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華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體位對于產婦枕后位分娩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將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產婦67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實施分組研究,對照組336例實施常規處理,產婦取舒適自由體位分娩。研究組336例實施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產婦體位,使枕后位變為枕前位。將兩組各產程時間、陰道分娩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同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產婦的第一及第二產程時間均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陰道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胎兒窘迫率及新生兒窒息率相對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實施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體位,可有效縮短產程,提升陰道分娩率,對確保母嬰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導樂鎮痛分娩; 改變體位; 枕后位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112-02
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的交互作用,導致我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研究認為,目前大約占分娩產婦的40%~50%,顯著超過國外的15%[1-2]。其中,極大比例的孕產婦發生難產原因為頭位難產。導致頭位難產的主要原因為胎兒的胎頭位置發生異常。胎兒胎頭位置異常的主要原因為持續性枕后位及枕橫位等。持續性枕后位及枕橫位基本上占據頭位難產比例的60%~70%,達到了分娩率的5%[3-4]。針對該類情況,如未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則將嚴重影響生產結局[5]。在既往操作中,針對枕后位孕婦主要實施剖宮產術,這導致其陰道試產率低,從而不利于母嬰健康及安全。生產過程中,長時間的產痛將造成產婦產生強烈的焦慮及恐懼感,尤其一旦發生胎位異常,將延長產程,導致產婦子宮收縮乏力,加重了分娩痛苦,導致難產率上升,威脅母嬰安全[6-7]。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重要價值。筆者所在醫院積極探索分析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體位對于產婦枕后位分娩的作用和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納入對象均為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6月-2016年
6月收治的產婦,共672例。年齡20~40歲,平均(27.5±3.5)歲;孕周37~42周,平均(40.2±1.5)周。按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各336例。研究組年齡20~38歲,平均(26.8±3.8)歲;孕周37~41周,平均(39.8±1.6)周。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27.7±3.1)歲;孕周38~42周,平均(40.3±1.4)周。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單胎頭位、均無手術指征,均經B超及腹部或陰道檢查確定為枕后位,均為足月妊娠。其骨盆均正常,頭盆均無不稱,胎心正常。所有研究對象均無剖宮產史。已排除巨大兒、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胎盤異常等孕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研究對象均接受常規方式處理,均不應用鎮痛分娩,產婦自行選擇舒適體位[8]。(2)研究組均接受導樂鎮痛分娩聯合體位改變。當宮口開大2~3 cm時,妥善連接無痛導樂儀。將設備A組接頭貼在產婦左手臂正中神經腕橫紋向心4 cm位置。將設備B組粘貼于產婦右手,粘貼方法及位置同左手保持一致。在孕產婦腰部,由髂嵴最高點劃水平線至腰椎棘突位置,將傳導貼中心點與此對應粘貼。粘貼時,要保持C點在上、D點在下。以頻率遞增或遞減方法實施鎮痛。遞增以產婦手指輕微震顫且手型未發生明顯變化為宜,在宮縮間歇期予以遞減處理。當產婦宮口開全及第一產程結束時,則停止應用導樂鎮痛儀。在實施鎮痛后,再次檢查,若還屬于枕后位,則引導產婦排空膀胱,幫助其擺放為對側臥位(即與胎兒脊柱對側臥位),如胎兒為枕左后位,則取右側臥位。擺放體位時,產婦腰部保持微弓,大腿上收,基本與脊柱縱軸成直角,其腹部前側貼向床墊。生產過程中,兩組研究對象均保持宮縮,針對宮頸水腫者,予以阿托品0.5 mg,在活躍期后進行持續性胎心監測[9]。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各產程時間(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陰道分娩率及不良反應(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進行對比[1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
研究組第一、第二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率及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研究組陰道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胎兒窘迫率及新生兒窒息率相對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導致分娩疼痛的原因,主要包含肌纖維缺血、宮頸管發生進行性縮短、宮口進行性擴張、子宮韌帶及腹膜牽拉等[11]。加之產婦精神緊張、過度恐懼及焦慮等,導致其痛閥降低,從而發生劇烈的分娩疼痛。發生劇烈分娩疼痛后,將導致產婦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反應,導致其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及酸中毒等,嚴重影響母嬰安全及健康[12]。
