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快捷答案能用嗎?
大家在志愿準備階段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詞匯,如專業名稱、課程名稱、志愿填報相關術語,利用中文搜索引擎進行關鍵字搜索無疑是最快捷的方式。然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搜索引擎所提供的解釋,是網友自行發布的,對發布者的資質及其發布的內容沒有嚴格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因此公布的信息有待查證,特別是涉及到考生的志愿填報,更應該慎重對待。筆者建議大家在搜索引擎中使用那些官方信息來源。
社交平臺:我應關注哪些內容?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信用戶群體日趨龐大,越來越多的個人、機構都開始使用微信公眾號來發布高考資訊。在選擇關注的公眾號時,首先應該關注各省級招考機構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只有官方微信號發布的信息最為權威,各項工作的截止時間也必須以招考機構發布的信息為準。至于其他個人或商業機構設置的微信公眾號,它們為了吸引人氣,開拓潛在的客戶群體,也會發布一些對志愿填報有用的信息。對于這類微信號,大家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關注,從中獲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拓寬自己的視野,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高校、專業以及自己的志愿選擇。
高考類APP:個人定制靠譜嗎?
除了微信公眾號,移動設備的另一大使用就是各類APP應用。目前絕大多數高考類APP應用都采用了免費注冊使用、高級功能收費的商業模式,由一些商業機構獨自研發或是與省級招考機構合作開發。這類APP應用通常包含三大功能,每項都針對考生在志愿填報時最關注的環節:興趣能力測試功能幫助考生認識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數據查詢功能幫助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有希望被錄取的高校和專業;智能篩選或風險評估功能幫助考生選擇更加穩妥的院校,降低自己落榜的風險。
提醒大家,對于這種商業產品提供的信息都要謹慎參考,包括適合專業的推薦結果、志愿風險評估等,只能當作志愿填報時可供參考的一項依據,而且不能作為重要的依據。對于其提供的高校歷史錄取數據,也需要持一定的謹慎態度,所有高校歷史錄取數據還是必須以各省級招考機構發布的為準。另外,作為盈利性的產品,高考類APP收費往往很高,且沒有一定的資費標準,大家在具體選擇時更應該加倍小心,防止落入消費陷阱。
傳統媒體:不可或缺的深度與權威
面對網絡媒體在搜集志愿填報資訊方面展現出的優勢,傳統媒體好像已經完全落寞,在填報志愿時幾乎不再需要通過傳統媒體搜集信息。其實相對于新興媒體,傳統的報刊、書籍等紙質媒體在信息整合的權威性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加適合大家進行深度閱讀。此外,現在各省級招考機構發布本省(區、市)的歷史錄取數據時,大多數還是將數據編印成冊,以書籍、報刊的方式進行發行。相對于在新型媒體上搜集的歷史數據,這種各省級招考機構官方發布的數據更加精準、可信,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是志愿填報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來源:《高校招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