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咸陽市空氣污染問題嚴重,霧霾天氣居多,PM2.5指數居高不下,導致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影響居民生存、生活,制約咸陽市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 咸陽市;空氣污染原因;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X8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7)03-0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4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ir pollution problem in Xianyang City is serious, the haze weather is high, and the PM2.5 index is high. This leads to the serious decline of air quality, affecting the survival and living of the residents,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yang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Xianyang City; the cause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咸陽市號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帝都,是秦漢文化發祥地。目前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未來大西安重要板塊,已經處于“一帶一路”核心區位和向西開放前沿位置。近年來,咸陽市在城市建設、道路交通、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由于過度關注經濟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房地產開發業以及交通車輛急劇增加等帶來環境問題日益加重。現在必須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霧霾,治理空氣污染,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 咸陽市基本情況
咸陽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距省會-西安25公里,東與銅川、渭南相鄰,西與寶雞接壤,北與延安、甘肅平涼交界。東西最大橫距10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145公里,轄區總面積 10246平方公里,535萬人[1]。
咸陽作為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已經形成醫藥、電子、紡織、化工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是陜西最大醫藥保健基地、電子工業基地、能源化工基地、果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畜產品生產基地。將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促進裝備制造、商貿物流、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領域深度融合。
2 咸陽市空氣污染原因
2.1 大氣污染因子
一般評價空氣質量的6項指標有: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SO2、NO2、CO和O3。從監測情況來看,咸陽市空氣指數嚴重超標的有:PM10、PM2.5和O3。
PM10主要是沙塵、揚塵、工業粉末、煤炭和石油燃燒后產生的碎屑;PM2.5是煤、石油、汽油、柴油等物質燃燒以及NOX、SO2和部分有機物大氣化學轉化與冶煉高溫過程逸散等;O3是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排放到空氣中的SO2、NOX、CO、HC和VOC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下發生光化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2]。
2.2 原因分析
咸陽市能化產業較多。周邊有化工、水泥、玻璃、橡膠等大型企業37家,污染物排放量高達12萬噸。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還未改變。全市年用煤量1800萬噸,工業用煤1500萬噸,散用煤300萬噸。城市揚塵嚴重。房地產開發等基礎性建設較多,周邊小微污染源多達822家。外來污染因子輸入較多。西咸新區建設項目429個。環保工作有效性不足。
2.3 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
咸陽處于南有秦嶺,北有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成的“污染天井”導致污染物在內部循環累積,不易擴散。
進入冬季,在氣象條件誘因下各種大氣污染物累積,靜風天氣較多,雨水偏少[3],加之居民取暖、火電廠發電任務猛增,排放大量SO2在空氣中轉化為硫酸鹽(XSO4),XSO4吸水后導致SO2在液相條件下加速反應,生成更多XSO4使粒徑增大,發生消光現象,形成霧霾天氣。
經濟發展持續高速增長。火電、水泥、石化等易產生污染物的企業不斷擴產建設導致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大,而污染防治水平有限,多年累積的環境問題集中顯現,呈現出復合型、壓縮型、疊加型、結構型污染特征。
咸陽市目前能源結構仍以煤為主。近年來,煤炭消費總量連續多年高速增長,2012年煤炭消費總量達1866.93萬噸,占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的24%以上。
城市改建擴建,建筑工地劇增。工地揚塵,建筑材料及垃圾轉運,造成大氣環境污染。
近年來,咸陽市汽車保有量以每年平均5萬輛的速度遞增,汽車尾氣帶來的污染急劇上升,已成為咸陽市繼燃煤污染、化工、揚塵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
3 咸陽市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3.1 “藍天工程”專項治理
咸陽市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改善居民生活質量,連續7年開展以“拆煙囪、斬黃龍、除油煙”“藍天工程”專項行動,以治理轄區河流污染的“七河一渠”專項整治、“渭河三年”專項行動,全市累計拆除燃煤鍋爐810臺,治理餐飲業油煙431家,關閉印染企業12家,關閉造紙企業182家,關閉搬遷工業廢氣源10家,取締煤場23個,拆除白灰窯168家,關閉小火電機組12.4萬千瓦、小水泥產能157萬噸、焦化產能23萬噸。改用清潔燃料鍋爐107臺,市區推廣使用環保燒烤爐102家[4]。
3.2 “十項措施”治理污染
針對2015年以來的霧霾、沙塵暴天氣,市政府出臺“咸陽市治污降霾、保衛藍天碧水行動計劃”。2016年4月29日市委、市政府聯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大氣污染治理問題。
3.2.1 嚴格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
3.2.2 加快實施“氣化咸陽”二期工程
3.2.3 抓好工業污染源治理
3.2.4 加大城市重點污染區域監管
3.2.5 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
3.2.6 突出抓好綠化造林工程
3.2.7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3.2.8 加大環保知識宣傳力度,引導群眾樹立綠色生活理念
3.2.9 加大地方財政投入,積極申請專項資金
3.2.10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領導小組[5]
3.3 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為推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落實地方政府改善環境質量主體責任,2016年5月3日,咸陽市委、市政府召開治理大氣污染專題會議,要求全市各縣區迅速行動、全面排查、立即整改、解決突出問題,盡快改善空氣質量。
(1)夯實責任、嚴格問責。制定出臺《咸陽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施意見》,明確“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項目必須管環保”的責任,實行行政轄區環境問題“清單銷號制”,切實做到環保責任全覆蓋,追責問效零容忍。
(2)全市開展為期50天的集中整治行動,抑揚塵、拆鍋爐、治尾氣、建設施。把執紀問責貫穿于整改工作全過程,跟蹤于環保工作方方面面,做到具體問題不整改不放過、不舉一反三不放過、環保長效機制不建設不放過、環境執法不嚴格不放過、環境質量不改善不放過。以鐵的決心、鐵的舉措、鐵的紀律,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3)創新機制、嚴查統管。與西咸新區、西安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形成治污降霾合力。縣市區要協同執法,形成齊抓共管、運行高效的環保監管格局,加大網絡化監管,實現全區域全時段動態監控。
(4)標本兼治、務求實效。嚴抓源頭控制、加快結構調整、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由依賴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從根本上扭轉能化產業占比過高、能源消耗以煤為主,努力實現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宜居環境[6]。
咸陽市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有自然和人為兩方面,主要是人為因素。治理咸陽市空氣污染,首先要樹立大環保理念,即關中五市一區(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渭南市、銅川市和楊凌區)要形成合力,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徹底改善空氣質量。
參考文獻
[1]咸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咸陽市志[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宋宇,唐孝炎.北京市能見度下降與顆粒物污染關系[J].環境科學學報,2003,23(4):468-472.
[3]牛樂田,許瑋,劉帆等.咸陽市霧霾天氣氣候特征分析[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30(4):86-90.
[4]咸陽市環保局.2001年咸陽市環境保護10大工程[J].陜西環境,2001,8(3):18-18.
[5]咸陽開展治污降霾攻堅行動[N].中國環境報,2016-07-19 .
[6]呂聰.我市全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提升空氣質量[N].咸陽日報,2016-05-03.
收稿日期:2017-4-13
作者簡介:李亞亞(1967-),女,學士,生物學講師,研究方向為生態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