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軒+張江濤
摘 要:在我國,核電廠設備過時管理是在核安全導則HAD103/12-2012《核動力廠老化管理》中正式提出的。在導則中給出了過時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核動力廠構筑物、系統和部件過時的主要類型。通過開展核電廠設備過時管理,將減少因設備過時造成的預防性維修工期意外延期對電廠造成影響,提高核電廠系統的可靠性,進而為其長期安全、穩定、經濟地運行提供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核電廠 管理 設備過時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c)-0178-02
根據HAD103/12《核電廠老化管理》(第2.3節)的規定,核電廠的過時問題主要分為3個方面:知識,法規/標準和技術過時,其中在第五章對過時問題的管理還提出過時管理大綱應專注技術過時。在HAD103/12中技術過時指備件和技術支持缺乏、供應商或工業界產能不足。
核電廠的設計壽命一般為40年,在長達40年甚至更長的服役壽命中,電廠需要更換大量的設備,長壽命的設備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持續更換零件,越接近運行壽期末,設備因老化等原因出現問題的概率和頻率可能會增大,對備件的需求和依賴會加重,而漫長的運行時間,供應商可能發生諸多變故,從而不再支持相應物項的供應,而供應商終止供應物項的時間很可能是隨機的。當供應商停止或減少供應物項的時間早于在整個電廠的壽期內該物項所需執行預期功能的結束時間,該物項則出現過時。
1 過時管理的發展現狀
于2000年,美國核電業為了分享核電廠設備過時問題的信息和解決方案,成立NUOG(Nuclear Utility Obsolescence Group)組織,該組織目前覆蓋了所有美國核電機組,許多重水堆機組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機組。NUOG組織于2001年7月頒布了INPO NX-1037《Obsolescence Program Guideline》,提出了主動過時管理的思路。
EPRI關注過時問題,發布了三份文件對主動的過時管理進行闡述: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Obsolescence Management A Proactive Approach 1015391,該報告發表于2007年,主要介紹了過時管理的工具、涉及的組織以及聯合解決過時問題的思路;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Program Ownership and Development 1016692,該報告發表于2008年,主要介紹了主動過時管理的詳細過程以及涉及的組織的職能范圍分配;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1019161。(1019161附錄A Rollout Training),該報告發表于2009年,主要介紹了主動過時管理的工作細則,實施過程中吸取的經驗教訓。
這四份文件成為介紹核電領域過時管理思路的重要的方法性文件。為了解決過時問題,EPRI進行了針對業界過時問題的多項研究,形成一系列解決具體過時問題的技術報告;NUOG組織定期舉行會議,研討過時問題在各電廠的動態和發展。
目前,核電業界的主要工具有:PIM、OIRD、RAPID、POMS。
除PIM幫助用戶實體共享庫存物項外,其他三個工具為軟件產品,主要幫助用戶實現以下功能:(1)了解其過時狀態的程度;(2)對過時進行預警;(3)分級排名用戶和業界的過時問題;(4)共享過時問題和解決方案的信息;(5)聯合開發過時問題解決方案。
在美國的NUOG成員SNC(Southern Nuclear Operating Company)公司的設備過時管理流程基本分為設備過時的識別、排序、解決,簡介如下。
(1)過時物項的識別。前瞻性的過時管理是建立在以下信息來源:①內部信息(包括:系統信息報告,維修信息,庫存補給等);②外部信息(包括:供應商的反饋,INPO,NUOG,RAPIDS,POMS等)。
(2)過時物項的排序。通過POMS的擴展應用OM,來對過時物項進行過時排序值排序。選取出過時的TOP10,在TOP10中的過時物項將優先被解決。
(3)過時物項的解決。①基于供應商的解決方案(包括:過剩市場采購,物項修復,特別定制);②基于配置變更的解決方案(包括:反向設計,物項替代,設計變更)。
2 國內核電廠過時管理建議
NUOG(nuclear utility obsolescence group)對其用戶進行調查,從2004—2007年,經歷因過時問題造成電量損失的用戶占總回復用戶的比例不斷增長,相對國內核電廠的運行時間而言,美國和世界整體的核電廠運行時間較長,積累了更多的經驗。過時問題是隨著核電廠的運行而逐漸出現的,因此當前核電業界的一系列的過時管理方法和工具值得借鑒。
核電過時管理機制從啟動至今已有10多年的歷史,雖有經驗可借鑒,但中國目前剛開始進行過時管理的探索,建立適應我國核電廠特點、滿足其管理需求、兼容當前我國核電廠管理制度的過時管理機制仍然任重而道遠,建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過時管理數據庫平臺,制定與平臺配套的主動過時管理機制。充分調動電廠各相關組織對過時問題的認識與參與度,實現對電廠過時狀態的了解,進行過時預警,對過時問題進行排名。
第二階段,在多個電廠進行主動過時管理方案的推廣,啟動高優先級過時問題解決方案研究,實現業界過時問題排名,充分的過時信息和解決方案的分享,以及初步啟動聯合的過時問題解決方案研究。
第三階段,將核電領域主要設備供應商接入主動過時管理平臺,實現供給端-需求側在過時問題上的溝通與信息共享,廣泛開展聯合的過時問題解決方案研究,最終實現過時問題的高效解決。
3 結語
通過開展核電廠設備過時管理,將減少因設備過時造成的預防性維修工期意外延期對電廠造成影響,提高核電廠系統的可靠性,進而為其長期安全、穩定、經濟地運行提供良好的基礎,對核電行業長期安全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國輝,穆陽陽.強化核電設備管理保障核電運行安全[J].科技傳播,2014(19):88-89.
[2] 吳麗娟,陳文.淺談核電設備采購管理模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1(9):66.
[3] 陳世成,左順宏.核電項目設備接口建立過程中的管理經驗[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