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每年的3月末至4月初,是櫻花盛放的時期,櫻花盛放的國家迎來了最佳的觀賞時期。2015年3月,圍繞“日本最負盛名的'染井吉野'源生地之爭”這一爭論話題,日韓之間又展開了一場口水之戰。而這一年,中國櫻花產業協會發言稱,“櫻花的起源既不是日本,也非韓國,而是中國”,引起了另一個關于櫻花的爭論。
日本網友對此“口水仗”的評論
對于此番爭論,日韓之間對于櫻花的爭議,主要是針對“染井吉野”這一“櫻花品種的源生地”問題進行的。而關于櫻花源生地之爭,日本網友對此的爭議似乎不以為然,反而更多是把目光投放在了“櫻花文化的發展源生地”問題上。如若拋開櫻花“源生地”一詞,探討一下櫻花“文化源生地”,或許會有更好的答案。
櫻花源生地淺析
關于櫻花的源生地,據參考的書籍記載,日本的《櫻大鑒》提到,櫻花起源于北半球溫帶喜馬拉雅山地區,臨近云南山野,這是很少人會知道的。而我國最早有關于櫻花的描述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辭賦大家楊雄的《蜀都賦》中有語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
西漢楊雄像
賞櫻,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櫻花多培植于宮苑之中,直至唐朝,已普遍植于私人庭院中。因此,翻查《全唐詩》,有關于櫻花的古詩達到142首?!霸娤伞崩畎椎摹毒脛e離》中開頭便是“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其實,古人書寫的關于“櫻”的詩詞不少,但究竟是“櫻花”還是“櫻桃花”,卻一直難以考究推敲。
李白《久別離》情景
然而,櫻花的地位一直沒有梅蘭菊竹“四君子”高,甚至難以在中國的生活中反映出來。因此,賞櫻的風俗,也僅僅停留于每年一賞,并沒發展出更多的文化內涵。
中國“四君子”
櫻花文化源生地
關于櫻花源生地之爭,其實并沒有太多爭論的必要,我們不如來看看櫻花是如何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征。
《秒速5厘米》關于櫻花的日本動漫
日本的賞花,最先是效仿唐朝的賞梅,而日本最初并沒種植過梅花,因此從中國引進。奈良時代(8世紀)的日本,種梅和賞梅是貴族文化,基本只流行于上層宮廷貴族之間,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玩不起的風雅。
日本的梅花大使
盡管日本引進櫻花的時間與引進大唐梅花的時間相近,然而在當時,賞梅才是流行于日本的風雅首選。因此日本最早的和歌大成《萬葉集》,詠梅的詩達到118首,而櫻花僅有40首。
《萬葉集》中文翻譯版本
在上文提到的《全唐詩》中,詠櫻的詩有142首,比日本的《萬葉集》多一些。但是,《全唐詩》中詠梅的詩多達948首,遠遠超過關于“櫻”的詩歌。與中國人詠梅時愛賦予其傲骨錚錚的人格象征不同,日本人詠梅更多是在贊美梅花的花顏。
《全唐詩》
到了日本的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卻逆襲代替了梅花的地位。日本人認為,梅花爭霜斗雪的孤傲張揚不適合島國內斂憂郁的性格,不太高貴、不太倔強的櫻花似乎更符合他們的氣質,由此櫻花成為了日本賞花的主角。此后,《古今和歌集》中,詠櫻的和歌數量超越了櫻花,并且在和歌中,“花”這一字特指“櫻花”。
《古今和歌集》
812年,因為嵯峨天皇異常喜愛櫻花,經常開筵賞櫻,開筵賞櫻由此逐漸成為了宮廷的傳統。而他的兒子仁明天皇(833-850),將原本紫宸殿庭院里種的“右橘左梅”,改為“右橘左櫻”?!坝议僮髾选北愠蔀榛适蚁笳?,并一直延續至今。
紫宸殿前的“左橘右櫻”
直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櫻花才開始在平民百姓中普及,賞櫻逐漸成為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叭揪啊?,這一種日本最著名的櫻花品種,也是在這時期中通過新的嫁接技術才培育出來的品種,繁殖能力強,并且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富岳三十六景·東海道品川御殿山遠眺》
圖中是日本最有名的培植櫻花“染井吉野”
在這里需要提及一下日本的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這書揭示了日本極致美學文化的源頭,日本“物衰”的概念也是源于此書。日本面積很小,地貌卻豐富,移步易景,往往來不及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就已恍惚不見。因此他們不禁悲嘆世間萬物之短暫,從而越發精致地經營,希望留住事物最美的狀態。
本居宣長的《日本 | 物衰》
櫻花的逆襲跟“物衰”的日本文化內涵有著緊密的關系。櫻花的花期僅有約7天的時間,而花落之時,卻也是櫻花最美之時。櫻花飄落時的美感,正是與“物衰”的審美觀不謀而合,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文化觀念。因此,錚錚傲骨的梅花在日本民族心里的地位,自然而然被櫻花所取代。
櫻花飄落時,寓意日本物衰的概念
到了明治時期,在富國強兵的政策下,日本的民族意識與文化主體意識空前高漲,櫻花更被提升為日本的國花和象征。櫻花,自此成為了日本民族意識的載體和文化的象征。
日本的特色節日——櫻花文化祭
二戰時期,櫻花被賦予的“在轉瞬即逝的美麗中傾盡力量去綻放與展示生命價值”這一品性和文化內涵被融入到軍國主義中,鼓動了士兵忠于天皇,接受忠勇而永不回頭的命運。在日本執行對美軍的“自殺式飛行任務”中,有名的“神風特工隊”的戰機上遍布櫻花的影子,隊員赴死前,亦將櫻枝掛于胸前,寓意如櫻花般短暫的生命,轉瞬即逝的美。
二戰之后,日本以失敗告終,世界人民亦贏得長久的和平。此后,櫻花被作為友誼邦交的象征,贈送到各國。
“日中不再戰”友好紀念碑旁,亦種上了櫻花
蝴蝶分動態分割線
至此,關于櫻花之爭,櫻花的源生地不再是爭論的核心,而日韓之間的爭論,亦僅僅在于“染井吉野”的始發培植地。為博得一時的關注而參與到爭論的漩渦之中,縱然獲得他人的肯定,也只是贏來一個“櫻花源生地”的頭銜,真正的核心是櫻花文化的內涵已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之中。
我國國土資源豐富,適合種植的植物甚多,適合欣賞的花種也繁多,梅、蘭、菊、竹“四君子”更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品性象征,我們何不以此為文化載體,好好傳承,用心呵護,使其成為我國深厚文化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