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消化內鏡診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李敏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 探討消化內鏡診療中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98例實施消化內鏡診療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將98例患者分為研究組(無縫隙護理管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00%(1/49)、14.30%(7/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8.00%(48/49)、81.60%(4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內鏡醫生滿意度分別為95.90%(47/49)、81.60%(4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內鏡醫生和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消化內鏡;診療;無縫隙護理管理
消化內鏡診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在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消化道異物等疾病診斷及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而消化內鏡室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醫院質量及患者的臨床療效,需引起高度關注[2]。無縫隙護理強調全面關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措施進行預防和解決,能改善護理質量[3]。本研究旨在探討消化內鏡診療中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98例實施消化內鏡診療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將98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9例中男33例,女16例;年齡19~82歲,平均(50.6±6.4)歲;病變部位:28例為胃部,11例為直腸,10例為結腸。對照組49例中男32例,女17例;年齡20~82歲,平均(50.8±6.3)歲;病變部位:26例為胃部,13例為直腸,10例為結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內容包括了解患者病情、常規健康宣教、常規對癥處理、基礎護理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內容如下。①護理模式培訓。采用醫生授課、內鏡診療課堂講座、床旁教學等方式,加強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無縫隙護理管理知識及技能培訓,包括無縫隙護理管理理念、內鏡新技術、操作方法、常見并發癥及相關預防處理措施等。在培訓過程中加強考核,確保護理人員能獨立完成消化內鏡診療中相關無縫隙護理工作。②成立專業無縫隙護理團隊。根據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的具體特點、工作能力等,對其進行合理分組,實施責任制。無縫隙護理質量管理由護士長負責,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全面開展病情評估、心理護理、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等護理工作,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服務無縫隙。制定針對性護理評估單,全面評估診療前、診療后護理服務,并按照評估結果,對護理措施進行調整。③護理路徑管理:確保整個護理路徑無縫隙?;颊呷朐旱?天,向其介紹病區環境、責任護士等,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入院后,全面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包括生理、心理、用藥等;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狀態在消化內鏡診療中的作用,緩解其不良心理;完成診療后,指導患者食用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做好并發癥早期觀察及預防,做好床旁活動指導。④出院護理:做好出院指導,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做好隨訪工作,包括健康指導、家庭護理、恢復程度等。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①以自制問卷調查患者及內鏡醫生滿意度,均采用百分制,評分包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②觀察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情況[4]。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19.0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0%(1/49)、14.3%(7/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8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8.00%(48/49)、81.60%(4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30,P<0.05)。見表2。
2.3 內鏡醫生滿意度 研究組和對照組內鏡醫生滿意度分別為95.90%(47/49)、81.60%(40/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40,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表3 兩組內鏡醫生滿意度比較(n,%)
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能對患者病變部位、范圍、性質等進行準確反映,在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5-6]。
無縫隙護理管理是臨床上普遍探索的護理模式,強調全面關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實施針對性預防及處理措施,從而改善護理效果,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0%和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效果顯著,能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此外,兩組患者和內鏡醫生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內鏡醫生和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實施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效果顯著,能提升內鏡醫生和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 彭虹,張麗華,靳光明,等.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869-1870.
[2] 徐宏蕊.無縫隙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診療患者的應用及效果評價[D].鄭州:鄭州大學,2015.
[3] 周麗.三無縫隙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診療患者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醫藥,2016,7(3):66-67.
[4] 梁心慧.異丙酚麻醉無痛消化內鏡術臨床應用及規范化探討[J].醫學綜述,2015,10(6):89-91.
[5] 楊智涵.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4(33):184-186.
[6] 龔杰.異丙酚麻醉無痛消化內鏡術的臨床應用及規范化探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6(1):190-192.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38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