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利娟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110-0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一度被譽為坐著火箭在發展。三十多年的發展,使得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貧窮落后的中國發展成現在的第二世界經濟體,GDP總量也是世界第二,中國人民也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而這些成就都得益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現在實體經濟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甚至是中國的未來。
一、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 實體經濟在經濟發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提供基本的生活資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人的綜合素質都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古往今來,人們總要吃飯、穿衣、行動、居住等,而保證這些活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則是實體經濟。如果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停止了,那么,人們各式各樣的消費活動也就得不到保障。有了更高水平的實體經濟,人民的生活質量才會提高。所以說,人民的正常生活離不開實體經濟。
2.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需要發展實體經濟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日漸被認可,中國之所以能順利度過金融危機,得益于實體經濟的強大。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實體經濟受沖擊最大的就是制造業,但也只是減少了一部分訂單,淘汰了一部分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經濟才是其經濟發展的主力,實體經濟做強了才能有資本抗擊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力。改革開放后,我國利用我們的廉價勞動力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制造大國。GDP總量世界第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所以,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靠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才能保證一個國家經濟穩定向前發展,才能保證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不斷的提升,才能讓國家的老百姓過上永久幸福穩定的生活。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實體經濟面臨的困境
1.企業家投身實體經濟的精神狀態不佳
企業家以最求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自20世界9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倡導的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人們似乎忽視了第二產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實體經濟。當然,并不是說我們不主張發展虛擬經濟,也不是不主張發展第三產業。而是我們似乎在把握經濟發展這個天平上有點偏重第三產業。虛擬經濟的特點是周期短、賺錢快。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爭先恐后的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網絡游戲行業等。于是,大量的實體企業開始跨入這些行業,用實體經濟作為支撐,聚集大量的資金進入到這些所謂掙錢快的行業。資金挪用到這些行業后,則無暇去顧及實體經濟的發展,不能很好的去研發實體經濟產品。而一旦這些行業有點風吹草動,實體企業則會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嚴重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健康快速的發展。
實體企業的榮譽感在減弱,導致企業家精神狀態不佳。當然,在普通的勞苦大眾身上也體現這個社會怪像,這點從人們的思想意識方面就可以提現出來。過去,我們的父輩的理想是長大當工人、科學家、老師。而如今,我們的理想變了,提起誰是工人好像就是窮人的帶名字,且感覺沒有什么社會地位,大家的理想變成了要做公務員,要做證券師、金融師,要去從事游戲開發,從事IT業。酷似這些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于是嚴重打擊了有能力的人進入到實體企業,實體企業的榮譽感不強,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2.實體經濟經營成本大
首先,企業稅負過重。社會保險、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貸款所承擔的利息等等加一起壓的企業基本無利可圖。何況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其次,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不斷的攀升,再加上勞動力成本增加,企業不堪重負。最后,企業融資困難,迫使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利息高,成本又增加許多。
3.實體經濟缺乏創新,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
因企業家熱衷于來錢快的行業,把大量資金抽離實體經濟,導致實體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撐,沒有能力也沒有激情去搞研發新產品。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的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企業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這就出現的產業結構不合理、供需結構不匹配。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現象并存的問題異常的突出。
三、振興實體經濟的建議及對策
1.政府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激發其活力。
人的精氣神很重要。這個精氣神,落實在企業家隊伍層面就是對創業創新創優始終充滿激情,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激情能夠調動企業家的創造力、主動性,能夠推動企業家克服重重困難創業,能夠在企業進入瓶頸期時幫助企業家沖破制約。越是困難時刻,就越要保持和振奮這種創業激情。遇到困難就患得患失,就想減產,就想減員,就想關門,不僅可能丟掉現有的市場,還會失去未來發展的根基。政府對實體經濟扶持,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實體企業發展的政策,會調動大家的創業創新的積極性,會極大的改善企業家的精神狀態,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2.降低實體經濟經營成本,重塑實體經濟競爭優勢
運營成本高有多方面的原因,這需要政府去支持。政府各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實體經濟經營成本。為企業減負減稅,提出更加科學的社會保險繳存方式方法,調控原材料的供應,對其配套的相關行業做好科學的引導工作,以達到全面減輕實體企業負擔的目標。加強銀行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拓寬其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開展涉及企業收費項目混亂的稽查活動,建立懲處機制和多種涉及企業收費項目繁多的維權機制。
3.加快新技術在企業中的運用,提升企業創新力度,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要發展就一定要從以前的要素驅動型轉向創新型驅動,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方法。同時加強技術和創新能力提升,促使創新能源轉換為技術資源。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培育國內核心競爭力,是發展實體經濟的永恒主題。
實體經濟是國之根本。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國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經濟才能持續平穩較快的發展,人民才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也只有靠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中國才能在世界經濟地位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