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企業掌門人文化,企業發展史就是企業掌門人的個人奮斗史,海爾、聯想、華為、松下、GE等無不如此,蒙牛也不例外。牛根生是蒙牛的締造者,沒有牛根生就沒有蒙牛的今天。1999年7月,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橫空出世,注冊資本人民幣1300萬元,當年銷售額4000萬元。截止2006年底,蒙牛總資產76億元,職工3萬人,年度銷售額162.48億元,利潤7.27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4.16萬元/人年;蒙牛建設奶站3200多個,聯系奶農200多萬戶,2006年發放奶款62億元,一步步的實現牛根生的“強乳興農”的諾言。蒙牛現在發展壯大成為中國乳業老大,其發展成長速度之快世所罕見,其物質文明成果(既物質文化)輝煌。
牛根生是何許人矣?牛根生是奶農的兒子,有深厚的“奶農情結”,牛根生原是伊利的副總裁,由于深得人心為伊利原掌門人所不容,1999年被迫辭職離開伊利,下海創業,始見蒙牛。牛根生是有大智慧、大膽識的人。
㈠、牛根生的“財散人聚,財聚人散”思想
牛根生堅信“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真理理念。牛根生講:“初創的蒙牛,除了幾棵人腦袋,別的就一無所有了。但這大概是中國乳業最硬的幾棵腦袋。”創業之初,牛根生就吸引了一大批原伊利高管,聚集了號稱中國乳業“最硬的幾棵腦袋”,擁有了最寶貴的人力資源(行業精英),蒙牛的成功再次證明了人是根本,人是第一生產力,人定勝天,彰顯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魅力。21世紀最寶貴的是什么?是人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人的這些話道出了一個重要原則既是“人的趨利特質”。
牛根生不愧是有大智慧的人,于眾不同,高人一籌。牛根生從不戀財,而是千方百計地想著怎樣散財。記得在伊利時期,由于牛根生業績卓著,伊利每年都要獎勵給他個人年終獎金,他拿到后,一轉身就分成十幾份,分別送給了他的十幾個下屬。伊利還曾獎勵給牛根生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可是牛根生接過新房鑰匙,一轉身就送給了他的下屬。有一年,他將自己108萬的年薪分給了手下眾人。記得那是1990年,23歲的楊文俊結婚需要4000元錢買房子,牛根生把家里一輩子省吃儉用的2000元錢拿出送給楊文俊,1990年的工資水平不到100元錢/月。這樣的領導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沒有哪個下屬不想跟這樣的領導干活。因此,當牛根生被迫辭職離開伊利時,包括原伊利液體奶公司的老總楊文俊、冰淇淋公司的老總孫玉斌、黨委副書記盧俊、總工程師邱連軍、伊利包頭分公司總經理白君等,分分棄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這邊了,這樣的“嘩變”前后竟達400余人,后來事實證明,此舉確是“投明”。
蒙牛創立以后,牛根生的散財之舉更是數不勝數。政府獎給他的凌志車,他一次沒開過,就轉贈給副懂事長。2005年牛根生把自己的蒙牛股份(約占蒙牛總股份的10%)全部捐出,其中的51%的股份成立了“老牛專項基金”,余下的49%的股份待他百年后轉為“老牛專項基金”,后代子孫不能繼承。牛根生認為,既然散財能夠聚人,為什么不散呢?散財,得到(經營)人心,凝聚人才,是做大做強企業的最好方法。一個人若是聚財斂財,自私自利,就把人心搞散了,企業跨了,到時你還有啥?你的利益還能可持續?。牛根生講,人生最快樂的時候是你散財的時候,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從有到無,死在巨富的行列里是一件可恥的事。我們看到了一個大思路、大智慧、高境界的人生。牛根生就是靠“散財聚人”的本領,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專門人才,并且每一個人才都對牛根生忠心不二,誓死效力,鞠躬盡瘁,竭盡所能。
在牛根生的感召下,其部下也養成了散財的文化習慣。一位主任2003年初向助手送了一套房子;一為部長2004年從自己個人紅利和年薪中拿出錢,向每位部下發放了3000-5000元不等的獎金;一位副總2005年把個人股權的五分之一分給下屬等等。
牛根生提出一個“關心下三層”的規則既是關心你的下級、下級的下級、下級的下級的下級。在蒙牛,財散人聚已經形成制度文化,這就是“上禮下”的規矩,只允許上級給下級送禮,而不允許下級給上級送禮;掙錢多的請掙錢少的,職位高的送職位低的,當官的拜當兵的;反之,被視為違規,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在蒙牛,至今仍保留著領導給員工開婚禮車的習慣。蒙牛如此關心下屬,人非草木,誰能無情!著實地感動了員工,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常言講士為知己死。從而領導具有了吸引力、號召力、影響力,具有了人格魅力。
