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敏
摘要:語文課程是中職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文化基礎課,但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現狀,并針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職語文教學目前正處于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這樣說是因為教與學脫節,教師只顧完成教學任務而照本宣科,無暇顧及到學習的主體——學生,從而陷入了課堂上教師只管講,卻沒有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沒有給他們應有的文學素養,畢業的學生大多數依然錯字連篇、書面表達能力低得可憐的誤區。 在這里,教學相長變成了教學相克,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學生越學越不想學,教師越教越不想教的惡性循環。 本人認為,只有改革才能打破眼下的僵局,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勃勃生機。
一、深入了解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普遍受到輕視
由于各種類型的學校及不同的專業擔負著培養本行業初級技術人才的任務,故而從學校的領導者的指導思想到教職工的服務意識,都是以專業課教學為主,以文化課教學為輔。學校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把語文教學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使語文教學備受冷落。從而導致學生也輕視了語文的重要性。
(二)學習態度不明確
學生由于升入職中,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習態度不端正,迷戀玩樂、貪圖享受,認為學習無用,所以上進心不強,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教育目標的虛化
各類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學科教育目標要求達到高中畢業學力,在實踐教育中,這種目標可兌性差,大綱要求與教學實踐的脫節造成了學科目標的虛化。
(四)課堂上過于追求活躍的氣氛,而不注重解讀文本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討論課、課外活動課等教學過程中渲染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表面看,學生的參與熱情非常高,教師時不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也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一貫的講授法,這些似乎與新課程標準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教師在活躍課堂氣氛的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常引用一些與課文內容無關的笑料,對課文內容的講解粗略而過。這是因為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比較片面化,在課堂上講一些笑料,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一些膚淺的問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達到了,但在此過程中,教師處于表演者的地位,學生在觀看,兩者之間并沒有達到真正的互動,也無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時機和條件
在人類社會中每一事物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當它落后、消極的一面逐漸顯露和加重時,那就說明,有必要對它進行改革了。語文教學也一樣。從以上論述,我們知道中專語文教學確實存在著較多較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到中專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在前幾年(或者前十幾二十年),如果我們把一些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大膽地引人課堂,同行可能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我們,說不定還會給我們扣上“標新立異、不守規矩”的帽子,說明當時尚未形成改革的氣候和環境,縱有滿腔的改革思想也是困難重重寸步難行。今天,在歷經十幾年的討論之后,素質教育終于從書面走向了現實,以給中小學生減負為標志,素質教育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是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全面發展的空間。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適應,傳統的語文教學(當然包括中專語文教學)必須進行大的改革。過去,我們欲改而不能,今天客觀形勢逼著我們去改。改革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了,作為一位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語文教師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語文教學改革之中。后顧之優已經解除,我們還有什么不能去做呢?
三、中專語文教學改革
(一)認清語文學科在職業教育中的功能和地位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目標是預期的教學效果。”在職業學校中,學生面臨的是職業特點和專業方向,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立足于職教和學生的實際,明確目標,降低難度,突出職業特點,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服務功能,從技術性和實用性出發,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同時,還要從中職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出發,針對他們語文學習基礎差、興趣低的實情,降低學習難度,減輕學習負擔,讓學生“輕裝上陣”。中職語文教學還應該積極聯系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色和學生的學習程度,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加入一些實踐課,讓學生從中汲取知識、獲得技巧,有意識地在專業技術課程學習中加以借鑒和運用,使之從單一知識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轉化。在一些實用性文體教學時,可加大講解和聯系的力度。
(二)處理好活躍的課堂氣氛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應用語文知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新課程理念要求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關系、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我們不能為了活躍課堂偏離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些教師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然后再組織學生進斤表演,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參與進來了,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新課程標準規定中專語文應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積累豐厚的語文知識,形成較強的語感,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與交際能力。
(三)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
近年來,由于大學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促進了普高的擴招,造成中專學生生源明顯短缺,生源綜合素質急劇下降,從總體上來看,中專學生的文化基礎都比較薄弱,入學成績也是處于中等偏下水平,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有著嚴重的自卑和逆反排斥心理。這種尚不成熟的心理會讓他們產生更多更強烈的情感饑渴,需要有人給予關懷和愛護。這就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教育背景、求知欲、知識儲備情況,學習習慣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異,對學生具有的知識、讀寫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針對中專生大多語文基礎較差的特點,筆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騖遠。
總之,解決好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