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紅
摘 要:社會主義的建設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革命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更是需要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新時代下的社會主義被賦予更多的內涵,中國夢的提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產物,“四個自信”的建設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策略的高度認可。無論是“中國夢”還是“四個自信”都是與中國特色社會總布局相適應的時代產物,我們必須要積極參與中國夢的建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我國在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領導下表現出來的“四個自信”。
關鍵詞:社會主義 中國夢 中國特色 四個自信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中國開始正式步入社會主義的道路是在三大改造之后,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的講話警戒我們,我們必須立足于中國現在的國情,以經濟建設作為社會主義踐行的核心,堅持黨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力求實現構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局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時代的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的當代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當代價值的重要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完美產物。
1.社會主義理論形態的形成
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體系形成奠定了基礎,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超過這個階段”。十三大指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希望能解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確定立論的基礎,確定黨和社會現以后的基本路線和方針,統一黨在建設中共同的綱領,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初步形成。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展階段
中國革命在不斷的實踐,到底是蘇聯的社會主義還是歐洲資本主義的是我們要走的路呢?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進入了經濟蕭條的大環境,此時的中國迫切的需要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知道思想和領導黨中國共產黨做為一個無產階級民族、一個政治上的先鋒隊,如何成功的實踐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又如何將社會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呢?中國共產黨必須要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等,新的方式來豐富和釋義馬克思在中國的正確發展。所說馬克思的中國化發展就是使馬克思主義中的每一項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性。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價值和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動態的理論創新過程。其具有特殊的價值和地位,它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彰顯著社會主義獨具特色的價值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目標,實現共同富裕,維護人民的主體地位和根本利益,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思想,黨在各項制度、政策、方針中充分融入“以人為本”的思想,傾聽民聲,體恤民意,將人民的權益達到最大化,以實現中華民族的“烏托邦島”之夢。
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
中國夢的實現是一個長遠的革命過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產物。既然是一個長遠的革命過程,那么就注定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不僅需要中國共產黨的準確領導,更需要我們中華兒女的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中國夢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夢,只有我們每個人都付出辛勤的勞動和努力,才有實現的可能。
1.中國夢的基本內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就是中國夢的基本內涵,簡單,實現卻又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國家富強是民族振興的最強有力的保障,只有民族振興了,人民才會在民族的振興里看到幸福生活的前景,人民才會產生幸福感。只有人民幸福了,中國夢才有可能算是實現了。
2.中國夢的本質屬性
中國夢的發展具有政治性、歷史性、實踐性、包容性和人民性。政治性是黨對全國人民的承諾,是黨和國家發展的政治號召,更是中國夢發展的政治基礎。歷史性是中國夢之所以能產生并且生存的重要原因,“阿芙樂爾的開炮”“中國的紅土地”無不都是歷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的鋪墊。實踐性是中國夢能生存下來的基礎,沒有實踐就不會產生“中國夢”這樣的社會產物。包容性是中華兒女思想的統一,中國夢將全世界中華兒女的愿望都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人民性反映了中國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凝結,是“中國夢”的本質屬性。
3.中國夢的實現路徑
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道路,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道路就說明我們必須要以具有新時代社會主義特征的規章制度來匡正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道路要求我們我們必須要以突出中國的特色為發展目標,在發展的道路上能體現鮮明的中國民族特性,并且要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所以,實現中國夢必須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道路。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包括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四個自信”的理論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將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前,中國社會主義的特色才能才能在世界的大流中獨樹一幟。
1.堅定中國特色的“四個自信”
對道路的自信,要求我們必須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和相信未來發展的命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認知和對體系科學性的自信,是制度自信的重要內容。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認可,是發展中國特色的必要因素。理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可,是中國前進的方向。我們必須堅定黨的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信念。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制度體系。
2.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必須堅定的走新時代下社會主義的道路,因為走這條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過程,在歷史傳承的基礎上進行發展、演變。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總結
“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的核心理念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的突出優勢,隱忍自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品格。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終極目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為什么,當代社會主義“有點潮”,因為這是一條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中國特色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