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無霸”地鐵13號線,首次亮相!
5月18日上午,隨著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制造的廣州地鐵十三號線首批列車在大連正式交付,廣州地鐵迎來了史上首條8節車廂的地鐵。
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17列車將按計劃陸續交付廣州地鐵,全體技術人員正全力以赴抓緊調試,確保今年底正式“上崗”服務街坊。
這“巨無霸”列車究竟有什么亮點?我們一起看下去!
更巨型
這是首條廣州地鐵首次采用8節車廂的線路,
列車全長186米、寬3米
一列8節車廂比一、二號線長三分之一
地鐵選用了肚量最大(車廂寬3米)的A型車,
稱之為“巨無霸”當之無愧。
此次沒有設置車廂進門的扶桿,客流不會擠站在門口。早高峰擠地鐵時大家不用擔心門口人多多、中部空的情況了。
整列車最大載客量達創紀錄的3456人,
較以往同型號的6節車廂列車激增33%,
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各種大客流的需求。
日均客流量將達144萬人次!
廣州地鐵集團宣傳部負責人許坤杰表示,作為支持城市“東進”發展戰略的線路,十三號線將分兩期建設,現在建設的僅是一期,而日后建設的二期將在此基礎上,向西過中山大道、黃埔大道、東風路和增槎路,一直延伸至朝陽,串聯起羅沖圍、東風路、珠江新城、琶洲、員村等客流密集區域,因而采用最大的8節編組列車,以最大限度滿足各種大客流的需求。
更快速
列車最高時速達100公里,比同車型的一、二、八號線列車的最高時速80公里/小時還要提速不少,這也意味著,線路開通后,住在增城新塘的街坊最快1小時就可到達市中心。
首個可視化報警系統
目前,廣州地鐵現有列車上的緊急報警系統均為按鈕式報警裝置,乘客只能通過按壓求助按鈕通知司機或與司機對話。十三號線首次采用可視化對講緊急報警系統,司機接到報警后可與乘客“面對面”交談,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可視化報警器,司機能看到乘客,乘客看不到司機,更有助于司機了解車廂狀況。
司機室。如果乘客通過可視化報警裝置求助,司機面前的屏幕也能看到實時情況。
實時在線檢測列車安全
列車將配備“軸承在線檢測裝置”,該裝置能對轉向架齒輪箱、軸箱等走行部關鍵部件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及時診斷運行狀況。
更輕更環保
鋁合金制動盤、新型空調風道、新型客室擋風屏等新材料均為首次采用,整體重量每列車減輕近4.5噸,有效為龐大的列車“瘦身”。
十三號線首期年底開通
十三號線首期起于魚珠站,沿海員路、黃埔東路、舊107國道、新塘大道西延線和新107國道敷設,終點為新沙公路的象頸嶺站。其中4座換乘站,分別是魚珠站與已開通運營的五號線換乘,夏園站與五號線東延段換乘,豐樂路站與七號線二期換乘,新塘站與穗莞深城際線和十六號線換乘。
據廣州地鐵宣傳部負責人許坤杰通報,截止4月底,十三號線一期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6%,11座車站全部主體結構封頂,正在進行附屬結構施工,全線10個區間中,9個已雙線貫通,只剩“夏園至南崗”進行土建施工;11座車站均在進行設備安裝,全線短軌鋪設工程累計完成30%;官湖車輛段累計完成89%,正在進行綜合樓等單體裝修,蓋下結構、軌道及機電、電務等施工。今年底開通十三號線一期將指日可待。
站點:魚珠站、豐樂路站、文園站、廟頭站、夏園站、南崗站、溫涌站、東洲站、新塘站、官湖站、象頸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