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博州纖檢所2016年度的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于2016年10月2日開始,2017年1月10日結束,檢驗棉花21.012萬噸,925841包,4240批。
為全面掌握棉花質量的動態,根據儀器化公證檢驗結果,筆者對博州纖檢所2016年度全州(含兵團第五師)棉花質量進行了統計分析,并與上年度的質量狀況進行比較,與鄰近地區石河子、烏蘇、昌吉進行比較,根據采摘方式的不同,將手摘棉與機采棉進行比較,以及將地方與兵團進行比較,統計分析主要從軋工質量、顏色級、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6項指標進行,內容涉及各項指標中各級各檔所擁有的包數、所占的百分率和各項指標的包數加權平均值級(軋工質量除外)。
通過分析博州2016年度棉花質量與2015年度各項指標相比,有三大亮點:一是檢驗量突破了21萬噸,比2015年上升了1.931萬噸。二是機采棉的數量和質量提升較快,2016年度博州機采棉747025包16.954萬噸,占總量的81.69%,較2015年度增加了13.21個百分點,長度和馬克隆值兩個指標已與手摘棉相當,其余指標僅略弱于手摘棉。三是除軋工質量和顏色級略有下降外其余指標均有所上升:長度較上年度上升了0.9mm;長度整齊度指數上升了0.4%、斷裂比強度提高了0.1cN/tex、馬克隆值上升了0.5。和周邊地區烏蘇、昌吉、石河子棉花對比情況來看,博州棉花的顏色級略弱于石河子;長度與周邊地區相當;馬克隆值和斷裂比強度較石河子、昌吉稍差。
總體情況
2016年度博州地區棉花質量總體情況是:軋工質量“好”占2.29%、“中”占96.54%、“差”占1.16%;顏色級包數加權平均級別,白棉平均級為3.3級、所占比例為94.17%,淡點污棉平均級為2.0級、所占比例為5.26%,淡黃染棉平均級為2.4級、所占比例為0.57%,黃染棉平均級為2.0級、所占比例為0;平均長度28.8mm;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82.6%(中等);平均馬克隆值4.5(B級);平均斷裂比強度27.7cN/tex(中等)。
(一)博州2016年度棉花質量與2015年度各項指標相比:軋工質量、顏色級有所下降,軋工質量“好”和“中”所占比例較上年下降了0.59個百分點;顏色級白棉加權平均級較上年下降了0.6級,所占比例下降了2.38個百分點;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均有所上升,長度較上年度上升了0.9mm、長度整齊度指數上升了0.4個百分點、馬克隆值上升了0.5、斷裂比強度提高了0.1 cN/tex。
(二)2016年度博州機采棉747025包16.954萬噸,占總量的81.69%,較2015年度增加了13.21個百分點;手摘棉167486包3.8萬噸,占總量的18.31% 。
2016年度博州地區機采棉質量的具體情況:軋工質量“好”所占比例為0.09%、“中”所占比例為98.62%、“差”所占比例為1.28%;顏色級,白棉平均級為3.3級、所占比例為93.91%,淡點污棉2.2級、所占比例為5.45%,淡黃染棉2.5級、所占比例為0.65%,黃染棉2級;長度包數加權平均值是28.8mm;長度整齊度指數是82.6%(中等);馬克隆值4.5(B級);斷裂比強度27.6cN/tex(中等)。
2016年度博州地區手摘棉的具體情況是:軋工質量“好”所占比例為12.11%,“中”所占比例為87.27%,“差”所占比例為0.62%;顏色級,白棉2.9級、所占比例為95.35%,淡點污棉1.2級、所占比例為4.42%,淡黃染棉1.2級、所占比例為0.22%;長度包數加權平均值是28.8mm;長度整齊度指數是82.9%(中等);馬克隆值是4.7(B級);斷裂比強度是28.0cN/tex(中等)。
原因分析
一是國家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以新疆為試點,大大提高了廣大農民植棉積極性,更注重優質品種的挑選和田間管理,致使植棉面積擴大、單產和棉花質量得以提高,博州纖檢所公檢量相應增加。
二是隨著農業規模化的發展,機采棉因其在采收速度和成本上的優勢使其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相關部門經過幾年來對采棉機械和加工工藝的不斷改進已初見成效,機采棉質量得到提高,與手摘棉的差距不斷縮小。
三是2016年博州地區5月份連續下雨,持續低溫,6月份連續降溫下雨下冰雹,積溫不夠,使棉花的光澤受到影響。
四是博樂市轄區的企業在收購前期搶購棉花,超水棉現象嚴重,由于棉花含水過高,籽棉堆垛后加工不及時造成籽棉發熱,使棉纖維表面的蠟質層受到破壞,嚴重影響棉花的光澤,降低顏色級。
五是在9月底10月初氣溫偏低連續下雨,機采棉脫葉效果不好,雜質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花的光澤,降低顏色級。
六是采摘的影響。正常成熟的棉花如果不及時采摘,長期在田間暴曬,使棉花過成熟,其光澤也會減弱,降低顏色級。
