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印度國防部正對4條位于印中邊境的鐵路走廊進行勘察。如果可以實現的話,那么印度將可能在印中、印巴邊境擁有一個寬廣的、全天候的鐵路網絡。”《今日印度》6月30日報道稱,這4條正在被勘察的鐵路走廊有3條位于“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地區),另一條則位于拉達克地區。
該報援引一名印度鐵路部門的高級官員的話說,這些“戰略走廊”背后的想法是加強聯通能力,以便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能夠快速運輸軍隊和軍用物資。與此同時,印度國防部還希望在與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的邊境也建設“戰略性線路”,總計已有14條線路被提出。《今日印度》評論說,中國現在已經開始“展示肌肉”,所以印度也必須加快自身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對潛在威脅。
據報道,如果這一計劃被批準,其中一條將超過中國的青藏鐵路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今日印度》稱,考慮到邊境沿線的緊張情況,這些項目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很重要。以列城為例,它是第十四軍總部所在地。從印度其他地區到該地區的道路總被大雪切斷,全天候的鐵路網將同時滿足戰略和社會經濟的需要。
不過,印度鐵路部門人士認為,這些工程的可行性值得懷疑。一名鐵路部門高官說,這些鐵路走廊可能沒法吸引足夠多的旅客與貨物用以維持運營。此外,該地區復雜多變的地形也意味著高昂的建設費用。
印度一邊雄心勃勃地計劃著在邊境修建“全天候鐵路網”,一邊對中國在中印邊界中方一側的洞朗地區修路表示不滿。對于印度邊防部隊越界進入中國領土,印度外交部6月30日卻發表聲明稱,“印度對最近中國的行為表示嚴重關注,并已告知中國政府這樣的建設行為代表著對現狀的明顯改變,對印度有著嚴重的安全含義”。與此同時,有印度媒體還在大肆炒作洞朗地區為不丹所有。
在6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詳細介紹洞朗歸屬的相關證據說,從歷史上看,洞朗一直是西藏亞東地區邊民的傳統牧場,中方對該地進行良好管轄。上世紀60年代之前,不丹邊民如要進入洞朗過牧,必須征得中方同意,也都向中方交納了草稅,西藏檔案館目前仍保留有部分草稅收據。清朝駐藏大臣還曾在洞朗南端中不邊界傳統習慣線上設立過界標。“從法理上看,1890年歷史界約明確規定了吉姆馬珍雪山是中印不三國交界點,洞朗地區在中印、中不邊界的中方一側”,陸慷表示,而從現地上看,中方對洞朗地區有完全的管轄,中方邊防部隊和牧民每年均在此巡邏放牧,并修有眾多生產生活設施。
陸慷說,以上證據不丹方面是非常清楚的,也是認可的。目前當務之急是印方立即將越界人員撤回邊界線印方一側。這是中印雙方開展任何有意義對話的必要前提。▲
環球時報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