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為AI布局的微軟,近期宣布投資Agolo和Bonsai兩家AI公司,試圖在行業變革趨勢中贏得先機,在這場愈演愈烈的AI 戰中贏得滿貫。
總部位于紐約的Agolo在近期剛剛結束了35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微軟創投和灣區公司CRV領頭。坐落伯克利的Bonsai,在最新一輪獲得了760萬美元的融資。
作為軟件巨頭的微軟,曾經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因此在即將來臨的時代變革中,能夠看到AI對微軟的重要性,因為微軟認為,下一個大趨勢就是人工智能。
如今的人工智能正值第三人熱潮之際,人工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的突破,在全球互聯與移動互聯背景的推動下,令人工智能被賦予巨大勢能,市場、消費者、業界個面幾乎堅信,即將因此領域的涌現而改變世界的技術革新。
當下,為追趕浪潮,在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到了806家,算下來平均每10.9個小時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誕生。盡管美國還是整個人工智能行業的領導者,但是歐洲和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及其迅猛。發展需要人才做砥柱,在AI領域中,人才正是多家公司爭奪的資源,尤其是頂級科學家的爭奪。
以人為本的AI領域
從古至今似乎沒有哪個時代會埋沒人才,任何國家機構都十分樂意做伯樂,在AI領域中,AI人才可以算是奇貨可居,人工智能工程師正成為計算機行業里最為多金的崗位。
從學界、業界的頂級實驗室,到全球高校畢業生,都是科技公司搶奪、儲備人才資源的長期戰場。隨之而來的是資金在人力投入的迅速升級。某數據公司稱包括谷歌、Facebook、微軟、百度在內的科技公司在2011年就花費了約 85 億美元用于研究、收購及網羅人才。
數據公司 Paysa 數據顯示,美國的公司平均每年給 1 萬名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發放的工資約為 6.5 億美元。其中,亞馬遜花費超 2 億美元招攬 AI 人才,居各大公司之首。在公開招聘的 AI 職位里,40% 來自各科技巨頭,35% 的職位要求應聘者擁有博士學位。
從各大公司求賢若渴的態度中能看得出,AI人才及其稀有。而想要在各大領域深耕自家AI產品的公司,吸納人僅僅是第一步。
人工智能的藍圖
人工智能的應用,在目前已經覆蓋了零售業、安防、金融、醫療、自動駕駛、個人助理等多個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我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有微軟小冰、百度度秘、Amazon Echo、Google Home等,也常被Google、Uber、特斯拉等等的自駕新聞刷屏。當然,例如螞蟻金服、交通銀行、kensho類的安防、金融監管讓人們不再擔心財產的損失。
人工智能為人類解決了一定的麻煩,同時還在不斷的進化中,可以說,也許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不再簡單的是代碼,應該更像人類,能夠自己思考、進階。能夠學習的機器是否會想科幻電影一樣玄乎能夠毀滅人類,這點還有待考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更大程度的解決相應場景的問題,而不是將場景擬定編號程序植入芯片中。
比如在金融行業中,制作風險模型、進行花費預測、損失預測,都有廣泛的應用。如果AI可以自己學習,便能夠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做人類24小時的財產保鏢。
據統計,截至2016年初,全球共有957家人工智能公司,全面覆蓋了深度學習/機器學習(通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應用)、自然語言處理(通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通用)、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應用)、手勢控制、虛擬私人助手、智能機器人、推薦引擎和協助過濾算法、情境感知計算、語音翻譯、視頻內容自動識別13個細分行業。那么,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上都有哪些公司呢?
人工智產業鏈的公司分布
首先是計算處理及信息儲存的芯片巨頭,像英特爾、NVIDIA等公司,它們處于這一領域的最上游,為中下游產業鏈提供計算處理能力及相關解決方案,他們決定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
其次是大數據產業鏈中的原始數據獲取方,包括運營商、BAT、微軟、谷歌等把持互聯網入口的公司,它們掌握著機器學習必須的數據資源,決定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廣度。
此外,還有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集團,其中自動駕駛、深度學習、語音識別以及圖像識別等領域都有著各自取得領先公司和團隊。
過去的兩年中,以百度、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巨頭均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力。三家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產品包括:百度推出的機器人助理“度秘”以及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駕駛車、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平臺“DTPAI”和客服機器人平臺、騰訊的視覺識別平臺騰訊優圖、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和撰稿機器人Dreamwriter。
結束語:
人工智能,可以說是“萬物互聯”的最佳解決方案,同時也被認為是IT領域最重要的技術革命,硅谷巨頭們,包括谷歌、IBM、蘋果、微軟、英偉達、英特爾都在AI算法、AI硬件的研發、收購上都有大量的投入。
發展至今,人工智能整體上一直處于不斷增長的趨勢,并不存在高潮低谷之說。可以說,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都是在這樣的模式之中,不同技術在不同時期扮演著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角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