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渙翔
摘 要:“特權”階層在我國由來已久,無論是奴隸社會,還是歷經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亦或是明清末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特權”階層都始終存在。我國古代社會等級森嚴,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時間最久的儒家著作《禮記·曲禮》中就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強調官僚階層特權的言論,可見特權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根深蒂固。封建特權制度一直貫穿于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之中,在生活、文化、律法之中均由體現。
關鍵詞:古代 封建社會 特權制度 法律 八議 必然性 合理性
中圖分類號:K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相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在公元前就進入了封建社會,歷經周、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眾多時期,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統治。而封建社會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特權制度,幾千年的歷程使中國封建特權制度的發展也具有多樣性和多元化,本文就就中國古代存在那些特權制定以及這些特權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做一下簡要分析。
一、我國古代有那些封建特權制度
中國封建社會特權制度緣起西周,西周法律中有“凡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的規定,是指大夫以上的奴隸主貴族及其妻室成為民事或刑事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時,可以不親自出庭受審。這反映出宗法制度對中國古代司法傳統的影響,即身份相當者才能對簿公堂,而身份懸殊者不互相爭訟。西周之后,漢代又有“先請”制度,即對觸犯法律的貴族官僚審理前,必須先奏請皇帝,以“請”皇帝作出減免的決定來保護貴族官僚的特權。到曹魏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特權制度有了系統的發展,“八議”制度首次入律,所謂“八議”制度是指法律規定的以下八種人犯罪,一般司法機關無權審判,必須奏請皇帝裁決,由皇帝根據其身份及具體情況減免刑罰的制度。這八種人是指:議親,指皇親國戚;議故,指皇帝的故舊;議賢,指依封建標準德高望重的人;議能,指統治才能出眾的人;議功,指對封建國家有大功勛者;議貴,指上層貴族官僚;議勤,指為國家服務勤勞有大貢獻的人;議賓,指前朝的貴族及其后代。
自此之后,“八議”之法便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國古代的律法中,至唐代,“八議”有了新的發展,《唐律》除規定了“議”之外,還規定了“請”、“贖”、“官當”等按品級減免罪行的法律制度。唐代之后,宋、元、明在律法中沿襲了這些制度,并將其作為重要內容做了肯定。除律法之外,中國古代的“禮”強調“等差”和“別異”,具體體現在祭祀、服飾、禮儀、服制等方面[1]。這些特權制度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古代百姓、商家、貴族官僚的生產和生活,甚至可以說,封建社會即特權社會。
二、特權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從封建社會的本質看特權制度存在的必然性
無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資本自已社會,究其本質都是階級社會,而階級社會必然存在一個經濟上永久占支配地位的統治階級。在戰國奴隸社會末期,新興地主階級雖然在經濟上占據優勢地位,但在政治上卻處于劣勢地位,這種矛盾使得新興地主階級嚴重缺乏安全感。我們通過歷史和政治學習已知,階級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階級斗爭,新興地主階級通過不斷的階級斗爭結束了奴隸主的統治,成為了國家的統治階級,建立了以地主階級為統治的封建社會。而由封建官僚一手創制的中國封建法律制度,當然無處不反映官僚特權階層的利益和要求[2]。于是像“刑不上大夫”、“上請”、“八議”、“官當”等維護官僚階級利益的特權制度就應運而生了。無論封建社會如何標榜“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等理論,其最終還是維護官僚階級統治的工具,只要封建階級國家這一屬性沒有變,封建特權階層的存在都是必然性的。
2.從君臣博弈的角度看特權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博弈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則,二人或多人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中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從中取得各自相應結果和收益的過程。而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雙方均有利;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之間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封建社會的君臣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選擇達成一定協議的合作性博弈是必然的。對于處在金字塔頂峰的皇權來說,其權力得以發揮的前提就是封建官僚制度的存在,故唯一能與之作有效抗衡的就是傳統的官僚制。當官僚集團的實際政權掌握過強導致威脅皇權時,就必須做出調整以重新適應“君尊臣卑”的原則[3]。相反一旦官僚集團的利益遭到過分削弱,那么官僚階層必然會奮起反抗以重新獲得特權。并且鑒于皇帝和官僚集團之間有著共同的階級利益,故皇權給予官僚階層的部分“特權”并不會危害到其統治利益,反而使官僚階層滿足現狀,使雙方可以和平共處。這種博弈的互相妥協便是封建特權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總結
封建特權制度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作為一種文化產物,它的影響并不會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終結而馬上消失。新中國建國幾十載,封建特權思想仍有殘余,現存的特權腐敗制度已成為中國實現現代化最大的阻礙之一,官位等級的存在、權貴壟斷的企業經濟,甚至在社會保障上也把醫療分為好幾類,這些“特權制度”均是我國政府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孟祥渝. 試論中國古代社會特權制度成因[J]. 法制與經濟(下旬),2012,(01):88.
[2]李丹陽. 封建“官當”制度與官僚特權政治[J]. 學術研究,2000,(10):69-72.
[18]宋姣. 論中國古代特權法律傳統之合理性——以八議制度為例[J]. 法制與社會,20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