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安峰+王書漢
摘 要: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西方發達國家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較高,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目前在高校中并未得到發展完善,基于這一點,該文研究了構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以及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關鍵詞:工商管理 創新創業教育 重構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c)-0187-02
1 創新創業教育的產生
從20世紀初期,美國青年商業社便開始商業實踐教育,針對高中生進行早期的創新創業教育。而在20世紀中期,美國在哈佛大學開辦了第一門創業教育課程。而20世紀中葉后期,創業熱潮便開始在美國流行開來,美國的創業教育也受到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創業者的推動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創業教育開始走入美國的教育體系。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對美國創業狀況的調查統計中顯示,自1990年開始,麻省理工師生進行創業所創辦的公司數量平均每年可以達到150家,而在1994年,這些創業者為社會提供了共計110萬個就業崗位,且創造了2320億元的銷售額。而在硅谷,斯坦福大學師生創辦的企業就達到了60%~70%。在英國、法國以及日本等國家,創業教育已經走入初中教育體系中,成為了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全世界范圍開始掀起創業教育熱潮,直至20世紀末,全世界開辦創新創業教育專業的大學從初始的16所增長到1050所。時至今日,開辦創新創業專業的學校已經有1600多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已經達到了2200門。
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的專家柯林·博爾提出未來人應獲得三本教育護照:首先是學術護照,其次是職業護照,最后則是個人事業心以及創新技能的證明。對于具有事業心以及創新思想、能力的人,柯林·博爾等人是這樣評價的,“對于變化持積極的、靈活的和適應的態度,視變化為正常、為機會,而不視其為問題。一個如此對待變化的、具有事業心和開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種來自自信的安全感,處理危險、冒險、難題和未知,從容自如。這樣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創造性思想、發展這些思想、并堅定不移地使之付諸實施的能力;這樣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負責,善于交流、談判、施加影響、組織和規劃。他是積極而不是消極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見而不是總依賴著他人”。
2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
“創業教育”,這種理念要求在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之外,還需要將事業心教育與開拓技能教育放在教育教學的重點。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創造,本質在于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和能力、熱愛崗位的工作者,而并非傳統教育體系下的求職者。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個性化人才和創新性人才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討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時就相關問題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機構或個人正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它為學生靈活、持續、終身的學習打下基礎”。創業是一種新型的素質化教育,是適合時代發展的教育。其以創造和個性為前提,實現知識向產品的轉化,可以說是具有社會性的綜合活動。通過在高校中開辦相關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教授學生如何克服創業、創新過程中的困難和風險,令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競爭環境,在社會競爭浪潮中成為發展的強者,在畢業后能夠不畏社會壓力,大膽地開拓屬于自己的事業。
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開了普通高校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后,中國高校才逐漸開始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對大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形成自我就業意識,并在畢業時具有發展的眼光、創業的膽識、開放的觀念、較強的組織與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劉動菊,2007)。而這些的實現就需要大學對學生以合理科學的教學手段在觀念和能力上予以培養,同時還需要營造具有創業氛圍的校園文化,將創新創業教育從精神上以及理論上提升到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社會發展的層面,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同時樹立創業成功典范和榜樣。
3 創新創業教育推廣阻礙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了四方面的推廣阻礙:首先,教育觀念落后,很多學校只是將創新創業作為一種課外的技能培養,只通過活動和講座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興趣,但并沒有真正納入課程體系中。其次,師資隊伍不完善,很多學校創業教育授課教師學術能力優越,但缺乏實踐和經驗。再者,沒有完善的體系教材。雖然很多大學開始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并設立了相關課程,但是由于教材體系不完善,并沒有成熟的教學評估標準和教材,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受限較大。最后,創新創業活動只是紙上談兵,流于形式。
4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及實踐體系重構的必要性
作為高校管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工商管理專業每年都為社會輸送大批專業人才,因此對工商管理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創新具有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工商管理專業的體系重構具有適合性。在創業創新培養方面,工商管理專業具有先天優勢。該專業的學生在系統化教育過程中就掌握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以及戰略管理等市場競爭的基礎知識。而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則進一步推動了學生對市場的了解,這種教育體系重構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創業,提高學生的開拓能力。
其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具有緊迫性。由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本身掌握了經濟基礎理論之上,具備了多方面、多元化的管理經驗,是專業化的管理人才。但是就目前的市場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狀態分析,傳統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法只能造就普通的管理人才,已經無法真正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所以教育實踐體系重構需求十分緊迫。
最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具有現實性。目前社會競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多方平臺和優越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本身就可以意識到這種形式,并渴望可以接受更多的創業培養,掌握創業技能,盡早地在創業中將自己所學的工商管理知識應用其中。
5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對工商管理原有課程進行細化和優化,對人才差異性培養進行研究,將特色培養作為新時期工商管理教學體系目標。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培養課程安排,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從知識和技能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創業的興趣和創業熱情。除此之外在就業觀念上引導學生,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現代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在推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培養更多具有時代精神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西鳳茹.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與支持體系完善[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3-4.
[2] 孫云龍,劉萬兆.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索——基于企業家精神培養視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133-134.
[3] 劉萬兆,西鳳茹.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冶金教育,2013(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