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芝
摘要:采用SCL-90臨床癥狀自評量表研究湖南工程學院貸款生心理健康狀況,通過調查分析貸款生心理狀況提出相應教育對策。
關鍵詞:助學貸款大學生 心理健康 SCL-90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11-02
大學校園里日益突顯的貧富差距給大學生的心靈成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給那些經濟上貧困的助學貸款大學生(本文簡稱為貸款生)帶來了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沖擊。國家實施助學貸款政策是幫助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得以深造的重大決策,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貸款生心理狀況不佳,不少存在心理困擾,影響了學習、身體健康、人際關系協調,嚴重者甚至意欲輕生。貸款生心理健康狀況,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對該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可以為高校的貧困生資助和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為了科學地查明貸款生心理困擾的原因,我們采用SCL-90臨床癥狀自評量表對湖南工程學院隨機抽樣的貸款生作了測試,并在此基礎上對貸款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湖南工程學院2006-2009級12751名學生中隨機抽取1085名樣本,其中貸款生494人,非貸款生591人。
(二)研究方法
以癥狀自評量表(即SCL-90;又名90項癥狀清單)[1]作為研究工具,該量表原為 Derogat is,L1 R1編制[2],王征宇翻譯引進國內[3]。項目采用5級評分(1—5分),任一因子分值≥3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問題。
測量采用團體測量方法,由專業心理輔導老師擔任主試,集中統一上機進行網絡測試。
測量數據采用SPSS for Windows190版本的統計分析軟件對有效的數據進行錄入、描述統計,采用t建議方法。
二、測量結果
貸款生各項因子分≥3有327人,占貸款學生人數的662%,按檢出率從高到低依次排名前4的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抑郁;貸款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4]、非貸款生;貸款生男生除憂郁、焦慮、恐怖3項因子得分低于貸款生女生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女生,且在軀體化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城市生源地貸款生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農村生源地貸款生,且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三、分析與討論
(一)湖南工程學院貸款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嚴重
(1)據統計,在湖南工程學院貸款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占662% ,可見,湖南工程學院貸款生中心理健康狀況不理想。該學院學生屬于地方性本科院校,這可能與貸款生個人是否有積極的心理感受,對所學專業是否有專業情感以及因受家庭的影響,思想保守,遇到心理問題難以自我調適有關。
(2)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拜金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加劇了貸款生的心理困擾。同時,貸款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如家長的人格特征、生活態度、教養方式等也是造成貸款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家長的經濟狀況差、社會評價低,降低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與自信心。
(二)貸款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非貸款生
(1)貸款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他們面臨著內外心理負擔,如學業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等有關,這些壓力很可能轉化為心理問題;另外,貸款生個人是否有積極的心理感受、對所學專業是否有專業情感也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2)貸款生心理健康狀況較非貸款生差,這可能與他們家庭經濟的困窘,對于家庭狀況較好的同學或綜合能力較強的同學容易產生敵對情緒;個人人際交往的局限性,導致遇到心理壓力時沒有傾訴的對象,精神壓力較大。
(三)貸款男生除焦慮、憂郁、恐怖3項因子得分低于貸款女生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女生,在軀體化上與貸款女生存在顯著差異(P<005)
(1)在社會化和性別角色發展過程,男女不同的人格、應激反應是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男生自尊心強,個性固執,傳統的觀念和社會角色要求男生承受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一部分貧困家庭把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希望寄托在男生身上,家庭對男生較高的期望使男生具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當遇到困難時由于在自卑、自閉的狀態中不能及時走出,在長期心理不平衡的驅使下,面對困難和問題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了發泄心中的不滿甚至作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極端事情。
(2)女生在憂郁、焦慮、恐懼三個項目得分高于男生。一方面,幾千年來的“重男輕女”“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等傳統觀念對女生人格發展的壓抑和束縛,影響著女生健康的心理發展,她們相對較敏感,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對學習成績、物質條件等進行攀比,如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習的唯一結果等,因而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另一方面,來自貧困家庭的女生又表現出獨立自強的個性特點。“知識改變命運”,女生要與男生競爭,就要向男生的標準看齊,努力學習,養成獨立、自強、自尊的性格,這可能是貸款女生心理障礙少于男生的原因。
(四)城市生源地貸款生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農村生源地貸款生,且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焦慮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的人數比城市大學生多。農村貸款生經濟壓力、心理壓力較大,由于缺少心理支持和關愛,自我評價和自信心過低,性格較為敏感,自信心不足,對遇到各種挫折容易產生現實性焦慮,等等。
四、建議和對策
針對貸款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采取以下建議和對策,以解決他們的心理困擾和心理壓力,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完美的人格。
(一)完善資助體系,減輕貸款生經濟壓力,實現“經濟解困”
(1)構建以社會資助和政府資助為主、學校資助為輔、個人自助為補的多位一體資助體系。政府通過國家的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如鼓勵和支持銀行提供助學貸款等;尋求社會各界的資助,引導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個人設立獎助學金,拓寬貧困學生的受助面,同時依據團體、企業和個人設立獎助學金的額度,相應給予稅收減免或信貸等優惠政策。
(2)學校實現由無償資助逐步向有償資助轉型,目前高校資助以“獎、助、補、減”等無償資助為主的模式,使部分貸款生認為接受資助是理所應當的,忘記回報社會,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有償資助即受助人在享受資助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助后還款或完成指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義務,幫助他們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3)加大勤工助學力度,通過勤工助學,鼓勵和幫助他們通過辛勤勞動獲得報酬。但是高校勤工助學的現實表明,與其他資助方式比,其受助人數和受助金額比例較小,主要是由于,一是校內勤助崗位少,報酬低,二是與學習時間有沖突。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原因,高校需要力爭拓寬勤工助學崗位,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鍛煉,幫助學生制訂“工讀”計劃。
(二)培養貸款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減輕心理壓力,實現“心理解困”
(1)在貸款生入校后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完整地認識自我,順利地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通過調查、觀察及時掌握貸款學生心理動態,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與治療。
(3)根據貸款學生群體心理特點,開設關于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等專題講座,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心理調適的技能與水平。 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一方面,讓貸款生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兩重性,引導學生將挫折的消極面降到最低程度,把挫折化成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另一方面,組織貸款生參加一些素質拓展及抗挫折訓練,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面對挫折的積極態度。
(三)塑造貸款生的完美人格
(1)隨著政府的引導,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向貸款學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導貸款生懂得感恩,將社會幫助化為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明白資助是建立在人格平等、權利和義務對等基礎上的行為,而絕非居高臨下的悲憫和施舍。
(2)貸款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認同感,例如,貸款生參加學校和社會的公益活動,幫助更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和個人,通過這些志愿服務活動,使貸款生逐漸認識到,自己不僅僅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而且還有更多的弱勢群體在等待自己的幫助,讓他們在奉獻社會中升華自己、增強自信心。
(3)提高貸款生的心理素質的途徑。一方面,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加強對學生進行合理職業規劃指導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黨員、干部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系統培訓,增強朋輩在貸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效力,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
參考文獻:
[1]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學,1984,2(2):68- 70.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31-35.
[3]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 SCL-90)[J].上海精神醫學,1984,2(2):68-70.
[4]仲穩山,李露.全國大學生scl-90新常模構建問題研究[J].中國校醫,2009,23(3):251-25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