在理想狀態下,實現良好的鎮痛,主要參考以下標準:一是不會對產婦及胎兒產生較為明顯的副作用;二是起效快、效果可靠、方便操作;三是不會形成運動阻滯,不會影響產婦的宮縮及運動;四是確保產婦在清醒狀態,可以積極配合分娩;五是能夠滿足整個產程鎮痛需要[13]。導樂鎮痛分娩儀應用非藥理學技術,以低頻率脈沖波對產婦特定部位外周神經進行連續而輕柔的刺激,激發其體內嗎啡類鎮痛遞質,從而激活產婦自身的鎮痛系統,使其中樞鎮痛物質不斷產生并釋放,實現在6~20 min內就可將10級疼痛迅速降至4級以下的輕微疼痛。應用該方式實施分娩過程中的持續鎮痛,不會對母嬰產生任何副作用,也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分娩干預,從而促進產程進展,縮短產程,降低剖宮產率。該方法使用非常方便,易于操作,值得推廣應用。
盡管鎮痛可以有效減輕生產過程中的疼痛,使產婦更加舒適放松,但是,分娩實際上受到多種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其他因素必須協調,否則還是可能導致難產。生產過程中,如果胎頭位置異常,則極有可能導致難產。在胎頭位置異常分娩,主要為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等。分娩過程中,胎頭一般為枕后位或枕橫位銜接。其枕部在逐漸下降過程中,將向前旋轉為枕前位,以最小徑線經產道完成自然分娩。若胎頭枕骨持續性無法實現轉向前方,至臨產時仍位于母體骨盆后方或側方,造成分娩困難者,即為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導致枕后位分娩的相關因素,主要為頭盆不稱、產力異常及胎頭俯屈不良等。為有效避免產生醫療糾紛,在實際操作中,陰道助產率明顯降低,而剖宮產率明顯升高。針對枕后位孕產婦而言,要控制和降低剖宮產率,則必須將其轉成枕前位,然后再進行陰道分娩。但是,通過胎兒及產力作用,使胎兒在臨產后逐漸變小的空間內實現前轉45°或135°,其困難相對較大。尤其是針對首次分娩者而言,產婦子宮、產道等相關軟組織還未得到充分擴張,其包裹胎頭較緊,從而限制了胎頭的自然旋轉。需達到理想效果,可經枕后位及產婦臥姿進行調整。臨床研究證明,胎兒在羊水中實際上是可動的。胎兒的相對靜止或轉動狀態,是作用于胎兒的各力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產婦擺放為仰臥位時,可改變胎兒重心,從而使其背部重心轉向產婦側后位。所以,引導和幫助產婦擺放為側臥位,可使胎兒在子宮中依托羊水的浮力,使胎頭退出骨盆腔,同時使胎兒重心改變,經浮力及重力的綜合作用,導致胎兒旋轉,從而使胎兒背部向產婦側方位置移動,實現枕后位逐漸轉換為枕前位。實施導樂鎮痛后,產婦的子宮頸、陰道壁及盆底組織均有效松弛,其盆底空間得以增加,軟產道阻力明顯減少,有利于宮口開大及先露下降。在這一條件下,指導產婦擺放為對側臥位體位,可有效促進產力、胎兒及產道的相互協調,有效糾正胎兒枕后位,有效促進胎兒順利娩出,控制和縮短產程。這一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剖宮產率,確保母嬰安全。
本研究中,對照組分娩產婦均實施常規處理,不實施鎮痛分娩,產婦取舒適自由體位分娩。研究組則均實施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產婦體位,使枕后位變為枕前位。結果顯示,研究組第一、第二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陰道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實施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產婦體位,可以有效縮短產程,有助于提升陰道分娩率并降低剖宮產率。結果顯示兩組胎兒窘迫率及新生兒窒息率相對接近,表明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產婦體位并不會提升分娩的危險性,該方法相對安全。因此,積極實施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體位,可有效縮短產程,提升陰道分娩率,對確保母嬰安全具有積極意義,該方法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業華.導樂鎮痛分娩聯合改變體位對枕后位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123-124.
[2]賀晶,陳璐.分娩時體位選擇[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4(2):112-116.
[3]龔逞英.分娩球聯合導樂分娩在陰道分娩糾正胎方位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15(26):79-81.
[4]李慧敏,廖玲.鎮痛分娩與產時體位護理的研究現狀[J].護士進修雜志,2011,9(9):792-794.
[5]劉曉艷.全程導樂陪伴分娩聯合硬膜外鎮痛在自然分娩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127-129.
[6]廖玲,廖東林,李慧敏,等.產程中鎮痛分娩配合體位護理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10(16):1472-1474.
[7]蔡秀麗,陸大春,姚金艷,等.導樂陪產下經皮神經電刺激·硬膜外麻醉兩種鎮痛方法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4):23-25.
[8]廖玲,李慧齡,蔡玉珍,等.鎮痛分娩配合體位護理矯正胎兒枕后位的臨床效果[J].華夏醫學,2010,10(5):618-621.
[9]葉小琴,鐘俏梅,蘇銀青.凡樂生無創鎮痛分娩在產科臨床中應用的效果[J].全科護理,2016,12(11):1120-1121.
[10]譚新華.導樂陪伴分娩在初產婦分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1):104-105.
[11]楊歡秀,歐陽友云,楊璠.助產士主導伙伴式導樂陪伴分娩193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6):120-122.
[12]鄭碧珠.初產婦采用導樂球配合自由體位促進自然分娩的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5):93-95.
[13]丁付綠,張盛燕,金麗桂,等.同側俯臥位聯合間苯三酚在產程活躍期中糾正枕后位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3,5(30):5062-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