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瑜+陳幼梅+吳琳珍
【摘要】 目的:探討對產婦行綜合護理干預對自我效能感及分娩結果的臨床影響。方法:將2015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拋硬幣法進行分組,正面為對照組,反面為試驗組,各10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則行綜合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的自我效能感和分娩結果。結果:試驗組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試驗組產后2 h出血量及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產婦行綜合護理,不僅能夠提高自我效能感,還能夠消除不良心理情緒,降低剖宮產發生率,減少產后出血量。
【關鍵詞】 綜合護理; 自我效能感; 分娩結局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72-02
自我效能感是人類控制和主導自身行為的表現,產婦生產的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情緒,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確保生產順利。自然分娩將會對產婦造成不同程度的產道損傷和疼痛感受,大部分產婦難以忍受分娩痛苦而選擇剖宮產手術,但剖宮產具有一定的手術風險,產婦容易出現大出血等不良癥狀,甚至由于麻醉意外而引發切口感染、血栓等情況的發生,而胎兒則容易出現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1]。本研究通過對產婦行綜合護理,研究其對產婦自我效能感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拋硬幣法進行分組,正面為對照組,反面為試驗組,各100例。其中,試驗組年齡22~28歲,平均(23.6±2.8)歲,孕周36~39周,平均(36.4±0.1)周;對照組年齡23~30歲,平均(24.1±3.2)歲,孕周36~38周,平均(36.9±0.4)周。排除標準:產婦存在以往生育史;產婦存在精神病史;產婦符合剖宮產手術標準;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接受藥物鎮痛[2]。納入標準:所有接受研究產婦均為單胎;所有接受研究產婦均不存在其他妊娠綜合征;所有接受研究產婦均經B超檢查,一切正常[3]。兩組產婦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則行綜合護理。綜合護理干預內容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產婦心理困惑和問題,及時為產婦做出解答和講解,進而消除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和負面壓力。與此同時,積極向產婦介紹有關病房和產房的周邊環境,加快產婦適應新環境的速度,進而消除由于陌生感所造成的焦慮和緊張情況。產婦分娩前通常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因此,應該積極尋求產婦家屬的幫助,共同緩解產婦不良情緒的同時,使得產婦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心和照顧。此外,護理人員應該向產婦及產婦家屬講解有關自然分娩的好處,不僅能夠降低對產婦的影響,還能夠加快產婦術后恢復,提高胎兒的智力和抵抗力,糾正產婦對于自然分娩的錯誤認知。(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該詳細為產婦講解有關分娩的過程、育兒知識、鎮痛表現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指導產婦產前適當運動和鍛煉,教授產婦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分娩技巧,同時,告知產婦有關自然分娩的成功案例,樹立產婦積極的分娩信心,與此同時,加強產婦家屬的知識培訓,獲取產婦家屬的支持和鼓勵,進而增加產婦的分娩信心和勇氣。(3)生活護理。護理人員應該根據產婦的自身習慣和個人喜好適當調整病房環境,時刻保持病房和分娩室內的整潔程度,調節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溫度控制在24 ℃~26 ℃,濕度控制在50%~60%,幫助產婦更快適應全新環境,消除陌生環境所帶來的不安感受和緊張情緒。產婦進入待產室后由助產人員全程陪護,并在此期間向產婦介紹有關分娩室內的環境和設施。助產人員可以通過播放音樂、加強交流的方式分散產婦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4)術前護理。助產人員需要向產婦簡單介紹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任何狀況,利于產婦做好心理準備,提高產婦的自我效能感。此外,還需認真傾聽產婦的內心主訴,及時糾正產婦錯誤認知,并正確指導產婦放松心態。助產人員與產婦進行交流時,需要時刻保持穩重和耐心的態度,并表現出專業的職業素養,進而增加產婦的分娩信心,及時告知產婦家屬有關產婦和胎兒的情況,消除產婦家屬的不安心理。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自我效能感和分娩結果。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對產婦的自我效能感進行評估,共分為十項,總分為100分,分數越低則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差[4]。分娩結果:觀察兩組剖宮產率及產后2 h出血量。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試驗中的數據均利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自我效能感比較
試驗組自我效能感評分為(89.87±1.72)分,對照組自我效能感評分為(77.32±1.8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0.117,P<0.05)。
2.2 兩組產后2 h出血量和剖宮產率比較
試驗組產后2 h出血量為(114.62±17.81)ml,對照組為(226.82±20.23)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628,P<0.05);試驗組剖宮產6例(6.00%),對照組22例(2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0.631,P<0.05)。
3 討論
初產婦緩解壓力的最好方法便是自我效能法,該方法的使用取決于產婦的分娩方式,分娩過程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自然生產則更加符合自然規律,利于母嬰健康[5-6]。但是,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于長時間持續在強烈的感受下將會出現應激反應,影響分娩的順利進行。同時,由于產期的不斷臨近,產婦的焦慮和不安情緒加重,加之缺乏正確的分娩常識和注意事項,導致產婦并無剖宮產癥狀的情況下,產婦及產婦家屬強烈選擇剖宮產手術,嚴重影響分娩結果。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利于緩解產婦不良心理情緒,增加產婦自然分娩的幾率[7]。近幾年來,伴隨醫療研究的不斷深入,綜合護理干預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產婦的護理過程中,不僅利于提高產婦的自我效能感,還能夠降低剖宮產幾率,利于母體和胎兒的身體健康,提高胎兒的抵抗能力和智力[8]。
本研究結論表明,試驗組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試驗組產后2 h出血量及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容易受到陌生環境和害怕疼痛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自我效能感差的情況,容易出現子宮口緩慢擴張、收縮乏力等癥狀,行剖宮產將會增加大出血及術后切口感染等不良癥狀的發生率,而自然分娩的胎兒能夠通過陰道自然擠壓而直接與母體分離,降低對母嬰的不良影響。通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和環境指導等,能夠有效緩解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此外,護理人員為產婦提供綜合護理干預的同時,并積極尋求產婦家屬的幫助和配合,進而提高產婦的自我效能感,增強產婦的分娩勇氣,降低剖宮幾率[9-10]。
總而言之,通過行綜合護理,不僅能夠提高產婦的自我效能感,還能夠在改善產婦心理狀態的基礎上,降低剖宮產幾率,減少產婦術后出血量。
參考文獻
[1]陶麗玲.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11):984-985.
[2]李靜,葉彩眉.產前綜合干預模式對初產婦分娩應對能力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116-119.
[3] Peng W L.Pregnan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imiparous childbirth self-efficacy and childbirth outcome[J].General Nursing,2015,13(12):1098-1100.
[4]肖麗峰.綜合護理干預對枕后位產婦產程和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8):261-262.
[5] Li C H,Li Q X,Li X H.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aternal self-efficacy and childbirth[J].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2016,20(20):204-205.
[6]閆蕊花,何榮.產前綜合干預對初產婦助產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732-733.
[7]邱燕碧,莊小星,張曉麗.自我效能干預對初產婦焦慮、抑郁情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15,28(5):1167-1169.
[8]徐賽英.綜合護理干預對枕橫位及枕后位產婦產程和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24(3):183-186.
[9] Yang W,Wang L Q,An X H,et al.Effects of midwifery-base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maternal self-efficacy and childbirth outcome[J].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16,33(13):24-27.
[10]賈艷妮,朱秀,鄭修霞,等.自我效能干預護理對初產婦疼痛及分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4):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