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樸
摘 要:對農村公路工程建設與施工中遇到的問題作了總結,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即,多渠道籌措資金、健全機構、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公路建設規劃等方面。只有加強對農村公路工程的建設,做好質量管理工作,才能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農村公路 問題 質量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c)-0181-02
現階段,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力發展,公路建設正逐漸走向完善,然而由于資金問題的限制造成了農村公路工程建設問題日益嚴重,急需得到解決。因此如何做好公路建設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關鍵。下面對其具體問題及解決對策作了詳細敘述。
1 農村公路工程建設遇到的問題
1.1 公路投資標準偏低
根據上級標準,通村道路應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且每公里投入的資金標準為15~21萬元(含各級補助),但部分公路工程在試點時就因建設資金少而出現了設計建設標準偏低等問題。大多數的通村道路路基寬一般為4.5 m,路面寬3.5 m,水泥厚度18 cm,且由于水泥路面下無墊層,造成了農村公路普遍存在路面較窄、會車難、承重能力差、易損壞等問題。
1.2 質量意識淡薄
公路建設,質量應是核心內容。由于部分地區領導對抓村級公路建設質量的意識淡薄,項目建設存在著隨意性和盲目性,且并沒有按照公路工程建設的基本程序辦理和履行手續,甚至有一些項目未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立項就開工,由此造成公路建設規模過大,技術標準低,從而導致質量問題的產生。
1.3 施工技術不足,條件較差
由于村級公路建設受到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少的約束,這些部門無法正常給予鄉(鎮)村公路建設技術指導,造成建設單位鄉(鎮)村不懂得公路建設的基本程序、施工組織,以及業務管理,并且也不懂如何按照工程技術的要求進行施工,因而難以發現問題,也無法進行糾正處理。另外部分農村地處僻遠,地形復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修路難度和建設成本,同時在土路基山路中,居民出行安全仍存在隱患,再加上資金的限制,很多農村建設的公路強度不足,通常只滿足一車通行,公路等級較低,加之防護設施設計不符合高標準的通車需要,功能不完善,由此就無法做到對自然災害的有效抵御。
2 農村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2.1 水泥砼路面存在質量問題
水泥砼路面是農村地面較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同時現有設備、設施、人員、技術等都會對水泥砼路面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據統計,當前我國村級公路水泥砼路面存在著施工質量差、砼拌和不均勻、震搗不實、蜂窩等問題,這對水泥砼公路的后續使用和保養埋下了病害隱患。通過考察,筆者發現國內很多村級公路的水泥砼路面還存在以下問題:板厚達不到設計厚度,水泥砼標號低,而且部分水泥路面中間部分明顯比兩邊薄,完全不符合國家及行業對水泥砼路面設計厚度的要求。而這些問題直接造成了部分砼路面出現縱、橫、斜交叉裂縫,甚至出現了露滑、錯臺、網裂、脫皮等現象,另外還存在斷裂、破碎、沉陷等比較嚴重的病害,而以上這些質量問題會減少公路的使用壽命。
2.2 養護管理不到位
在以往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中,資金來源多為公路規費,但是稅費改革的出現取消了交管部門管理資金的權利,這直接影響了農村公路工程養護的配套資金投入,同時在農村發展中,鑒于資源條件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財政收入水平低,由此也導致農村公路工程的養護陷入了資金匱乏的困境,阻礙了農村交通經濟的發展。具體變現為:一方面,縣交通運輸局自2009年上半年成立以來沒有設立公路管理養護機構,沒有工程技術人員,養護管理隊伍,也沒有建立養護管理專項資金賬戶,因此公路建設監管職能也就無法履行,加之農村公路點多、面廣、過于分散,平時只能應付日常的公路統計、巡查和報告制度,因此對農村公路的水毀治理、日常維護及被侵占、損壞無法實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受托管的公路管理處因人力、財力因素,施工單位往往只重視縣道的管養,無法顧及鄉道、村道的管養。
3 加強農村公路工程建設的對策
3.1 多渠道積極籌措資金
籌措資金主要可通過以下幾點實施:(1)充分利用省市大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縣財政大力籌措配套資金,修建通行政村水泥路;(3)在通村坡道路路面硬化工程修建中,除上級補助資金和縣財政配套資金外,可通過受益群眾自愿籌資籌勞,按每公里投入的資金標準為15~21萬元,群眾集資1~2萬元的辦法實行。(4)對于一些貧困縣鄉,可酌情降低配套資金標準,也可免除配套資金,由中央、省級財政承擔公路修建所需的資金差額。此外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還需健全增長機制,逐步提升配套標準,以便打破資金匱乏困境。
3.2 健全機構,完善職能問題
隨著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管理職能都要下放到鎮街,如三類機動車的行政審批和通村道路的管理及交通秩序整治等。因此建議盡快健全機構,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體系,在縣交通運輸局設立二層機構—公路管理所(公路管理所人員調配,建議招聘3~5名公路工程技術人員,再把各鎮交通站的編制收歸)、公路建設質量監督管理站,以負責轄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質量監督以及道路路政執法等工作,從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
3.3 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
農村公路施工要以質量控制為中心進行管理,并應當加強建立和完善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突出質量的重要性,同時強化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以有效開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工作,具體的管理體系內容應為:(1)管理人員應當對質量管理流程、各個部門和人員之間的職責進行明確的規定,并在農村公路施工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質量管理氛圍;(2)質量管理體系應當和農村公路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施工設計方案相結合,以保證管理體系具有較高的可行性;(3)提高領導的權威性,保證質量工作能夠落到實處,同時應當做好人員配置,管理部門人員需要各盡其責;(4)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中,還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以此保證質量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
3.4 結合新城鎮建設,做好農村公路建設規劃
隨著新一輪城鎮建設、新農村發展高潮的開始,撤村并居不可避免。因此,交通運輸部門應該緊密結合政府城鄉建設規劃,對可能要撤并的村落維持目前公路現狀,或者不再列入農村公路建設重點,集中力量提高較大的行政村、中心鄉鎮等公路建設標準,并加大農村公路養護力度。
4 結語
總之,要想改變農村公路工程現狀,就要通過對其問題進行良好的分析,同時運用上述的做法并付諸于實踐,從而保證農村施工整體的高效和科學化運轉,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邢書芳.農村公路建設存在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09(11):121-122.
[2] 賈海艷,陶穎.關于農村公路建設問題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98-100.
[3] 楊帆,梁集賢.農村公路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