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自從上市后,京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此次盈利轉正,京東也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因為終于摘掉了虧損的帽子。
長期的虧損狀態,使得人們都認為京東未來的前景堪憂,甚至馬云曾經直言道:京東的未來注定是悲劇。雖然這句話多少有點調侃的意思,而且之前的京東的種種狀態確實也在證實馬云的說法。
但是未來的事情,誰又能百分之百的預測準確呢?蟄伏幾年的京東,終于在今年迎來了爆發,2017年,5月8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單季度凈收入達762億元,同比增長41.2%,超市場預期;季度凈利潤為3.557億元人民幣,實現了上市以來GAAP下單季凈利首度為正。
權威機構預計,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的盈利還將繼續,凈收入介于880億元人民幣至905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約為35%至39%之間。
B2C模式正成為電商的發展主流
對于京東的發展模式,雖然十幾年的中國電商發展中一直存在爭議,直到京東上市后,依然帶著虧損王的帽子,讓人們漸漸認為阿里巴巴似乎才代表著電商發展的趨勢。
實際上,京東的商業模式本身并沒有什么好爭議的,因為在美國有一家已經非常成功的范例,亞馬遜。亞馬遜作為B2C鼻祖,市值高達4400億美金,差不多是阿里巴巴的1.5倍市值。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日本,亞馬遜都是當地最大的電商,C2C模式反而是邊緣化的模式。
或許,你會說到,美國跟中國的市場經濟不同,亞馬遜的B2C模式不一定會適合中國的市場,若果你是這么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隨著收入越來越高,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B2C已經在加速替代C2C模式,在中國成為不可替代的趨勢。而阿里巴巴先發力做天貓,后來戰略入股蘇寧云商,又做了更重的天貓超市,也代表著阿里本身也在戰略轉型,比以往做的更重,更接近京東模式。
新業務助力京東盈利增速
目前,京東的合資企業新達達已經同80家沃爾瑪超市和165家永輝超市合作,為用戶提供極速優質的一小時生鮮快遞服務,新達達是中國最大的本地即時物流和生鮮商超O2O平臺。
并且,京東繼續提升在中國電商領域的自建物流優勢,向全社會輸出京東物流的專業能力,為各行業的客戶提供一攬子的供應鏈服務和物流服務。
京東將與商家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打造智慧供應鏈的價值網絡,為中國商業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升社會物流效率和社會服務標準。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263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580萬平方米。
未來,京東物流子集團將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務、商家數據服務、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再聯合京東商城共享線上線下渠道資源,推出創新性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保險產品,利用核心的數據營銷能力重構消費者關系。
有錢“任性”,拓展新業務
公司盈利,京東也算是揚眉吐氣意氣風發,市值飆漲的京東已經按耐不住自己,想要拓展新的業務,據悉,京東有意控股途牛旅游網,加碼進入旅游行業。
對于京東而言,收購途牛對其也有著積極的戰略意義,
在線旅游業務特別是酒店+機票業務,對于京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品類。這個業務有著天然地和電商契合的屬性,同時,其一方面可以快速地提升京東的流量變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增加用戶黏度。
而在在線旅游市場中,途牛已經身經百戰,控股途牛的話,京東可以減少進入旅游行業的時間成本,快速切入在線旅游業。而京東自己來做在線旅游特別是機票酒店業務會很慢,因為京東之前整體處于虧損狀態,所以并沒有在旅游行業自建團隊投入,而如果現在京東想自己發力做旅游的話,其必須要彌補自身團隊不專業的短板,收購一家OTA最為合適不過了。
寫在最后
蟄伏數年,臥薪嘗膽的滋味京東應該感受最深刻,也明白今天的成功來之不易,京東應該抓住機會,做出更好的服務與產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從其收購途牛的舉動也可以看出,京東寓意開拓自己的“版圖”,準備在向更大的市場躍躍欲試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