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一批新興的網絡職業應運而生,作為新型網絡從業者,如果不掌握一些法律知識,自身合法權益很容易就會遭到侵害。
一、網遞,未簽合同亦可申請雙倍工資
案例:胡某在一家網絡快遞公司作為一名以收、送件計酬的快遞工,但并未簽訂勞動合同,干了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公司沒有給他上養老等各種社會保險。他要求補繳,公司便將他辭退。辭工時他提出了未簽訂勞動合同要補發雙倍工資的要求,公司以口頭通知屬勞動合同予以拒絕。
說法:公司應支付雙倍經濟補償金。這類口頭通知在“網+”新型用工中,是否屬于勞動合同。以《勞動法》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并且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并具備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等條款。
用人單位的“用工通知”,不是雙方的協議,只是一方的單方行為。故胡某雙倍工資的請求,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用人單位若不支付,可以申請勞動行政部門執行。
二、網滴,沒繳保險受工傷誰擔責?
案例:張某把自己的轎掛靠在某滴滴出租車公司名下,做了一名滴滴司機。張某與其簽訂了客運出租車掛靠合同,以某出租車公司的名義,在公司的管理下對外從事出租車客運業務,每月定期向公司交納管理費。前不久張某駕駛此出租車拉客于某道路發生交通事故死亡,滴滴公司以車屬掛靠張某不是本單位職工拒絕給張某申報工傷,更拒絕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說法: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關于確定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的相關規定張某與滴滴出租車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此外,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工作中傷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規定:“個人購買的車輛掛靠其他單位且以掛靠單位的名義對外經營的,其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之間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在車輛運營中傷亡的,應當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認定是否構成工傷,”因此,滴滴公司應對張某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三、網員,休了鼓勵性年假,還能否享年休假?
案例:小王工作在一網絡平臺,公司對他們的工作業績非常滿意,讓他和其他三十名優秀員工組團去新、馬、泰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旅游。可到了安排帶薪年休假的時候,公司宣布他們已經享受了公司安排的旅游度假不能再享受法定的帶薪年休假。請問,鼓勵性的年度假,能否代替法定年休假?
說法:鼓勵性的年度假,不能代替法定年休假。年休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國務院令第514號)在第二條、第三條中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工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在第四條中具體規定了不能享受年休假的五種情形,但并沒有把享受單位安排鼓勵性度假的職工排除在休假之外。
另外,《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在第五條中特別規定: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因此,國家不僅賦予勞動者享受年休假的權利,而且保障其依自由意愿進行休假的選擇權。
而安排度假類的活動應當屬于單位根據員工個人表現、工作業績、單位經營狀況等,額外給予的特殊福利待遇或獎勵。單位主張勞動者因此已經享受了年休假,屬于以額外待遇取代法定休假權的主張,其合法性、合理性應當以雙方合意為前提。而本案沒有這方面的合意,用人單位自行安排的這種屬于用人單位的獎勵或福利旅游度假,不能抵消勞動者依法應享有的年休假。(王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