牛根生講,一個團隊有沒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關鍵在上級;一個上級有沒有吸引力、號召力、影響力,關鍵在于其人格魅力;沒有“愛護”就沒有“擁護”。關心下屬,以認為本,這正是一個好領導應有的工作思路,這也是蒙牛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共產主義,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生命。也就是這樣,革命才能成功,才能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蒙牛人為了蒙牛事業鞠躬盡瘁,死不足惜。
君不見“水滸傳”中,孝義黑三郎的及時雨宋公明仗義疏財,聚集了一幫梁山好漢,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三國時,曹操散盡萬貫家財,組建義軍而成就一番霸業。這都所明了“財散人聚,成就大業”的道理。
㈡、牛根生的“大勝靠德,小勝憑智”思想理念
牛根生講:要想一輩子贏、大贏,沒有商德大德絕對不行。因為德是一切大事業的基礎,是贏得人心的利器。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一點不假。
德是什么?上德如水,德的特征與水的特征同。水的特征是:①水滋潤成長萬物而不控制擁有萬物,這告訴我們首先要關注考慮對方各方利益,與之互惠互利、共生共贏;②水避高趨低,我們要關心關懷下級;③水有極強的滲透能力,好的德行、好的名聲能一傳十、十傳百,傳遍大江南北而流芳萬古;④水隱藏巨大的力量,滴水穿石,德能轉化為無窮無盡力量,以柔克剛;⑤地球上最多的是水,海納百川,有容則大,厚德可以載人載物。牛根生深喑此理。endprint
牛根生講,要懂得感恩,你給予別人的越多,別人才能給予你的越多,感恩是一個企業、團隊、個人取得成功的一個基本原則,知恩報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這個原則的突出表現。感恩報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則。“提供綠色乳品,傳播健康理念”源于對消費者的感恩;“市場在變,誠信永不變”
源于對客戶的感恩;“關注社會,回報社會” 源于對社會的感恩。
蒙牛每年舉辦感恩節,這是牛根生“以德治企、以德制勝、經營人心” 的思想理念的具體體現。蒙牛感恩節定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五,這一天是蒙牛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對蒙牛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費者等進行真誠的答謝和感恩。蒙牛一直把感恩報恩當做做人的原則。“經營人心”是蒙牛的終極目標,而感恩之心是蒙牛企業文化的靈魂。人是最重要的,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人心的向背決定了組織的勝衰走向,經營人心實際上是經營企業的未來。凝聚人心、征服人心是管理的高竟界。某些組織員工出工不出力,員工氣不順、意見一大堆,員工沒有使命感更缺乏責任心,工作沒有積極性、主動性更沒有創造性,這樣的組織若不盡快經營人心的話就只能走向滅亡。
牛根生講:“做人的公司做不小,做事的公司做不大。”牛根生要求公司所有人,無論是干部、儲備干部,還是員工,都要先做人,后做事。牛根生講,“經營人心”是蒙牛的終極目標,上司要學會善待下屬,企業要學會善待員工,要從精神上和感情上真誠地關懷關心員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投入肯定會有產出。然而,中國有部分企業對“經營人心”的認知度不高,沒有給職工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在生活上、學習上和感情上都很少關心員工,尤其是在私營中小企業,甚至出現毆打農民工,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這樣的企業缺乏凝聚力和忠誠度,也必然缺乏戰斗力。
蒙牛把企業比作一個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里,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必須得到兼顧,如果損害了其中的某個環節,鏈條就斷了,生態圈就不能再循環下去,最終損害的還是企業自己。這體現在蒙牛的創業綱領上,成立的第一天牛根生就確立了蒙牛創業綱領是:“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資圖利息,員工參加為收入,合作伙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同時,隱含一個先決條件是:追求消費者利益最大化。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處在一個利益相關的價值鏈系統中,它對內必須處理好與職工的關系,構建企業內部的和諧系統;對外必須協調好與顧客、政府、媒體及與社會公眾的關系,構建企業的外部和諧系統。
