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陳軍海+徐文彬
摘要: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我國的飲用水環境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保障飲用水安全已經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環境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通過實際調查分析了長江江陰段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現狀,指出了水源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長江江陰段;飲用水水源地;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TU991.15 文獻標識碼:A 文件編號:2095-672X(2017)03-0119-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6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ur countr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Jiangyin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Jiangyin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drinking water source;countermeasure;suggestion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水之安全,關乎群眾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保障。近年來,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我國的飲用水環境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保障飲用水安全已經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1]。江陰市以環保部開展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為契機,進行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工作,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納入日常環境管理體制中,提高了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1 基本情況
江陰北依長江,沿江有35公里的黃金岸線,至西向東分布著長江窯港口水源地、長江西石橋水源地、長江小灣水源地和長江肖山水源地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長江江陰段肩負著常州、無錫、江陰兩市三地的供水任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環境保護現狀
2.1 飲用水水環境質量狀況
長江窯港口水源地、長江小灣水源地和長江肖山水源地水質由江陰市環境監測站執行監測,監測項目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表1基本項目和表2補充項目29項,以及表3特定項目80項,已實現生活飲用水109個監測項目全覆蓋。
從2014~2016年度的監測結果可知,長江窯港口水源地、長江小灣水源地和長江肖山水源地總體水質較為穩定,各項指標均能滿足Ⅲ類水質標準。
2.2 主要環境風險狀況
長江江陰段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主要來源于固定風險源、流動風險源、農業面源以及通江河道的污染。
江陰是長江干線港口之一,是一個內、外貿并舉的海、江、河中轉港,全港轄區岸線35km,建有各類碼頭泊位44個,從長江江陰段上游至下游更是分布著石莊化工園區、利港化工園區和高新區化工園區等多個化工企業集中區,這些沿江化工企業和碼頭一旦發生事故將對飲用水水質產生嚴重威脅。
長江江陰段部分下行航道位于水源地一級、二級、準保護區內,進出船舶較多,船員生活垃圾、可能發生的船舶漏油以及?;反皇鹿式o水源地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沿長江區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使用產生的污染,以及畜禽、水產等養殖過程產生的農業面源都可能通過長江支流進而影響長江水質[2]。長江江陰段范圍內有桃花港、黃丹港、錫澄運河、白屈港等多條通江河道。這些通江河道現狀水質在Ⅲ~Ⅴ類,但大多又肩負著汛期的防洪排澇任務,排水期間由于水量較大,可能會影響水源地水質,為水源地供水帶來安全隱患。
2.3 水源地保護區管理狀況
省政府批復的《省政府關于全省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案的批復》(蘇政復〔2009〕2號)明確了長江江陰段四個水源地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的劃分范圍。各水源地取水口水域均安裝了防撞設施、警示標志和監控設施,同時設置了圍油欄、防護網等物理隔離設施,并在大堤背水坡種植了防護林,實施了生物隔離措施。各水源地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均設立了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明確保護范圍和要求。
江陰市水利農機局、江陰海事局、口岸辦等部門建立了水源地巡查制度,對一級保護區實行逐日巡查,對二級、準保護區實行不定期巡查制度,并做好相關巡查記錄。
3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3.1 水源地立法不統一
盡管《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中都涉及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相關條款,然而截止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專門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法規?,F有的法律法規由于起草和頒布的機構不同,缺乏必要的協調,關系沒有理順,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和一致性,且內容大都已顯陳舊[3]。建議整合現有法律法規有關飲用水水源保護的規定,同時借鑒國際經驗,出臺統一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法規。
3.2 多部門管理不協調
飲用水源地管理是一個統一的過程,應該由同一機構實行統一管理,但目前長江江陰段水源地是施行多部門共同管理的管理體制。水利、環保、海事、口岸、衛生等部門均涉及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過程,導致目前飲用水源地存在責任不明、管理缺位的狀況。尤其是長江西石橋水源地,由于其完全為常州市供水,屬于常州市飲用水源地,其管理主體尚未明確。建議政府建立專門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機構,由該機構統籌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管理、污染防治及安全保障等,并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聯系配合制度,及時溝通情況,共同做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4]。長江西石橋水源地也需由省政府進一步明確其管理主體和管理方式。
3.3 污染源治理不到位
長江江陰段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還存在工業、生活、農業面源等污染,長江岸線沿線分布需搬遷整治碼頭、企業,但這些碼頭等設施建設時間早、投資大,實施搬遷整治難度大。建議以屬地政府為主要責任單位,制訂水源地保護區內碼頭、企業的搬遷或關停計劃并組織實施,盡快完成保護區內污染源治理工作。
3.4 備用水源地建設不完善
《江陰市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2009~2020年)》針對江陰市供水水源單一且相對集中,面對水源地區域性污染全面癱瘓,缺少必要應對措施的情況,確定了“飲用水源地互聯互備+地下水應急備用水源地+綺山湖應急備用水源地”的布局方案。目前利港地下水應急備用水源地已正式運行,其位于澄西水廠南側,應急水源日供水規模為12萬m3,應急儲備水量滿足應急保障對象7天的用水需求。綺山湖應急備用水源地尚在建設當中,預計于2018年底完成建設。建議加快綺山湖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工作,確保2018年底完成建設,形成“長江+地下水+綺山湖”多水源供水模式,進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
4 結語
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本文從長江江陰段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現狀出發,結合實際調查,指出水源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姚延娟,王橋,吳迪.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遙感監測評價與應用示范[J].環境保護,2016,44(21):36-41.
[2]殷振華,夏健偉,夏豪剛.長江蘇州段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分析及防控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3,33(3):56-58.
[3]侯俊,王超,蘭林等.我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法規體系現狀及建議[J].水資源保護,2009,25(1):79-82.
[4]王彬,梁璇靜.我國飲用水水源保護制度現狀及完善建議[J].環境保護,2016,44(21):29-35.
收稿日期:2017-05-01
作者簡介:張文麗(1985-),工程師,碩士,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