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鈺

長期以來,供應鏈核心企業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上,忽視了資金流的管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面對更多的稅費、生產中斷風險,金融監管成本等問題。核心企業為了使自身財務成本達到最小化,經常采用提前購買、給與價格折扣或者延長賬款支付期限等方式,但這有悖于供應鏈的整體戰略。隨后,金融機構以核心企業的信用為參考,以供應鏈上某一節點為切入點,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通過觀察制造業企業在不同生產周期中對資金的需求。前期,在接受定單時,可能產生預付賬款,如果預付賬款超過企業的自由資金,那么將會產生融資需要。在隨后的生產階段中,企業增加庫存的同時還要支付貨款給原材料供應商,資金需求不斷上升,一直到達整個周期的一個峰值。在經歷了高潮以后,隨著企業將貨物發給銷售方,并受到由此產生的應收賬款的回款,企業的資金需求也慢慢降低。根據企業融資需求變化的整個過程,可以把企業的融資分為分三個階段。即采購階段的預付款融資,生產階段的存貨融資,及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
預付款融資可以理解為把未來的提貨券進行質押的一種融資模式。在預付款融資模式下,銀行根據核心企業的信譽,替下游企業支付全額貨款,從而獲得商品的提貨權。下游企業在隨后的銷售過程中不斷向銀行支付貨款,然后分批得到貨物。
存貨融資模式下,核心企業向銀行擔保會回作為質押的購存,銀行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和物流企業的監管,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一種融資業務模式。
在應收賬款融資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評價接受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作為融資的擔保,發放中小企業開展生產或銷售活動所需的資金。以應收賬款作為抵押物,以核心企業信用作為擔保,企業能以獲得的貸款利率不高,又沒有其他抵押物或是擔保要求。企業可以優化資產負債表,使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變短,還可以轉架商業信用的風險。
在傳統的信貸融資模式中,銀行只是靜態的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風險主要集中在被貸企業上。在供應鏈融資的基本模式中,銀行結合物流公司、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第三方電子平臺對貸款企業經營各環節的現金流進行動態跟蹤,融資風險被核心企業分散于整個供應鏈的貿易中。與傳統金融相比,供應鏈融資有以下區別:
由上圖可以看出供應鏈融資有以下特點:
(1)以核心企業為依托建立風險控制體系
供應鏈金融中的核心企業一般在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能夠靠自己的競爭優勢吸引其他中小企業向他靠近。在整個供應鏈的融資過程中,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整個產業鏈所處的發展周期,核心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等都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也就是說,銀行以真實的貿易為依托,把對單個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轉為對整個供應鏈風險的評估,建立風險評估標準。
(2)以供應鏈整體為服務對象達到多方共贏
供應鏈金融業務既可以為核心企業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如融資、現金管理等,還可以為供應量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既滿足了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間接的提高了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使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都獲得更大的利益。
實際上,上下游的企業得到銀行的貸款,可以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加大對核心企業的供貨或采購,這樣就擴大了核心企業的生產規模。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之間建立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使整個供應鏈實現增值。同時,銀行可以通過供應鏈融資可以對整個供應鏈的財務狀況進行跟蹤、調查,便于銀行了解供應鏈上各企業的財務狀況,降低了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影響。銀行為供應鏈上各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時,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的運營風險,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3)以動產為抵押物為中小企業服務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較強的抵押物,而供應鏈金融通過利用企業的存貨、應收賬款、預付款解決了這一問題。幫助中小企業化解了自身信用弱、抵押擔保難等障礙,打開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局面。一般情況下,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較小,流動資產比例較大,在供應鏈金融環境下可以積極發揮優勢。所以說,供應鏈金融是為中小企業融資量身定做的服務平臺。
由此可見,既能有效的幫助產業鏈上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方式,同時解決了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又能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平等的協商關系和長期的戰略協同關系,從而提升供應鏈整體的競爭能力,使供應鏈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數據時代下的平臺之戰[J].科技視界,2014(12).
[2]曹勝.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縱橫,2014(06).
[3]楊新求.我國P2P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簡析[J].知識經濟,2012(05).
[4]彭冰.P2P網貸與非法集資[J].金融監管研究,2014(06).
[5]郭建杭.借力保理公司P2P掘金供應鏈金融[J].中國經營報,2014(03).
[6]李超.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策略[J].現代管理科學,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