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李俊緯+李雷
摘 要:我國領土面積廣大,且地形復雜,經濟快速發展,各類建設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在各類災害發生后,其損失也不斷增大,嚴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安全。公安系統因其工作性質特殊性,對通信保障系統要求逐步提升。該文試對合理架構公安通信保障體系并對需要建設和完善的問題加以探討。
關鍵詞:公安 應急通信 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E2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c)-0148-02
近年來,公安系統廣大干警勇于承擔使命,在重大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大型安保工作任務方面承擔了重要任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的時期,公安系統對于應急通信保障的質量、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但應該看到,在相當部分地區,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作為公安機關,在無線通信、視頻通信和移動智能終端等方面的建設上,相互獨立、缺少聯動的不足確實存在,難以滿足公安機關的需求。
1 應處理好公安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關系
(1)應處理好警用和社會資源二者間關系。目前,相當部分地區公安機關,擁有的警用資源方式有:一是租用公共通信線路;二是搭建“公安電話專用通信網”、“信息通信網”和“視頻圖像傳輸網絡”;三是充分利用公眾移動通信資源;四是使用移動警務應用和組建移動通信虛擬網;五是通過公共衛星來實現公安移動微信通信應用。應該說,這些有效做法,既共享了公共通信發展成果,也基本能夠滿足公安系統日常通信保障需求。同時,高速發展的移動通信技術也給公安通信提供了有效保障,提高了通信保障能力和工作效率。但我們也同時應正視到其缺點。公共通信,只能解決大眾化的個體間通信問題。而對公安系統,“個人對多方”的指揮式調度屬常態則無法滿足,更實現不了用戶無差別通信保障和備區分通信優先級功能,會在用戶大量聚集時通信網發生擁塞和癱瘓。故此,應充分考慮公安業務需求特點構建公安應急通信保障體系,選擇性使用好公眾通信資源。
(2)融合勤務機制和技術建設間關系。目前,社會治安問題和公安勤務活動特點是“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由固定向移動方式轉變”。此形勢下,公安通信技術需求體現在公安系統面臨的跨區域、多警種和突發性強的警務實戰方面。因此,通信保障亟需提升,才能更好滿足其應急性勤務通信保障需求,應重視進一步運用視頻通信技術等先進技術,密切突發情況下指揮員和戰斗人員關系,實現“決勝于千里之外”。
(3)統一協調日常勤務和應急保障間關系。公安通信保障體系建設,其日常勤務與應急保障則可謂相輔相承,互相促進。部分地區經驗表明,公安通信的應急保障工作常在主要突發事件時出現問題,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做好日常通信保障工作且呈現出爆發性,其嚴重程度令人措手不及。因此,要注重日常安全管理,合理做好、完善應急方案,把加強系統維護及應急訓練作為平時必修課和常規考核內容。進行警務工作和活動時,應針對其勤務需要特點,進行針對性應急通信保障,既要借鑒公共通信運營商和較為成熟的部隊通信勤務模式和做法,也要善于總結,以利于創新公安通信勤務模式,實現在短時間內,公安通信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的快速而有效提升。
2 建設公安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的思路
(1)不斷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管理機制,是實現高效運作和提升部門建設水平重要支撐。因必須實現應急通信管理機制與日常公安工作的有機融合,打下為實現跨部門和跨領域的應急通信聯合保障機制的基礎。對突發事件,既可實現有效而統一的指揮調度,還可以實現應急通信資源整合統籌,為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專項資金是“工程建設的血液”。對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應“專項專用,多方投入,多措并舉”。既積極引導企業投入資金,也爭取各級政府資金支持,促進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快速發展和建設的有效保證。
(3)提升通信裝備水平。先進應急通信設備和技術,既是有效提升應急通信水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確保完成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任務之關鍵。當前,公安系統的應急通信裝備技術已經實現了有線和無線緊密結合,多層次、多樣化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同時,地面建設和空中設備不斷得到強化,承擔重要任務的電信運營企業,其應急通信裝備日趨先進,成為應急通信保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為有效提升公安系統應急通信保障體系整體水平打下了基礎。
(4)強化專業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精湛和具有吃苦耐勞精神的專業化應急通信保障隊伍,應根據實際,采取多種舉措,把提升應急通信保障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水平,提高整體隊伍的專業化技能作為首要任務之一。主要應注重充分利用應急通信資源,成立跨部門的應急通信保障團隊,做好各類應急通信保障隊伍的整合,定期的培訓隊伍內人員進行,開展突發事件演練,提升整體隊伍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3 結語
總之,作為公安系統,應充分認識到建設高效暢通的公安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努力從各個方面不斷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 史光耀,陳守益,吳峰.應急通信工作探討與展望[J].移動通信,2015(13):89-90.
[2] 石朗昱,馬玲,曹罡,等.運營商構建完善的立體式應急通信體系探討[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5(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