牛根生講,只有消費者、股東、銀行、員工、合作伙伴、社會公眾(政府)六者的“均衡受益”,才是真正意義的“可持續受益”;只有與最大多數人民大眾命運關聯的事業,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的事業”。如果你拿走別人該得的利益,別人就會離你而去,企業這個生態圈就破壞了。未來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一個企業與一個企業的競爭,而是一個生態圈與另外一個生態圈的競爭。通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牛根生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賺和賠。蒙牛的創業綱領正說明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分享和共贏的結局”。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要完成“百年蒙牛,強乳興農”的事業,需要講大道德,把企業塑造成一個品德高尚的集體。誠信是構筑蒙牛企業文化的核心,誠信是以個人品德修養的最高體現,誠信的本質是可靠。誠信是企業建成百年老店的制勝法寶,贏得聲譽需要很多年,而毀掉它,幾分鐘已足夠,所以,正如海爾理念,做企業要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蒙牛把“誠信文化”深入到點點滴滴,貫穿在方方面面。牛根生認為,誠信既是每個蒙牛人立身的根本,更是蒙牛取信消費者、贏得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企業缺乏誠信理念,在經營活動中損害消費者利益,那無異于自掘墳墓。無論做什么事,誠信是最大的法寶。一個誠信的企業,就有了更大的無形資產,更大的無形資產就可以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本。《蒙牛企業文化手冊》講:百德誠為先,百事信為本,誠信是蒙牛企業文化的核心。
古今中外凡成就崇高事業者無不具有強烈的使命感。日本的管理大師講,只要使員工具有使命感,就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就會非常認真和努力去工作。世界上知名公司都非常著重提出長遠的偉大目標,賦予員工使命感,以此來激勵鼓舞員工。蒙牛使命是:“百年蒙牛,強乳興農”,在牛根生看來,一個具備使命感的人,必須具備責任心、上進心和事業心。蒙牛員工修養細則要求有責任心的蒙牛人要做到:以顧客滿意為衡量工作績效的第一標準;視本職工作為天職;做事能負責,不讀職;勤勞、節儉等等。蒙牛教育員工:要有強烈的成就感,使成就為報酬;要主動挑戰高目標;敢于競爭等。沒有事業心的人絕對不會有什么大成就,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一顆很強的事業心。具有事業心的人做起事情來比別人更努力,想的更多。蒙牛教導員工:要有主人翁意識,以蒙牛事業為己任;把企業利益放在首位;具有高度的主動精神和奉獻精神。
牛根生講,無論做哪一種企業,首先要把人做好,因為總裁是帶人的,如果帶不好人,總裁再費力費勁也做不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一個好的總裁必須理解人性,一個人做事不難,難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做事。如果某個部門有問題,找誰?找他的領頭人,領頭人身上的問題肯定非常嚴重,自然而然地傳染給下面的人。最難管的人是自己,如果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當總裁了。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讓人人都感到偉大和崇高,在工作中倍感生命的意義。
㈢、蒙牛宗旨、使命、綱領及蒙牛文化的其他內容
蒙牛宗旨是:“為員工搭建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增進健康的綠色產品,為民族創建一個綿延百年的世界品牌,為國家創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卓越企業”。
蒙牛使命是:“百年蒙牛,強乳興農”。將“強乳興農”作為自己的堅定不移的歷史使命。 “讓許許多多的農民受益”是蒙牛人最質樸、最基礎的社會責任觀。用宗旨使命感激勵員工,一個人只要有了使命感就有了靈魂、有了方向和目標,就會主動工作。實際上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為實現百年老店的宏偉目標,我們必須有韌性。endprint
蒙牛創業綱領是:“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資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伙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同時,這隱含一個先決條件是:追求消費者利益最大化。這就是蒙牛的共生共贏的“生態圈”之文化理論。
蒙牛企業精神是:精誠團結、勇于拼搏、學習創新、追求卓越,與時俱進,報效祖國。
蒙牛用人原則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公開、公正、公平”。
蒙牛思想篇:
沒有信念、沒有理想、沒有使命,就沒有激情,就沒有智慧。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勝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努力發現別人的優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一步,也是溝通的第一步。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點評:愿大家加強修養,少說閑話。
