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紅
摘 要:臟話來源于生活,扎根本能,它借助于口語流傳,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臟話建立在貶低、侮辱、打擊他人的基礎之上。中學生受環境或其他因素的影響,也開始遁入臟話的洪流之中,而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本人希望通過對校園環境下青少年臟話現象的心理機制的研究,提出應對中學生臟話現象的對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青少年 臟話 心理機制 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臟話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已經在現代社會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可以聽到或看到臟話,街頭巷尾、學校、書籍、網絡……臟話生命力之強,流傳之廣泛,已經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講文明、懂禮貌更是當今社會每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質。而學校是培養和塑造學生行為和人格形成的搖籃,青少年時期的文明禮儀教育則尤為重要。然而,作為教師的我,卻經常會聽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臟話在校園中流傳,當我每每聽到這些污言穢語出自少年兒童之口時,不適和震驚總是會沖擊著我的內心,于是,我做了在學校環境下青少年臟話現象的研究,力圖從心理層面解析這些學生說臟話的原因,進而尋找相關對策,希望可以減少甚至消除校園的臟話現象。
一、青少年臟話現象的心理機制
1.病理性臟話現象
案例一:帶班不久,我就發現班上的A同學像中了邪似的,常常會大聲說臟話,甚至會無端的用臟話罵人,更奇怪的是,該生在罵人的同時還伴著奇怪的微笑,一點都不像是憤怒的樣子。為此,我訓斥了他幾次,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他依然如故。
分析:經查閱資料了解到這是一種病理性的穢語抽動癥。如果孩子無緣無故滿口粗話、臟話, 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且屢勸不改。這時候很可能就是病理的原因,即是抽動- 穢語綜合征在作祟。在醫學上,兒童抽動-穢語綜合征又稱進行性、多發性抽動障礙。主要以兒童的面部、手足以及身體不由自主地抽動, 同時伴有喉頭肌肉抽動異常發聲及猥穢語言為特征的綜合征候群。
2.情緒性表達型臟話現象
研究表明,病理性原因導致青少年說臟話并不多見, 青少年說臟話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泄與表達。根據青少年說臟話的情境以及對臟話含義的理解與否, 可以把這種情緒性表達分為無意識情緒表達型和宣泄型情緒表達型兩種。
案例二:班里的B同學自從升入初中以來,嘴里就經常冒出些臟話,通常在說臟話的時候還面帶笑容,絲毫感覺不到他有任何的不好意思或是羞恥感,并且有時候看到身邊同學驚訝的表情時還會越說越帶勁,與其溝通時,我曾經問過該生為什么要說臟話,該生回答說臟話的時候覺得很自然,順嘴就說出來了,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臟話。
分析:B同學的臟話現象是典型的無意識情緒表達型。發展心理學家指出, 年齡較小孩子的說臟話行為,是屬于無心的。這種情況在低年級的學生中出現的比較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還不理解臟話的真實含義, 只是覺得新鮮好奇,他很愿意把學到的這項說臟話新本領,帶去到處“炫耀”。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臟話連篇的習慣。
案例三:C同學屬于典型的膽汁質氣質類型,脾氣暴躁,易沖動,不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因此,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是受到一點委屈,就會滿嘴的污言穢語。
分析:此案例,C同學的臟話行為屬于典型的情緒宣泄型。因為這個孩子知道知道臟話的含義了, 說臟話就是有意識的了。他可能是要以說臟話恫嚇對他不利的人,或是想博取大人的注意, 甚至利用它來保護自己。
二、應對青少年說臟話的策略
當學校和家庭出現臟話學生后,做為老師和家長,不能一味斥責打罵孩子, 而是要冷靜地觀察分析,分析孩子說臟話的心理機制是什么:病理性的原因,無意識情緒表達型,還是宣泄情緒表達型。
1.應對病理型臟話現象
如果老師和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抽動- 穢語綜合征的癥狀時,不要輕易下結論, 須及時到權威醫院進行診斷。畢竟這種病癥的發病率是比較低的,而且容易和兒童多動癥等病癥混淆。當孩子被確診后,要遵從醫生的指導配合醫院的治療。同時,還要對患兒進行精神、心理治療。
2.應對無意識情緒表達型
2.1對于無意識情緒表達型臟話現象,學生在形成臟話習慣時,開始只是覺得好玩, 并不了解臟話的真正意思;他只知道這些話是用來罵人的, 生氣時可以說。慢慢養成了說臟話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說臟話就像是口頭禪一樣,在任何場合任何地方,沖口而出。老師和家長一旦發現說臟話是屬于無意識習慣時, 最好的處理方式是首先讓孩子弄清楚臟話的含義,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 自己覺得十分尷尬, 從而逐漸減少說臟話。
行為主義的行為塑造法也可以在糾治孩子這種無意識的習慣性臟話現象。針對案例二中B同學的這種臟話現象,我就采用正強化的方式,跟學生簽訂“戒臟合約”。合約規定,如果該同學能夠堅持連續3天不說臟話,我就給該生一個獎勵,這種獎勵恰恰是孩子最希望獲得的一樣東西,孩子在這樣的激勵刺激之下,達成預定目標,獲得獎勵,之后,我又與孩子簽訂續約,如果該生能堅持連續一周不說臟話,我就給學生另一個他更希望獲得的獎勵。依此類推,若干次連續性的刺激之下,該生說臟話的習慣被成功的去習慣化了。
2.2針對渲泄情緒表達型臟話現象,此類情況發生的原因通常是孩子明知道說臟話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更明白自己所說的臟話的含義,可為何孩子還要說呢?首先大人要檢查自身的語言,是不是不經意中,我們也養成某些不雅的口頭禪?如果不是父母的原因,那可以去解孩子間是否也有說臟話的習慣;平時關心孩子平日都收看哪類電視節目,有些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或演員,為了制造“笑”果,喜歡使用一些罵人的字眼調侃來賓,這些行為都可能被孩子當做模仿的對象。找出原因之后,父母就要教孩子如何說文明語言,并隨時糾正孩子的污言穢語,給學生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
學生處于身心發展未成熟時期,對于臟話行為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負面效應的干擾和影響,養成說臟話的不良習慣。如果能根據青少年說臟話的不同心理機制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糾治他們的這種不文明的語言、行為習慣,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ZHU Ying , ZHANG Li.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SCIENCE IN CHINA ,April 2002:120-128.
[2]汪鳳炎,鄭紅.中國文化心理學[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2)
[3]李佳源,廖德明.臟話的多維度解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3):79-81.
[4]張發祥.臟話在特殊語境下的得體性[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65-67.
[5]陳虹利.從容應對“臟話小子”[J].教育教學研討,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