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燕
摘 要:近幾年我國正逐漸注意到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性,傳統文化的教育更要從娃娃抓起,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因此在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中要以我國傳統節日為基礎,使幼兒了解并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為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 幼兒園 教育活動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前言
傳統節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民族文化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近年來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人們對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解,本文就如何通過在幼兒園中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在實踐教育中探索出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對傳統節日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解讀
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節氣、歷法、天文、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古代先賢有關,這些在一些諸如《尚書》等古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傳統節日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與節氣有關的祭祀、慶祝的節日,例如春節、清明節等;另一類則是紀念日,例如端午節等。
早在先秦時期一些日子就被當時的人們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但是當時這些日子的內涵還不夠豐富,經過時間的沉淀,這些日子從最早的迷信禁忌以及原始崇拜逐漸演化到現在的寄托情感、祈求幸福的日子。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神話故事為節日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一些歷史先賢的在節日中被賦予了永恒的紀念意義,因此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厚重的歷史感[1]。
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傳統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節日文化教育可以使人們深刻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我國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更能使民族文化得以發展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基礎。
二、在幼兒園中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建議
1.了解本地歷史并加以利用
我園處于山東地區,境內曾存有齊、魯、曹、維等諸國,齊魯大地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歷史造就了這片土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如今的山東更是一個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大省。我省的古代先賢更是不勝枚舉,有齊國大夫晏嬰,政治家、思想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及其學生曾子,名醫扁鵲、建筑巨匠魯班、軍事家孫斌等,在文學界有蒲松齡、辛棄疾、李清照。眾多的文化思想匯聚到一起,在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加以利用。例如,山東曲阜的孔子文化節,該節日正式設立是在1989年,9月28日是孔子的誕辰,所以時間定為每年的9月26日到十月十日,現在每年的這個時期都會在孔廟大成殿前舉行大型的歌舞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弘揚東方文化,在世界各地更有許多孔子學院,我園依托孔子文化節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例如讓幼兒回家收集孔子的生平事跡,在每日十分鐘的經典誦讀中,師生共同誦讀《論語》,讓幼兒選擇一條自己最喜歡的一條,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并對其他的小朋友進行講解,使幼兒了解孔子的思想,樹立更遠大的理想抱負。
2.在慶祝傳統節日時在幼兒園內創設節日環境
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環境的利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更營造一個濃厚的傳統節日氣氛,根據具體的節日在園內建立一個合適的節日環境,例如,在春節期間在園內走廊懸掛一些親子制作的燈籠、布藝鞭炮;在元宵節來臨,家長陪同幼兒上街看豐富多彩的正月十五鬧元宵活動,將孩子們拍到的精彩鏡頭來布置教室、走廊;在端午節來臨前夕讓小朋友自己搜集有關于端午節的掛飾,我園也組織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香囊和龍燈,營造一個節日的氣氛,師生還針對不同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幼兒講一講與節日相關的神話傳說、民俗習慣等等。通過環境對小朋友產生影響使其對我國傳統節日產生興趣,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印象,從而主動的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2]。
3.開展適合幼兒的節日活動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節日活動,但是一部分節日活動并不適合在我園開展,所以我們對一些節日活動進行選擇,例如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組織中大班的孩子包餃子、湯圓、粽子,讓幼兒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到節日的氣氛,老師趁機向幼兒講解食物的由來,例如,粽子就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河以后當地人向河里投放粽子,喂食河里的魚蝦,防止其破壞屈原的遺體。由于小班的幼兒不具備自己制作食品的能力,所以將家長們邀請來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食品。而對于一些其它節日活動也可以選擇性的使用現有條件進行替代,例如,原來在春節的時候都要燃放鞭炮,考慮環保和安全因素,我園購進一些電子鞭炮供孩子們玩耍,幼兒在放鞭炮時老師告訴孩子鞭炮的由來,既讓孩子充分體會到節日的快樂,又不污染環境衛生,還不用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對傳統的節日活動進行選擇并進行創新,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使幼兒充分體檢節日活動帶給自己的快樂。
4.在日常教育中插入與我國傳統節日有關作品
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相對于其他階段來說比較靈活,可以根據這一課程特點在重要的節日開展主題教學周活動,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的文化作品,傳統節日主題教學周就可以從中選取適合幼兒的文化作品進行學習,不僅使幼兒學習到了知識,更了解了傳統節日文化。例如,在元宵節來臨之際,開展了元宵節主題教學周,在元宵節猜燈謎,并選擇一些傳統的字謎給孩子們猜,不僅使幼兒認識了許多新的漢字,更讓幼兒認識到了學習漢字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學習語文的興趣,音樂課帶領孩子們學習歌謠《賣湯圓》,這首歌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幼兒的接受習慣,還可以開展安全教育課程《安安全全元宵節》,提高孩子們的節日安全意識,提醒孩子過節在開心的同時不要忘了注意安全,數學的加減法則可以出下面這樣的計算題,例如,盆里原來有十個湯圓,有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吃三個還剩幾個?這樣的傳統節日主題教學周可以在寓教于樂情況下,使幼兒更好的了解并喜歡上傳統節日文化。
結語
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增強我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對節日文化與校園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傳統節日文化,促進其身心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輝. 置于文化視野中的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J]. 學前教育研究,2004,Z1:87-88.
[2]李靜. 如何將傳統節日融入到幼兒園教育中[J]. 學周刊,2011,08: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