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梅 廖彬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各高校不可忽視的內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趨勢更是值得高校關注的重中之重。為此本文梳理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背景、現狀及發展趨勢,借鑒國內外部分高校的成功經驗,提出高校應對措施,旨在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思路。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趨勢;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背景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范圍內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正發生知識化、信息化的深刻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務院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這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地區各級政府推出一系列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更是有工商注冊綠色通道、創業證、創業貸款、稅收減免等諸多層面的優惠措施。同時,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就業壓力逐年攀升,創業作為就業的手段之一在大學中初具規模,已成為推動高校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增長的重要動力。
二、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創新是指推翻已有的思維模式,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創新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業是創業者對已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由于過去歷史的局限性,創新創業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作為創新創業頻發的重點人群,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匯聚了社會各界的眾多目光,究其根本在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必然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巨大作用。
1.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優劣勢
大學生創業具備獨特的優勢。首先大學生身體素質較好,精力充沛。其次擁有較強專業知識素養和學習能力,科學技術水平較高,并善于運用新鮮事物。但同時大學生創業也存在經驗有限、實踐能力偏低、經濟基礎薄弱和行業認知不清等弱點。
2.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典型問題
經長期實踐以來,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如目標宏偉不接地氣導致無法落地;團隊各成員目標不一致分道揚鑣;盲目擴張搶占市場而服務下降等等,這些歸根結底是因為思維方式的錯誤,反映在高校創業教育中是不夠系統化、全面化的體現。幫助大學生走出創業思維誤區,提升創業能力,需要高校認清大學生創業現狀及未來趨勢,構建高校創新創業培養體系。
三、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趨勢
大學生創新創業在高校中的發展趨勢有鮮明特點,具體表現為:1)對創業的興趣增加。經調查發現,不同專業的學生均表示對創業興趣濃厚,想要自主創業的意愿明顯增強,同時各高校的創業項目成指數型激增。2)創業項目類型多元化。近一兩年前在校大學生創業還是主要以傳統服務類為主。放眼現在,未來高校大學生創業項目將越來越多地運用最新科學技術、電子信息等手段,實現互聯網類、智能生活類、節能環保類、新興科技類等多種類型并存的景象。3)團隊成員選擇理性化。由身邊最熟悉的同學、親屬轉為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專業優勢、優勢互補的團隊成員。他們擁有著堅定的信念,共同的目標,清晰的定位,明確的分工,這更利于創業項目的發展。4)創業視野開放化。由于創業機遇的整體增加,高校大學生不再局限于校內的資源,創業視野開放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政策,獲得免費使用場地,稅收減免,積極與投資機構接洽,知識產權意識增強,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等等。
四、高校應對培養措施
為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思維方式、理念、內容、形式和機制要實現創新發展,掌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發展趨勢,制定創新創業教育建設體系和整體實施方案。
1)創業指導中心等專門的創業服務平臺,構建堅強有力的頂層制度保障。保證全校參與,齊抓共管,從組織框架和崗位職責上明確責任劃分,奠定創業教育根基。2)有針對性的為不同高校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精準服務,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和創業實踐者提供創業訓練類及創業體驗類課程。感受企業運作模式,參與創業項目管理,增強實戰能力。3)知識技術不斷革新,僅靠課堂上的教授遠不能覆蓋創業大學生所需資訊。啟發大學生創業創新精神,授之于漁,觸類旁通,更能提升教育的范圍和效果。4)舉辦系列化、實戰化的創業訓練活動。從點子激發、創業模擬、創業沙盤演練、創業訓練營等活動中提升創業能力。5)建立創業類社團組織,營造校園創業氛圍,打造互幫互助創業環境,為創業學生提供展示溝通平臺。6)建立創業導師數據庫,引進校外創業導師和投融資機構,實時關注創業項目進程,保證指導策略的落實到位。依托已有社會機構和企業資源,充實師資力量,關聯合作企業和創業學生,實現產教研融合。積極社會創新創業平臺,參觀考察校外創業服務機構。利用立體化傳播渠道和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線上咨詢服務指導大本營,解決創業途中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怡,等.不同大學生群體創造力的發展水平比較研究——基于對北京城市學院學生的調查分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3(2).
[2]楊曉波,等.第二課堂學分制對校園文化的培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12).
[3]花慧,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3(12).
[4]張遠.最難就業季的“羅生門”[J].企業觀察家,2013(07).
[5]辛彗,郭黎巖.女大學生就業壓力與社會公平感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06).
作者簡介:陳硯梅(1990-),女,河北人,碩士研究生,北京城市學院,主要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廖 彬(1967-),女,黑龍江人,本科,北京城市學院,主要從事就業職業教育工作。
基金項目:本文章受到“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發展—北京城市學院示范性創業中心和優秀創業團隊建設”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