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曹順妮
2008年金融危機后,西方發達國家反思經濟發展戰略,意識到制造能力的削弱會危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健康,美歐等國由此將“再工業化”戰略提上議事日程,并出臺了以“工業4.0”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
本書從經濟的視角出發,以案例故事的寫作模式,分析中國從事實體、堅守實體的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旨在指明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出路:以工匠教育和平民教育培養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以工匠精神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精造”邁進。
《家國天下》 許紀霖
本書是在思想史中,探尋中國近現代國家認同所受到的沖擊和轉變。作者從傳統的“天下觀念”遭受現代性沖擊人手,討論了儒家、晚清立憲派與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認同和個人認同、五四的“世界主義”、文明與富強之間的競爭、民族主義等等中國近現代思想革命中的嘗試。最終,作者設計出“新天下主義”的認同模式,用來解決國家認同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新常態下的心常態》 楊英杰 等
中國經濟的危險到底在哪里?可能的引爆點又在什么方位?本書以問題為導向,詳細排查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隱患和地雷,剖析其中誘因,探索解決途徑和辦法。特別是對經濟新常態下是否可能出現增長的“極限”,克服增長“極限”的出路在何方,作了理論和實證、歷史與現實的深入分析,引領讀者深刻反思中國三十余年改革開放進程的成就和經驗,當前的瓶頸和困難,乃至未來的希望和走向。經濟新常態陣痛期轉型升級闖關,應對十三五結構性改革歷史挑戰,必須擺脫原有的心態,為新的體制機制奠定價值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