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星期四通知國會,已經批準對臺灣14.2億美元的軍售。這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擬進行的首次對臺軍售。據透露,出售的武器包括雷達、導彈和魚雷等,但不包括蔡英文政府想要的F-35戰機。
對臺軍售是中美關系長期的嚴重問題。美方的依據是“與臺灣關系法”,該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向臺灣出售防御性武器。盡管中方每次都嚴厲譴責,但是歷任美國總統都在售臺武器上我行我素,有的總統任內還多次實施對臺軍售。特朗普政府這次軍售的規模和質量屬于歷次軍售的中等水平。
應當看到,北京每次進行外交抗議并配以部分抵制行動總的來說是有效果的,這些反應對美形成了一定壓力,使其在每次制定對臺軍售方案時有所顧忌,新的總統通常會比照前任總統的對臺軍售水平,雖不愿降下來,但也不敢提升太多。臺軍最想擁有的進攻性“殺手锏”,美方在是否賣的問題上小心翼翼。美國售臺武器的質量低于華盛頓對其他主要盟友的售武水平。
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實力的長足進展,兩岸軍力早已失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現在臺灣每年的軍費只有100億美元左右,是大陸的十幾分之一,臺軍面對解放軍已經矮化到相當于“民兵”的水平,失去了真實的抵抗力。大陸2017年度新增的軍費就相當于臺灣全年的軍費,大陸的新式武器不斷研制出來并且列裝,越往后走,大陸武力收復臺灣越將是一場輕松的游戲。
因此如果今天給美國對臺軍售重新定性,它已經不像是個軍事問題,而更多是個政治問題。
美國對臺軍售是華盛頓與臺灣保持軍事政治聯系的主要紐帶之一,是美國對臺灣重申將會保護它的一種方式。另外美國保持對臺軍售也被當成與中國大陸博弈的一張牌,它可以調整軍售的規模、選擇實施軍售的時間,從而對北京發出更加細致的信號。
由于中國可以對美國打的牌也在增多,中美圍繞對臺軍售的斗爭大體處在僵持狀態,中方控制態勢的能力有緩慢增加之勢。但在今后相當長時間里,美國會繼續對臺軍售,這是中方不得不正視的嚴峻現實。
中方最要防止的是美國對臺出售F-35戰機。1992年,老布什政府在結束任期前,對臺出售了150架當時先進的F-16戰機,那一次中方開展了罕見的對美抵制行動。現在那批戰機已經老化,如果臺灣得到F-35戰機,“臺獨”氣焰會出現階段性的新膨脹。而為了堵F-35,就要對之前的反軍售斗爭更加堅決。
特朗普政府對臺軍售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美關系,這樣問或許并非很準確。因為所謂中美關系就是由這一件又一件案例構成的,對臺軍售顯然處在諸多案例最前沿的位置,它就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縮影。
中國必須做出必要的、強有力的反應,我們也無需擔心我們的反應會不會影響中美關系。中方需要考慮的只是美方針對我方的反應會出什么新牌,我方有多大能力駕馭雙方一來一去的相互報復。
中美關系不同于中國與一般國家的關系,美國視中國為最大潛在戰略對手,中美關系的基本態勢一定是兩國實力對比的折射。中國減少戰略被動的唯一方式就是增加本國實力,或者換句話說,這是未來很多年里中美關系的第一法則。
中國對美各種挑釁必須出牌反擊,同時不能讓反擊的姿勢離我們站穩的姿態有太大傾斜度。中國在對美關系中應少謀臉面,多謀實質。近來美國對華各種不友好的行動紛紛出籠,如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授權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美國宣布制裁中國丹東銀行等等,中國的意志和智慧都面臨新的考驗。而且它們都算不上“大考”,而是常態化的“摸底測驗”,中國的落筆必須堅定、穩健。▲
環球時報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