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派駐紀檢組要貫徹執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好,伸長耳朵、瞪大眼睛,時刻關注被監督單位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風和生活情況,監督駐在單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不斷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
一、目標定位:“三大作為”彰顯派駐之綱
新形勢下,派駐紀檢組要如何打破瓶頸,走出困境,有所作為呢?
一是要在解決越位問題上有所作為。一段時間以來,無論什么工作,都習慣性地把紀檢監察機構列入領導小組或者聯席會議的成員單位,致使紀檢工作領域過寬、戰線過長,牽扯了精力,逐漸形成了紀檢監察“包打天下”的局面,嚴重影響了集中力量抓反腐倡廉主業,造成執紀監督職責弱化。轉變職能就是要把紀檢工作從“大包大攬”的繁重事務中解脫出來,從“全面出擊”的做法中解放出來,突出主業,握緊拳頭,聚力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真正發揮執紀監督職能。
二是要在解決錯位問題上有所作為。長期以來,許多地方的黨委政府和派駐單位都認為,任何工作只要有紀檢監察機構參與,就能保證公平公正、安全高效,致使紀檢監察機構由監督變成了替代,由協調變成了包辦,混淆了責任主體和監督主體的界限,導致主責部門在推進工作時“往后躲”。明確職能,突出主業,就是要嚴格依照黨章和行政監察法的規定,改變原來“既作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等職責錯位問題,找準履職站位,回歸紀檢監察本職。
三是要在解決缺位問題上有所作為。派駐紀檢監察機構對監督缺乏有效手段。對工作效能、廉潔自律方面檢查的多,對發現問題一查到底的少,這是監督缺位;制度執行不力,監督檢查無果,問責追責不嚴,這是懲處缺位。解決好缺位:首先要鐵拳辦案,堅持“快查快辦”。其次要鐵面監督。回歸“檢查的再檢查”、“監督的再監督”的角色定位,加大對濫用權力、失職瀆職、決策失誤等問題的責任追究力度。
二、原因剖析:“五大反差”解析派駐之困
目前,派駐機構主要存在五方面的“強烈反差”。
一是“正副”的反差。派駐機構職能定位、職責分工及其地位等早已明確,實行統一管理后不再受制于駐在部門,獨立自主監督地位得到加強,但由于派駐人員特別領導成員一般系所在單位和部門副手、助手,監督者的角色十分尷尬。有些駐在單位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對派駐機構認識不夠,定位不準,仍將視同于一般職能部門,造成派駐機構監督職能淡化。
二是“大小”的反差。片面追求體制改革,強調統一管理,卻浮在表面;強調“全覆蓋”派駐、“無縫隙”監督,卻偏離了派駐機構原有的職能定位;強調面上改革,卻背離了派駐機構統一管理的設計初衷,沒有實現派駐機構的特點和優勢。相對于駐在部門大部委、大單位、大系統的身架,紀檢組更似“小分隊”、“小群體”、“小機構”,人少力單,管那么一大攤子事情根本就管不過來,一般處于無案可辦、有案難辦、無力承辦、無權主辦的狀態。
三是“硬軟”的反差。派駐機構本應該有硬任務、硬指標,硬碰硬,實打實;職能要強化,任務要量化,責任要細化,工作要具體化,層層抓落實。但現實中常常是軟任務、軟要求、軟指標,工作容易虛化、浮化、淡化、表面化。
四是“高低”的反差。群眾期望很高、但監督效率很低、監督效果不強,立案率、辦案率、結案率更低,功夫都用在“詩外”,精力都放在了“表面”。一個派駐組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監督實體,工作易被關系化、人情化,安排多少干多少,主動監督的意識不強,工作積極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五是“多少”的反差。 派駐機構工作任務重、頭緒多,自顧不暇。派駐機構總人數本來就少,其中大多數還是領導干部,辦事員更少。“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沒有時間和精力查辦案件。另外,派駐機構干部的知識結構、綜合能力還不適應履行綜合監督職責的需要,致使派駐機構工作質量不高,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強。
三、解決措施:“四大舉措”解決派駐之難
要確保派駐機構有效履行職責,提高監督質量和效果,必須,健全工作機制,妥善處理各種關系。
一是增強派駐意識,解決“為何干”的問題。派駐機構首先要充分認識實行統一管理的重大意義,自覺增強派駐意識,既要著眼于解決所駐單位和部門當前反腐倡廉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考慮長效管理和超前規范,增強預防腐敗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要采取傳統的、有效的監督方式,又要積極探索監督的新制度、新方法,采取更加有力的監督措施,實現有效監督,推動所駐單位和部門工作的發展。
二是明確崗位職責,解決“干什么”的問題 。派駐機構要明確自身工作職責,找準角色定位,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第一,監督檢查所轄單位及所屬系統黨政組織和領導干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情況,認真履行《黨章》和《行政監察法》所賦予的職責。 第二,督促檢查所轄單位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對涉及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和大額度資金使用情況實施監督;對黨政組織及領導干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三,受理對所轄單位及所屬系統各級黨政組織、黨員和監察對象違反黨紀政紀行為的檢舉和控告;按照上級紀檢監察機關的要求查辦所轄單位黨政組織、黨員和監察對象的違法違紀案件。第四,是在所轄單位及系統組織開展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第五,履行組織協調職能,指導所轄單位黨政組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督促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制機制。
三是改進工作方法,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派駐機構開展工作要講究方式方法,切實發揮派駐職能。一是處理好與所駐部門及授權管理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及班子成員的關系;二是處理好本職工作與駐在部門業務工作的關系;三是正確處理與縣紀委、監察局的關系。
四是健全工作機制,解決“干得好”的問題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是派駐機構有效履行職能的重要保證。要積極探索派駐機構統一管理的領導方式、工作制度、保障制度,認真落實派駐機構業務例會制度,及時掌握派駐機構工作動態,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業務指導。同時,要探索建立針對派駐機構工作目標考核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強化內部管理,明確派駐機構的目標責任、考核辦法,促進各項工作落實,真正發揮派駐作用。
作者簡介:曾敏 女;重慶巫山;1979年9月26日;主要研究方向:黨建類,主研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