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婷婷++楊琨
摘要:提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教育思想,在教學計劃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建立新型教學觀,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起來,重視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等措施,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 創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9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24-02
在國家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國家的教育轉型也在不斷探索中。推進教育創新、科技創新是當下國家形勢的需要,也是國際優勝劣汰的競爭模式下的必要趨勢。
一、應用型人才與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是提升經濟范疇生產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當下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應用型人才是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其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在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提高,根本就在于人才創新能力的提高,那么,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
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遇到的問題
(一)當下教材與創新課程無法同步
在提倡創新能力培養的大前提下,課程形式和內容的改革是主要的一項改革內容。在課堂中不再僅僅是傳統教學的模式,這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創新要求,更是把互聯網+的模式帶入課堂,這不僅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大大提高了學生上課的興趣。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課程教材沒有隨之創新及改革,用的仍然是以前的教材,相應的案例和練習題目不能及時更新在互聯網上,使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互聯網教育模式上得不到與之相適應的配套練習和發散性思維的討論。
(二)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缺少配套基地
現在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課程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在實踐課程中所需要的實踐基地大多數學校還是無法滿足。比如,財務管理專業中所需要的會計實踐基地、旅游管理專業中所需要的會計師事務所實踐基地和酒店實習基地以及風景區實踐基地,這些都是需要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來完成的,也是需要學校和老師共同組建的。
(三)學生的創新意識薄弱
我國的大學生都是通過應試教育和高等教育考試才進入校園的,從小接受傳統教育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到高等院校后仍然存在依賴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問題。不論課上課下,自己動腦發散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弱。
三、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
高等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研和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從以往研究可以看出,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學校園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有很重要的影響。深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色彩,而且弘揚了科學精神,激發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科學研究相關活動和創新能力相關比賽,為豐富活動內容,舉辦學術沙龍,邀請專家學者演講,可以使大學生了解當下科技、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前沿成果,點燃大學生創新熱情。大學生創新賽事的舉辦,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發掘潛能,認識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使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科技創新活動之中。
(二)高等院校教育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
創新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提高的,創新能力培養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觀念的內在養成,另一方面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創新內在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學”和“做”和諧地統一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書本中學習的知識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并且通過實踐掌握技術能力,通過引導探索技術創新,重點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的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安排,通過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使實踐教學貫穿整個教學全過程,以利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三)開拓校外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建立校外的實訓基地能使學生充分地融入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零距離”地接觸實習崗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并且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技術應用以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專業設置緊密結合,尋找和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完善校外實訓管理制度,制定目標、落實責任、績效考核、動態調整,充分了解學生實習情況。
四、結語
在當下這個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大形勢下,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意識是非常稀缺也是非常珍貴的。培養適應形勢的應用型人才是學校和教師共同的責任,我們應該在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適應我國教育發展的培養方法,使我國人才輩出,共同創造出更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