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琪??
摘要: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英語的學習普及到了每一個人,英語聽力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卻是比較薄弱的部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針對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分析聽力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英語 課堂聽力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155-01
英語的聽說能力是衡量英語水平的關鍵指標,英語聽力教學在教學中也處于非常關鍵的地位,但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聽力教學卻是課堂教學中非常薄弱的環節。[1]傳統的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模式,只是老師灌材料給學生們聽,學生被動地聽,而不明白應該如何去聽,通過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走訪,發現只有10%的學生聽得懂英語聽力。因此,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對于學生的聽說等能力培養存在制約,我們要拋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適合學生發展,符合當前社會和信息時代要求的新的教學模式。
一、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困難
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受到學習目標、學習者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環境這三個主要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積極性受到了限制,自主性不能發揮出來,并且英語聽力材料本身就有其特點,這些都會影響聽力教學的效果。
第一,語言環境不真實,缺乏自主控制能力。學生們聽到的英語聽力并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日常交流時說出來的語言,而是外國人根據課本在錄音棚里讀出來的,為了能讓更多的中國人聽懂,他們會把語速故意放慢,所以我們在聽英語聽力時這個語言環境是不太真實的。老師在讓學生們聽英語聽力時,會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和聽力水平,來控制放音的遍數,但是并不是適合所有的學生,很難準確判斷出每位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的難點,學生缺乏自主控制能力,不能根據自己的聽力難點,選擇重復播放的內容和次數。
第二,語音教學不足。聽力教學中一項主要內容就是聽音辨音,要求學生對語調、語音和語音的知識體系有系統的掌握,這樣才能加強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在英語聽力的學習材料中,會出現很多單詞之間的重讀、連讀、同化、美式英式發音差異等這些音變問題,由于傳統教學中缺乏對這方面內容的教學,所以學生就會對聽力材料產生誤解,甚至出現聽不懂的情況。[2]比如聽一首歌Beat it的發音聽起來就像Bilit而不是Bitit,這就是連讀和分開讀的區別,很多學生無法正確分辨。
第三,聽力材料限制。聽力材料因為是音響材料,跟閱讀材料存在不同,不可以隨時反復地聽。并且學生們的聽力材料會涉及生活的很多領域,其中人物的對話會隨時改變主題,并且材料中有很多口語化的詞匯,比如用guy來表示man;用syuff來表示meterial等。
二、英語聽力教學的新模式
第一,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聽力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播放材料、學生聽的模式,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學時也可以結合現代的信息技術。在進行教學之前,老師可以把教學的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并且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一些圖片、影像和聲音等來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了多媒體課件以外,還可以使用一些錄像機和DVD播放設備,把教學的內容以影視劇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對材料的文化和語言進行分辨,并且做一些趣味性的聽力和視力練習。這樣就可把學生的聽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第二,結合課內外英語聽力教學。聽力教學中單單依靠課堂中的聽力內容是不夠的,學生的學習也達不到教學的要求,所以在教學時不光要完成課內的聽力教學內容,還必須花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搜集課外的聽力材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教師必須做到課內和課外聽力內容的相互補充,以此為原則,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其課上的時間,也會對課下的聽力材料進行合適的選擇。在同科教師的教學中,也應該做到合作共享,為了節約備課時間,可以建立數據庫,共享資源,這樣就可以提高聽力教學的效率。[3]
綜上所述,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聽力學習的主動性,并且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模式,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課內外資源相結合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丁曉明,葛春艷.支架式教學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5,1(1):114-115.
[2]楊洋,YangYang.基于Moodle平臺翻轉課堂模式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J].教學研究,2016,39(4):57-60.
[3]孫秀清.高職英語聽力課中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校園英語,2016,3(6):90-9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