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 張萍 郁琴
摘要:灌區作為開放式生態系統對水資源的依賴較強,深入推進灌區節水配套系統,提升灌區管理水平能夠有效提高灌區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灌區合理發展。本文以灌區節水配套措施為視角,選取高郵灌區為研究對象。綜合分析了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的情況,并提出相應的管理意見,以期為促進灌區合理發展做出理論貢獻。
關鍵詞:灌區;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灌區管理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5-123-02
前言
灌區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產物,屬半人工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社會性。灌區對水資源依賴性較強,因而應在灌區推進節水配套改造。灌區節水配套改造不僅涉及灌區水利系統的改造,同時也涉及對灌區管理及運行機制的相關改革。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損失為核心目的。本文以高郵灌區為研究對象,在綜合分析灌區基本情況及工程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灌區管理改革措施,具體分析如下:
1灌區及灌區工程概況分析
位于江蘇省中部里下河地區的高郵灌區,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源頭。高郵灌區始建于1958年,引流京杭運河的水進行灌溉;高郵灌區總面積為的649平方公里,其中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8.89萬畝,耕地面積為63.22萬畝。其中灌區范圍包括2個園區,9個鄉鎮,涵涉總人口達到46.8萬。高郵灌區于京杭運河沿岸設有8座引水閘洞,其總引水能力達到的150流量。高郵灌區設有6條引水水渠,其主流全長共105.8公里,支渠長度達到546.8公里,共建設斗渠3250條,其長度達到1600公里。
2016年7月1日,高郵市灌區發布《高郵灌區2016年度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施工招標公告》招標建設:1、防滲襯砌干渠1條(15.8km):干渠除險加固1處:支渠配套建筑203座:信息化系統升級改造1項。目前招標正在進行中。
2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情況
高郵灌區于自2000年起加大節水工程建設,共進行9節水改造建設工程。累計投入資金達到20182萬元,其中省級直接投資數額達到11597萬元,工程共完成干渠與支渠建設達到89.5公里。其所改造的干渠與支渠控制的建筑物共325座。在完成節水工程建設的同時,高郵灌區還建設了一批用以保持水土資源的先管理設施,并已初步建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統。在整個灌區改裝的過程中的,高郵灌區堅持依照“安全工程、生態工程、效益工程及景觀工程”的理念進行建設。并于其堅持的改造與改革,節水生態統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改造,高郵灌區經節水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2009年,高郵灌區被選取中國國慶60周年宣傳畫冊中,成為我國水利名片之一。2016年獲得了29個灌區中最大的投資盤子,規劃到2020年完成投資3.56億元,著重對骨干渠系和建筑物996座以及升級信息化管理系統等。
3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管理措施
灌區對水源管理十分嚴格,自節水工程建設完成后,高郵灌區就確定了加強領導,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及加強灌區宣傳力度的管理方案。但灌區的節水管理工作依然做進一步完善,具體分析如下:
3.1結合灌區要求規劃灌區建設
隨著農業綜合開發迅速發展,發展農業的效益、農田水利建設的強化、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的提高,對灌區工程的發展提出高標準、新要求。江蘇省委、省政府擬定《關于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見》,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強發展效益農業的區域特性兩大問題加以重視。灌區水利工程建設有助于農業生產條件的改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農業效益的增加、農民收成與收入的提高。目前,高郵灌區已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保障。
3.2依據程序規范項目組織與實施
高郵灌區的水利工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技術的落后與勞動力效率的低下,存在工程的建設指標較低,配套設施較為落后等問題,而工程后期的缺少管護資金,工程設施設備老化破損問題,使灌區工程無法達到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的標準。貫徹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以綜合性、長遠性、全面性的視角對灌區工程的中、長期建設加以規劃,有助于從本質上解決灌區工程中出現的現象。高郵灌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但由于部分區域輸水工程和水源工程無法協調,出現工程性缺水的問題。為此,灌區負責人遵循國家和省、市、縣各級農業發展、水資源利用開發等規劃的要求,對灌區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查分析,廣泛接收縣、鄉(鎮),村及灌區群眾的批評建議,對灌區建設規劃加以完善。分別于2005年和2008年,編制完成《高郵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報告》和《高郵灌區“千萬畝十億方節水工程”實施計劃》,綜合性的規劃方案為灌區實施節水配套改造兩期項目制定出明確的工程實施標準,也為兩期項目的及時立項與啟用提供政策的支持。
3.3保障工程長效管理
(1)加強領導,形成辦實合力
項目的實施需要多部門通力合作,因此,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即,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為此,市人民政府在項目的準備階段需要成立專門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為分管市長,主要成員包括:農業、審計、水利、國土資源、財政(農發辦)等項目所牽涉的鄉鎮行政負責人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對落實配套資金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協調項目進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各成員明確分工,市財政(農發辦)的主要工作為,對項目的資金進行籌集和管理:市水利局的主要工作為,審查項目的技術問題與監督項目的質量問題:各鄉鎮成員的主要工作為,處理屬地范圍的政策問題,并協調、配合好其他部門成員的工作。
(2)規范要求,依照操作規范辦事
為保證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進行順利,項目法人必須遵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管理實施辦法》等相關法規,對操作程序嚴格規范,并以灌區的地理地形為基礎,根據高郵市的實際情況制訂相關的資金管理與項目建設方案,為項目管理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書面方案保障。為進一步強化管理與組織,根據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實施的準則,項目業主需成立專業的政策處理組、質量監管組、綜合協調組、資料檔案組、工程技術組、資金管理組等6個工程組織。對工程的進度、安全、質量和資金使用等方面全面強化管理水平,保證工程進展順利。
(3)嚴格遵守程序、接受監督批評
高郵灌區改造項目嚴格遵循項目工程監理制、項目公示制、招標投標制和法人責任制的標準,保證工作程序的有理有序。市財政局的職責為,對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進行監管:市紀委監察局的主要職責為,行政監察項目建設的全部過程:市水利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為,監督與管理工程的招標投標工作:市審計局的主要職責為,對工程的全部過程進行全程審計監督。多部門的監管責任制度有助于確保項目實施中的問題糾錯行為,對人員安全、資金安全和工程安全加以保障。使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嚴格依照程序進行,嚴格的招標投標制度保證了項目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擇優選取,項目資金遵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履行縣級報賬制,保證資金的合理運用。
4總結
本文在綜合闡述高郵灌區及其灌區工程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改革灌區改革的建議,包括:結合灌區要求規劃灌區建設:依據程序規范項目組織與實施及保障工程長效管理。為灌區建設與發展做出理論貢獻。而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灌區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在對灌區節水改造進行分析時應具體結合灌區特點。而隨著科技不斷發展,關于這一問題還應有廣闊的研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