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慧
摘 要:TD-LTE網絡規劃及優化工作對促進TD-LTE網絡部署及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滿足人們的網絡服務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TD-LTE網絡規劃思路進行了分析,并介紹了相應的優化方案,旨在為TD-LTE網絡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TD-LTE;網絡規劃;優化方案;網絡建設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095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需求日益增加,并對移動互聯網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TD-LTE網絡以其低時延、高速率等優點被正式商用,其網絡建設與優化成為了當前運營商網絡建設的關鍵。如何做好TD-LTE網絡的規劃工作,對其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打造精品網絡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 規劃思路
1.1 天線方案
天線方案有以下3種:①板狀天線直立。效果較差,水平波瓣角過大,導致信號泄露嚴重;同時,垂直波瓣角較小,導致樓層覆蓋范圍較小,適用于樓層較低同時樓休較寬的場景。②板狀天線橫放。效果最佳,水平與垂直方向的覆蓋均較理想,泄露控制良好,整體RSRP較好,但需要進行桿塔改造甚至使用美化罩,有一定的信號衰減,適宜居民較不敏感的區域,可進行較大動作的改造。③大張角射燈天線。效果良好,綜合評估最佳,平均RSRP最高,旁瓣有一定泄露,同時,體積、質量方面有較大優勢,本身具備美化功能,適宜絕大部分場景。
1.2 獨立小區與同小區方案
4G現網中,BBU(基帶處理單元)+RRU(射頻拉遠單元)組合是最常見的設備組成形式,兩者通過光纖進行連接,分別進行基帶信號、射頻信號的處理。1個BBU可以連接多個RRU,較適用于大型室分場景。
1.2.1 獨立小區
獨立小區的方案有以下2部分:①外打小區與室分小區同站不同小區。室分小區所屬BBU上用獨立RRU用于對打天線,邏輯上屬于不同小區,站號相同,PCI不同。②外打小區與室分小區不同站。在室分小區基礎上,新增BBU及RRU用于對打,邏輯上屬于不同站點。獨立小區方案由于需要新增主設備,成本有所增加,優點是頻點選擇上有靈活方案,可采用E2、E3頻點,不會造成額外同頻模三干擾。同時,獨立小區可采用個性化參數方案,有利于提升網絡指標。
1.2.2 同小區方案
同小區方案分為2部分:①外打小區與室分小區同RRU同小區;②在室分小區所屬BBU上新增RRU,邏輯上與室分同小區。
同小區方案成本較低,較適用于對打區域、同小區的情況,否則容易產生同頻干擾。
綜上對比各類方案優缺點,樓間對打在側重用戶感知前提下,建議優先選用獨立小區方案,采用異頻提升感知。
2 優化方案
樓間對打采用室分信源通過外打的形式進行室內外區域的覆蓋,因此,相比于常規室分,需要額外考慮宏站的特性,在接入、切換等方面進行參數調整。
2.1 小區接入
隨機接入用于終端取得上行同步,主要由3部分組成:循環前綴CP(長度為TCP)、前導序列(長度為TSEQ)和GT(長度為TGT),前導序列在PRACH上傳輸,保護間隔GT用于對抗多徑干擾的保護以抵消傳播時延。根據3GPP規范隨機接入信號的格式共有5種,其中,FDD只限使用格式0-3,格式4為TDD專用(主要用于室分)。
較長的序列意味著較大的覆蓋范圍,但較大的覆蓋范圍需要較長的CP和GT來抵消相應的往返時延,即小區覆蓋范圍越大,傳輸時延越長,需要的GT越大。為了適應不同的覆蓋要求,Preamble格式和小區覆蓋范圍的關系約束原則為:小區內邊緣用戶的傳輸時延需要在GT內部才能保證PRACH能正常接收,且不干擾其他的子幀。
室分小區天線覆蓋范圍均較小,所以,現網中TD-LTE室分的隨機接入格式一般設置為FORMAT4。而當樓間對打小區的前導格式同樣設置為FORMAT4時,一旦樓間對打站點覆蓋距離超出PRACH參數所定義的范圍,將導致邊界UE的Rach preamble信號落在UpPTS鄰近的上行時隙上造成干擾,進而對上行指標造成劣化影響。在對打天線越高、樓體越單薄、信號泄露越嚴重的情況下,這類問題越嚴重。為了驗證該結論,本文選取3個小區進行調整,統計3個小區指標發現,上行高PDCP丟包所占比例較高,且為上行丟包,并伴隨RACH建立成功率低的情況,現場測試及MR指標統計站點覆蓋均較好。
從上述參數調整前后對比可以看出,將前導格式由4改為0后,PDCP上行丟包率與RACH建立成功率均有明顯提升;將前導格式由0改為4后,PDCP上行丟包率與RACH建立成功率又出現明顯惡化。
由此可見,PRACH前導格式參數設置對室分樓間對打小區PDCP上行丟包率、RACH建立成功率有直接影響,建議將室分樓間對打小區的PRACH前導格式設置為0.
2.2 小區切換
樓間對打場景可用信號較多,同時,存在常規室分、對打小區、周圍D,F頻段宏站,因此,部分區域容易信號無主控出現乒乓切換。對于該場景,根本的解決思路是調整網絡結構,明確各小區的主控范圍,控制有用信號的數量。在網絡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對于難以解決的高重疊覆蓋區域,需要設置個性化參數,抑制乒乓切換。以福建省為例,目前室內小區之間以及向周圍的D,F頻段宏站的切換一般采用A3事件。為了防止乒乓切換和窗邊效應,可加大Hysteresis和Timetotrigger值。選取某市現網6月份5個TOP小區,將Hysteresis和Timetotrigger分別修改為3和560 ms,將統計調整前后同一個周期內的指標如表3所示。
在上下行業務量相當的情況下,同頻切換請求次數下降43%,切換成功率正常波動,其他指標均正常,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切換。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驗證僅僅是選取了3個參數進行調整,實際優化過程中還可對同異頻起測門限、目標誤碼率、上行功控等參數進行調整優化。隨著4G網絡的不斷成熟、深化,盡量避免各類場景間的參數一刀切問題,進行場景間的差異性優化日趨重要。針對TD-LTE的樓間對打場景,本文建議在建設規劃上選擇大張角的美化天線(射燈),進行獨立小區組網;同時,在后期優化過程中,針對隨機接入格式、室內外切換策略等進行相應的參數調整,提升樓間對打場景下的網絡性能。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TD-LTE網絡能夠為用戶提供高速、快捷、方便的移動網絡服務,滿足人們對網絡服務的需求,其網絡建設是當前的一個重點工程。因此,相關技術人員要對TD-LTE網絡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優化設計TD-LTE網絡建設方案,從而保障施工質量,優化移動互聯網性能,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移動數據互聯網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燕舞,陳杰.淺談TD-LTE無線網絡規劃與設計[J].電腦迷,2016(03).
[2]鄭國惠.TD-LTE無線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方法分析[J].互聯網天地,2015(0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