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統計:平均每個計算機用戶僅僅用來等待開機上的時間,每年多于130小時,也就是超過5天時間。更不用說每天用來等待游戲、電影、視頻、高清圖片或者其他大型文件載入時的時間了——Windows 10需要大約20GB磁盤空間,熱門游戲之一《俠盜獵車手5》需要大約65GB的磁盤空間,還有不斷增長的個人視頻和圖片……
稍微了解一點兒計算機基礎的人都知道:根據馮.諾依曼于1945年提出來的計算機工作原理:當計算機運行時,首先是從內存中取出第一條指令,通過控制器的譯碼,按指令的要求,從外存中取出數據進行指定的運算和邏輯操作,然后再把結果送到內存中去。接下來再取出第二條指令,依次進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目前,大多數人仍采用傳統的機械硬盤存儲數據,市場79%的臺式機仍采用純硬盤解決方案。SSD、SSHD和雙硬盤等方案雖然技術上可實現,但是成本和通用性上仍難滿足主流要求。性能提升緩慢的機械硬盤雖然能帶來容量增長,但是與系統的性能差距越來越大,直接影響了使用體驗,使得“等待”成為常態。
“CPU發展再快,沒有數據處理或者數據離CPU太遠,CPU與存儲之間的鴻溝不去彌補,整個平臺性能沒有辦法提升。”英特爾NSG中國區業務總監劉鋼認為,之所以產生大量的等待時間,從計算機原理層面講,是因為CPU、內存和外部硬盤之間所存在天然形成的數據溝壑:“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將所有數據都放在CPU上,這是最理想、最快獲得結果的情況,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成本層面,都不太可能。”
那么另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解決數據離CPU太遠的問題:通過提高計算機系統存儲吞吐性能來化解數據量大幅飆升,計算機需要更多的內存空間來運行這些數據的矛盾。
一年半以前,2015年7月,英特爾與美光聯合發布了新的閃存技術3D XPoint,號稱性能、可靠性是NAND閃存的1000倍,容量密度是后者10倍。隨后英特爾將自家搭載3D XPoint的產品命名為傲騰(Optane)。2017年3月28日,英特爾在北京發布了基于英特爾Optane技術的內存與固態盤新品。
“我們現在有兩種不同的存儲介質:3DNAND是一種改進的閃存介質;另一種,是3D XPoint,她不是閃存,是比閃存介質快得多的介質。她的中國名字現在叫傲騰。”劉鋼強調說,Optane Memory實際上并不只是介質本身,而是基于3D XPoint介質,在加上英特爾內存和存儲控制器、英特爾快速存儲技術和驅動等為一體的“一個整體產品解決方案”。其對用戶的最大價值,就是通過提升存儲吞吐量改善計算機整體系統能力,減少用戶的等待。
從硬件結構上講,單獨通過PCIe M.2接口接入計算機系統的Optane Memory,甚至很難被具體劃分到內存或者是硬盤存儲(固態盤存儲),“她處在兩者之間,有時候會靠近內存更多些,有時候又會更接近存儲。我們的定位并非要用Optane Memory替代內存,只是對于那些既需要速度也需要容量的應用,傳統的選擇要么增加內存、要么提高硬盤速度。我們現在多了一個選擇,二者中間有一個產品。用戶選擇的結果很可能組合起來比只增加某部分的性價比更好。”
劉鋼試圖通過應用場景來解釋Optane Memory與現有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關系:對于主流臺式機來講,如果已經采用了機械硬盤和第七代智能酷睿i3、i5處理器,這時候加入Optane Memory 16/32GB,則可以明顯提升機器性能,成本增加并不多;而對于本來就在用固態盤或者用混合雙硬盤的中端用戶,則可以采用Optane Memory 16/32GB+NAND SSD混合使用,至于最高端用戶,則可以通過使用更大容量的Optane SSD客戶端產品,更大程度地提升臺式機桌面性能。
“只要用戶使用的是英特爾第七代的酷睿平臺,200系列主板芯片組,那么我們的Optane Memory都能夠給予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英特爾中國業務董事總經理王稚聰強調,現在越來越多等英特爾合作伙伴,包括主板廠商、臺式機廠商都在基于Optane Memory做產品的準備。隨著即將全面推向市場的IntelOptane Memory + Intel Kabylake第七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所組成的“OK組合”被用戶采用,用戶將能夠親身體驗一種“不需等待”的系統整體性能提升:用戶將能夠親身體驗一種“不需等待”的系統整體性能提升:存儲吞吐性能提升28%、游戲加載速度提升65%、系統啟動性能提升兩倍。
據悉,Optane Memory 16G的推薦價格是44美金,Optane Memory 32G的價格是77美金。中國用戶可以參與4月15日京東預售,并最快在4月最后一周拿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