七是加工的影響。加工質量差的棉花,纖維排列紊亂,表面不平順,含雜率高,使纖維的反射光減弱,從而降低了顏色級。
經驗體會
實驗室檢驗數據顯示2016年博樂市轄區的棉花顏色級偏低。各項指標較好的是第五師91團,該團場在收購前期成立了機采棉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具體做法:一是從源頭抓起在種植品種上更換優質品種;二是在籽棉收購環節,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收購,嚴把籽棉的水分、雜質、異性纖維、混等混級的源頭關,收購時以戶為單位,送小樣到博州纖維檢驗所進行檢驗,根據各項指標的檢驗結果分類分級、實行優質優價收購堆垛,加工;三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2016年該團場提出了“爭絨長、保顏色、絕三絲”的口號,此做法極大地提高了棉花的品質。
存在的問題
(一) 品種問題。一是目前博州棉花種子市場品種繁多,“多、亂、雜”現象普遍,種子企業和經銷商提供的種子良莠不齊,而棉農選購往往只注重產量和衣分、抗病性,而忽略棉花內在質量。二是種植混雜現象嚴重。首先對批量引進示范繁育的新品種只能做到連片保純繁育,而無法解決隔離區的問題,使良種之間出現混交雜化,品性下降,給良種繁育帶來風險。其次同一塊地中幾個品種混種的現象較為普遍,致使棉花內在質量一致性差,從而導致棉花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異性纖維問題仍未有效杜絕。隨著棉花收購環節的放開,籽棉收購呈現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采摘、晾曬、堆放和運輸中異性纖維容易混入棉花中。同時殘留地膜也是異性纖維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棉花的采收、收購和加工環節比較混亂,存在著嚴重的混收混軋現象。一是棉花采收時部分品種混采混收,棉農在交售環節以次充好;二是加工企業為了搶購資源,不分質量優劣以及在加工過程中不分品種混軋,造成棉花品質不穩定、不均勻、雜質含量高。
幾點建議
(一)棉花經營企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棉花經營企業及相關部門應按照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行,合法經營。在棉花的收購環節切實做到分類分等收購、存放、加工、優棉優價,促使棉農做好“四分”工作。必要時配備烘干、加濕設備,以減少機械對棉花的損傷;對棉農做好督導、宣傳、服務工作提高其對異性纖維及危害的認知度,達到從源頭杜絕異纖的目的。
(二)多年來棉花品種一直是影響棉花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機采棉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培育機采棉品種是當前的首要問題。截至目前,我國沒有一個通過國家標準審核的機采棉種,就目前“機采棉”而言,無論是育種,還是種植方式、培育方式、采摘方式,并未形成單獨的專業體系。含雜高、長度短、馬值高、短纖維含量高成了其主要特點,準確來講這種棉花應該稱為機采的棉花,而不是機采棉。因此我們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棉花良種的選育工作,政府部門應從良種繁育 、種植管理、生產加工以及相關扶持方面給予足夠重視,改善棉花品質,保障棉花增產、棉農增收、確保棉花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做好田間管理,確保棉花質量。棉花從出苗到吐絮要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才能確保棉花各個生長階段的一致性,根據土壤情況做好化控水肥的施放工作,適時及時合理地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提高棉花的產質量。
(四)提高棉花加工水平,確保皮棉軋工質量。棉花加工企業在收購加工工作中嚴把收購關、嚴控加工關,做好分類分級加工,機采棉收加企業進一步改進改善采棉機采摘流程和機采棉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把機采棉的采摘和加工工藝環節對棉纖維品質的影響降到最低。
(五)棉花收購期間,做好價格調控工作避免企業間搶收搶購,從而導致質量下降和收購秩序混亂;隨時關注周邊地區的價格動向,避免周邊地區企業異地搶購,導致資源流失。積極維護企業、棉農雙方利益,確保博州棉花市場有序發展。
(六)加強農業氣象預報,建立健全預防災害預警機制,防止氣象災害對棉花品質的影響。在棉花采摘期,氣象部門應積極做好天氣變化的宣傳工作,廣大棉農也應該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便于確定噴灑脫葉劑的最佳時間,確保最佳脫葉效果。