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社會各行各業無論是薪資待遇、工作強度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一個行業的發展程度,很有可能影響到一名高三考生的志愿選擇,因為所選專業與行業息息相關,決定著他們結束大學學習后,能否找到滿意的工作、拿到合理的薪酬。
高校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響,不同類型的院校、甚至是同一院校的不同專業,報考熱度也出現了明顯差異。其中,又以農業、林業、地礦等學科為特色的行業性院校最為突出。因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這些學校總是與“冷門”“難就業”等詞語沾邊。一提起農林、地礦這些學科,人們想當然地認為以后無非就是種地栽樹、養殖家畜、下礦開采,工作環境更是不敢恭維——上山下鄉、風吹日曬……形成這樣的認識,一是對于這類學校的發展現狀了解不夠,二是由于此類學科的發展情況缺乏了解。
很多人對校名中帶有“農業”“林業”“地質”“礦業”等關鍵詞的學校有一種觀念上的“輕視”,認為這些學校的辦學不夠“全面”,辦學實力也不夠“強大”。其實不然,以農林院校為例,就學科實力來說,中國的農林科技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較高的聲譽,2016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前100的學科中,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院校均有優勢學科入圍。在國家級特色專業名單中,四川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不同層次的院校均在其中,這些都是此類學校辦學實力的證明。就院校開設專業的規模來說,現在的農林院校在保持優勢學科的基礎上,又廣泛發展了其他學科。
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在其所開設的專業中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醫學、哲學9大學科門類;作為普通本科院校的江西農業大學也是一所以農為優勢,農、理、工、經、管、文、法、教、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這種發展也并不是毫無章法地擴張,因為無論哪一所院校,特色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在保持特色并發展成為優勢,保持本行業的領先地位,再逐漸拓展與特色相關的學科,讓這些學科對特色學科形成一種支撐。比如四川農業大學,已成為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農村經濟為亮點的多學科大學。
因此,將“農業”“林業”“地質”“礦業”等關鍵詞與學校的辦學情況直接掛鉤是比較片面的;將“農業”“林業”“地質”“礦業”等關鍵詞與就業困難對應更有失公允。比如,如今的農林學科再也不僅僅是以往所說的種植和養殖,專業領域逐漸延伸到其他領域,就業面也越來越廣,尤其是與都市現代農業相關的專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考生踴躍報考,比如園林、園藝、茶學、食品安全、動物醫學等相關專業。
目前與地礦相關的專業如地質工程、采礦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物資源工程、海洋油氣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等,涉及了礦物資源的查找、評價、開采、運輸幾個階段。這些專業不像電子、信息、金融那樣炙手可熱,但是作為國民建設中的基礎產業,地礦類行業發展平穩,供需穩定。在求職市場上,石油工程、地質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等專業可一點都不“冷門”,此類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非常搶手。
來源:《高校招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