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隨著云計算的飛速發展,國內的IT巨頭紛紛加入云計算的“戰爭”,而與此同時覬覦中國市場這塊巨大“蛋糕”的還有國外的云服務廠商。
外國的云服務廠商擁有先進的理念以及技術,從而成為眾多公司首選的合作對象,但是需要認清的一點是選擇國外的云服務廠商,并且自身的信息存儲在國外的服務器,信息安全如何保證又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
云計算的安全不可忽視
云計算服務雖然對于各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對于危及自身利益以及安全的問題,相信每個國家都是高度重視的。
比如,英國完全禁止政府信息存儲在境外,并且提出網絡連接方面的技術要求,使得境外的云平臺事實上不可能通過審查,以達到保障安全和遏制國外云服務商的目的。韓國對于云服務的安全性也是高度重視,韓國《云計算發展與用戶保護法》將云計算納入增值服務進行管理,政府部門委托韓國云服務協會(KCSA)對云服務進行認證。同時要求在韓國提供云計算服務的企業必須向政府提交一份報告,以作為提供服務的條件之一。
云計算帶來的數據隱私和跨境數據流動等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的共同關注。一是云計算業務采用的數據托管和資源租用的服務模式,帶來了數據和用戶隱私保護、濫用云計算服務等方面的問題。二是云計算系統中數據的大規模聚集和跨境流動,帶來了法律法規的適用性、數據的外泄和主控權等問題。尤其是在“棱鏡門”之后,云計算這種大量數據通過網絡存在云服務提供商中的業務形式,再加上美國在云計算領域的主導地位,使各國更加重視對云計算的跨境流動監管。
既然云服務能帶來如此巨大的安全問題,那么云計算真的有存在的必要么?
云計算是一把雙刃劍
正如業內專家所指出的,作為一種嶄新的互聯網模式,云計算將會是新一代也是今后很長時間的基本模式,它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為企業帶來的利與弊都是相互的,如何看待利與弊才是重要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云計算的出現,確實為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不僅降低了運算成本,還極大地改變了用戶以桌面為核心的使用習慣,并改變了信息獲取和知識傳播的方式,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從某種程度上說,“云”時代的到來,不亞于一場革命。
“云計算掀起了一場新的互聯網革命,云計算通過集中供應的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時空的限制,真正形成了信息化。通過云計算,人們可以大大提高運算效率,從而把時間和精力更有效地投入到主要工作中。”業內專家如是說。
與此同時,云計算也潛藏著一定的安全風險。甚至可以說,安全性和隱私問題已經成為困擾云計算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由于數據的處理和存儲都在遠程的云端上完成,用戶因而也容易遭受到拒絕服務攻擊、中間人攻擊、網絡嗅探、端口掃描等多種方式的攻擊。在其面臨嚴重的網絡攻擊時,用戶會面臨數據丟失和隱私泄露等風險,乃至于威脅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當然,云計算的安全問題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條件基礎上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云服務廠商對于安全問題的愈發重視,“安全,穩定”成為衡量一個云服務廠商的基本標準,安全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云計算的價值利大于弊。
與中國IT廠商合作是共贏
國外的云計算服務廠商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實現。比如在過去幾年里,微軟一直很重視開發中國的云計算市場,通過與世紀互聯的合作,將技術授權于世紀互聯,由其提供微軟在中國的平臺服務,值得一提的是,世紀互聯將在上海浦東運營一個互聯網數據中心,以確保上述服務能夠在國內正常運行。
為了搶占中國云計算市場的先機,惠普前不久也公布了中國云計算戰略,宣布將投資20億美元,目前已在海南、重慶等地規劃好云計算基地。IT巨頭英特爾也在去年推出了云戰略,并聯合阿里巴巴、百度、中石油、騰訊等作為合作伙伴。
外國云計算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最主要的挑戰是云計算數據的管轄權和政策法規問題。如何做出調整,成為各大云服務廠商的首要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