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引子
學生家長替老師監考
近日,南京某中學的學生家長向媒體反映,該校實行高三年級學生家長輪流替代老師進行監考,這一做法引起很大爭議。家長還反映,除了監考之外,該學校高三年級早自習和晚自習也需要家長值班,早自習期間家長在教室幫收作業,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晚自習家長需要看兩個小時班。有的家庭父母沒空,甚至由爺爺奶奶上陣。
與此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組織家長義工全程策劃和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讓家長參與學校各類周年紀念活動,以各種形式組織家委會,讓家委會帶頭為學校或班級的某些活動集資等。
這些學生家長被要求“參與學校管理”的做法,各界人士看法不同,褒貶不一,從而引發了熱議……
學校看法
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能充分發揮家校的橋梁作用
在學校看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途徑是成立“家長委員會”,它是由家長和教師為共商學校教育發展、提升教育品質而組成的家長組織,“家長委員會”代表社會扮演著學校教育“合作伙伴”的角色。家長通過如此形式參與學校管理活動,建立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增加學校的社區資源,豐富師生“教”與“學”的經驗,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監督學校的辦學績效,同時還幫助學校向社會爭取辦學優勢,提高學校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家長可以參與學校校務重要會議。為了提高學校管理的成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家長委員代表參與學校重大抉擇和制訂學校發展規劃等會議。通過召開校務會,家長可以熟悉各種議事規則,也可以了解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及各科室職責。同時通過宣傳,使每一位家長知道自己的意見有通報的渠道,起到具有影響、改善學校管理的作用,達到共同促進學校教育品質提升的目的。
家長可以參與學校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通過家長委員會建立“家長意見反饋”制度,可以多方式、多形式收集家長的意見,通過調查、了解各任課教師的表現并展開討論,解決對相關教師的評價問題,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家長看法
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是得寸進尺的“人身支配”
按理說,教師監考、自習值班,都屬于自身職務分內之事,也因此獲取了對應的勞務報酬。既然如此,強迫要求家長們無償“代勞”,便毫無道理可言。再說,包括監考、早晚自習值班等教學類活動,原本都處于職能業務的范圍,需要一系列的職業訓練和專業能力的支撐。動輒讓不具備相關知識背景和經驗的家長取而代之,本身即是草率又不負責任的行為。
家長們被脅迫去學校“值班”,看似不可理喻,實則早就有跡可循。在現實中,學校與學生之間所存在的教育關系,往往被泛化為一種無限度的“支配關系”,甚至于家長們都會有意無意地被裹挾其中。比如說,家長被要求參與到學生做作業過程中,而出現了“學生作業家長做”的怪現象;又如,在班級微信群中,家長們對老師言聽計從,極盡諂媚獻好之能事的種種做法,都表明學校之于學生管束、教養的權力,已經外溢為某種過度的影響力與操控力。之所以會形成學校對家長過度支配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長們長久以來的默許與縱容。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很多時候會將子女教育的重視,體現為對學校、教師謹小慎微的服從。久而久之,某些學校的主政者,也就習慣于得寸進尺了。此番發生南京某中學“讓家長監考”的事情,必然是長時間鋪墊和發酵的結果。
退一步說,哪怕要求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是家委會研究決定的做法,我們要問的是家委會是否有此權力?因為凡是涉及到所有家長切身利益的事情,就不能任由幾個家委會成員代理決定,也不能簡單套用所謂的“簡單多數原則”。要知道,家委會的主要職能,還是在于調適家長與學校的關系,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擺出“開放式治校”的說辭,還是以家委會作為幌子,讓家長替老師監考、值班等自愿或強迫性的“參與學校管理”的做法,終究難掩其侵權的本質。
大眾呼聲
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也應“有章可循”
首先,學校要更新觀念。學校教育是政府為保障公民學習及受教育權利而實施的形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理所應當對人民負責,教育工作者應當以開放的態度接受人民的參與和監督。所以,學校應接納家長“監督辦學”。
其次,做好對家長的動員工作。雖然家長的素質在逐步提高,但大多數家長還缺少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學校可以通過宣傳動員、舉辦“家長學校”等方式使家長認識到參與學校管理是辦好學校、搞好教育的基礎,也是家長的義務和責任。
第三,學校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化的活動使家長與學校建立良好的感情,形成相應的運作機制,奠定長期合作的基礎,這是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的重要保障。
另外,學校可編印《家校聯系手冊》,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校務計劃、教師評價、學生成績、考查獎懲、訴求渠道、家長的權利與義務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需要指出的是,凡是學校和教師能力所及的事情,盡量不要讓家長做,以免破壞教育者在家長心目中的純潔性。
總而言之,要讓家長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而不能強迫他們參與管理,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和健康發展做好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