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點評:有些事情不能等達成共識才去做。
“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留下什么”。
公司永遠是對的!老板永遠是對的!一切行動聽指揮,下級服從上級,執行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點評:要改變、提升員工的觀念——令行禁止。對公司的政策、運作無條件接受、配合,否則再好的事情,執行力度也會打折扣。因為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必須建立執行的文化,提高組織的執行力。
“偉大的戰略必須有偉大的人去執行,才能實現;偉大的戰略如果有平庸的人去執行,其結果一定是糟糕的、平庸的”。“大多數企業的經營戰略基本都是一樣的,但有的企業成功有的企業衰亡,糾其原因就是執行力出了問題。興旺發達的企業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說一不二,效率很高、戰斗力很強;衰亡的企業政令不通、令行不止、內耗嚴重,人心渙散,效率低下,沒有執行力”。
牛根生的“三力法則”,世界上的競爭,從古到今,無非是三種資源的競爭,一是體力競爭,二是財力競爭,三是腦力競爭。蠻野社會,體力可以統御財力和智力;資本社會,財力可以雇用體力和智力;知識經濟,智力可以整合財力和體力。
成立蒙牛商學院,牛根生親任院長。蒙牛商學院的任務之一就是對員工進行蒙牛文化的培訓,以使全體員工認同蒙牛文化。企業文化首先是企業倡導的其次是全體員工認同的“思想、理念及價值觀體系”,
企業文化必須得到全體員工認同,才能夠上下同欲、同心同德,常言道:“人心齊,泰山移”、“軍民同心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蒙牛三步走的戰略:“蒙古牛,中國牛,世界牛”。“世界蒙牛”是其最終目標,蒙牛與世界頂級乳業企業丹麥的“阿拉.福茲”合資、與法國的“達能”合資組建國際化合資公司,“達能”在酸奶產品方面全球稱王,“阿拉.福茲”是歐洲第一的乳品企業,在奶粉領域實力最強。搭上這兩個國際頂尖企業的“順風車”, 蒙牛的國際化之路將更加坦蕩。如今蒙牛建立了“澳亞國際示范牧場”,請了很多“洋專家”,引進全世界產奶水平最高的牛,用蒙的話說就是“請最好的人、養最好的牛、擠最好的奶”;
蒙牛擁有“全球第一樣板工廠”; 蒙牛通過ISO9002認證。蒙產品出口量位居中國乳業第一。
在西部草原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沒有超人的膽識,就沒有超人的事業。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超凡的膽識。張瑞敏講,有50%的把握就決斷,獲得的是暴利,有50%的把握就決斷才叫膽識。“王侯將相寧有鐘乎!”有沒有種,看的是膽識。牛根生的膽識和氣魄不亞于比爾.蓋茨。牛根生“先建市場,后建工廠”,1999年拿出1/3資本金300萬元進行廣告宣傳。2001年9月,蒙牛制定“五年計劃”, 牛根生將2006年的銷售目標所定在100億元,而2000年的銷售收入是3億元。此語一出,眾皆嘩然。可是堅持“目標導向,不修改目標,只修改手段”的牛根生竟然作到了,2005年蒙牛的銷售額就達到108億元。
牛根生講,常人沒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為別人還沒有想導哪個區域,那個區域就是我的。蒙牛堅持先難后易,凡事從難處著手。蒙牛開拓市場,從最難的深圳、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大城市入手,雖然攻堅困難,但成功地在大城市建立起知名品牌而打開市場后,其他城市就勢如破竹了。
蒙牛標語:“聚精會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
領袖是企業文化的最佳推手。牛根生既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最賣力的推行者。牛根生堅持每月撰寫一篇雜文,在《蒙牛足跡報》上發表,闡釋和演繹蒙牛文化。企業文化,如果不能首先根植于高層管理者心中,便不能切實貫徹到基層。2005年5月牛根生自掏腰包,舉辦了“和諧家庭訓練營”即是“太太訓練營”,對蒙牛中高層管理者的太太們,集中起來用整整一個月時間“補習傳統文化”。為了企業文化深入人心,牛根生要求要求從副總裁到清潔工都要參加企業文化全國統考,考試不及格的還要補考。
每年7月19日是蒙牛學習節開始,學習節活動時間為期一周,核心內容是對員工進行關于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企業管理和學習總結,目的旨在①統一員工的價值觀,牛根生認為員工在價值觀上必須統一;②自上而下創建學習型組織。“勝在敵而不在己,敗在己而不在敵”,只有不斷學習,自強不息,與時俱進,才能確保自己之先進性,才能長久的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基業常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