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顱內血腫清除經歷了漫長的演化與進步,從粗糙到精準,從大創傷到微創,表現了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技術的不斷進步[6]。在臨床上應用硬通道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手術成功率高,有效消除血腫[7-8]。手術簡單快速,創傷小,安全性好,經濟。但缺點是靈活性較弱,進針后不能調整與改變針的方向,需要在進針前準確定位,因為針的方向不能改變,少數病例顯示了引流不充分,血腫殘留較多,臨床效果不好的結果。
本研究采用分組的方法探究了微創硬通道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結果表明,治療總有效率上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神經缺損評分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微創硬通道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顯著,神經功能恢復好,治療總有效率高,死亡率低,臨床應用已很廣泛,特別適合基層醫院開展。
參考文獻
[1]郭藝芳.2015年度高血壓研究領域要點回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12(5):1106-1108.
[2]朱端權,張曉亮,蔣向東.軟-硬通道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腦室積血的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9(21):904-905.
[3]呂傳華.CT定位下微創硬通道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評價與分析[J].醫學信息,2015,12(33):359.
[4]李江,施申啟.簡易CT定位下微創硬通道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病腦出血32例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5):2970.
[5]張占偉.CT定位微創硬通道手術治療高血壓性丘腦出血(附48例報告)[J].中國醫師雜志,2012,14(1):67-68.
[6]陳宏寶,黃玉春,孫仁泉,等.微創硬通道穿刺引流為主治療高血壓腦出血2826例療效觀察[J].首都醫藥,2011,12(20):20-21.
[7]姚暉,宋越.微創軟通道技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45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11,9(21):1251-1253.
[8]陳軍.硬通道、軟通道微創技術綜合應用治療腦出血5例臨床療效觀察[J].家庭醫藥(醫藥論壇),2010,7(14):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